關於油車和新能源的爭吵,實際上在互聯網端從未停止過,哪怕現在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超過40%,且部份城市或省份的新能源銷量已經占比新車銷量超過一半,依舊有一批油車使用者的忠實擁躉。
可見全面邁向新能源化,並不是所有人的認知和追求,在多元化的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內燃機和混動,依舊是汽車產業的核心主力。而持有這個觀點的人,並不在少數,不少車企和行業大佬都在預測,未來幾年純電、燃油車、混動的比例,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三分天下,且隨著純電動車的增速放緩,帶內燃機的產品一定會成為未來的核心,且其中混動更將成為主流。
其實從當前市場和行業中企業推出的產品動態就可見一斑,全新一代邁騰和帕薩特,途觀L Pro,新一代哈弗H6,以及豐田普拉多等車型,並沒有停止更新的主流燃油車,依然以頑強的生命力、更好的產品狀態出現在市場上供消費者選擇。
而主流的混動產品,則是分離出了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和增程混動三條線,其中自主的插電混動、新勢力的增程混動,和日系的油電混動,更是以突出的優勢,實作了對多元化能源型別的進一步延伸。
那麽問題來了,純燃油車的末路已經開啟,誰將成為替代傳統燃油車的最優解?
回歸「內燃機+油箱」時代
即便當前的汽車市場主要靠新能源產品推動,但在細分門類龐大的新能源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分化。比如純電動車的增幅在急劇放緩,而以內燃機+油箱為代表的新能源產品,則成為新能源車的增長主力。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純電動的銷量為242萬輛,同比增幅已經放緩至15.8%,而插電混動的銷量為168萬輛,同比增長高達近70%。而看份額維度,純電份額從同期的68%下滑到了59%,增程式的份額從同期的7%上漲至了12%,插電混動的份額從25%上漲到了29%。
問界、理想、零跑等車企推出的增程車,比亞迪、吉利、長安推出的插電混動,這些細分市場和產品的熱銷,也證明了消費者對內燃機和油箱的需求,確實是推動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
![](https://img.jasve.com/2024-8/faa58e68303f6b94813e6ead745e6a52.webp)
歸根結底,無論是傳統的內燃機時代,還是當下發展方向的新能源時代,汽車一定離不開發動機,汽車工業百年來的沈澱和積累、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構建,決定了發動機不會那麽快消失,即便是有減碳的需求,它一定會以混動、生物、清潔燃料的方式存在。
而歐美國家在全球汽車工業的話語權,放緩了他們邁向新能源的步伐,也將決定發動機這條賽道不會快速消亡。從企業的布局來看,除了特斯拉和蔚來,隨著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擁抱增程,無論是大眾還是通用,都已經開始轉向混動賽道,發動機的地位一定會再次被提升。
過去中國在發動機技術上比較落後,現在追趕上來了,這個領域需要持續鞏固,把發動機技術、熱效率繼續壓榨和提升,這不僅是有利於汽車產業,也對中國工業化實力是一種直接提升。
不少車企和行業大佬都在預測,未來幾年純電、燃油車、混動的比例,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三分天下,這個觀點與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極光灣CEO王瑞平在2019年的德國CTI論壇首次提出「混動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和她2022年提到「三種動力三分天下」的觀點不謀而合。
![](https://img.jasve.com/2024-8/38791187600b56c4184312fe0566e8df.webp)
確實,多元化的動力其實也有著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這不僅與國際和國內政策大方向有關,與能源安全有關,還與供應鏈優勢、企業的研發實力、消費需求以及所要瞄準的細分市場有關。同時如果朝著大節能範疇去思考,單純的純電或者插混,也不是最優的選擇,畢竟大電池動力形式下,電池生命周期的衰減、環保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當然每家企業側重點不一樣,有的提出禁售燃油車,有企業堅定走純電路線,但對於吉利這家目標全球的跨國型企業來說,一直堅守多元化的動力總成路線。面對全球不同的細分市場和消費需求,布局一定是全面且廣泛的,而這也非常有利於規模化效應的踐行。市場需要什麽,主機廠就拿出什麽樣的產品,不同產品技術的布局也體現出了各家車企的格局和視野。
「吉利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面對的不僅是中國汽車市場,內卷很多時候其實打壓了自己的士氣,產業化布局一定是全球的格局和視野,因此吉利的多元化動力,不僅有純燃油,還有油混、插混、增程、純電等多種賽道,其中油混一定會成為燃油車最適合的替代品。」王瑞平表示,4.0時代的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全球法規,動力產品可以滿足覆蓋A0級到D級等各級別各品類車型的需求。
為什麽是油電混動?
放在960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大地上,到底選燃油、油混、插混、增程、還是純電,這是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非常糾結的問題,因為每個細分類別的產品,都有優劣。當然也是企業在規劃自己產業大方向時,不得不謹慎斟酌的話題,因為多元的中國汽車市場,消費需求不盡相同。
目前,盡管新能源市占率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高度,但也出現一些全新的趨勢和特點,比如純電動產品越來越多,但市場銷量和勢能趨於平緩。而在這些表現的背後,是主打純電動產品的企業都不賺錢,在價格戰持續的大環境下,永續發展的前景暫不明朗。
包括插混車型在內的新能源車,其實還存在政策扶持和補貼的效果。比如一些限行城市,對新能源車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牌照政策和稅費政策。比如一台10萬元左右售價的燃油車,消費者為此要付出1萬元左右的購置稅成本,這是為什麽燃油車再怎麽降價,也難以抵擋新能源車的價格廝殺,更何況新能源車的出行成本確實低於燃油車。
![](https://img.jasve.com/2024-8/5aa7225d99e30ce048aaaab6ff4cf170.webp)
然而新能源政策一旦兩年過後退坡,還會如此火爆嗎?這是很多燃油車企和油電混動車企都期待的結果。很多企業也在呼籲政策是不是能夠做到「油電同權」,結合目前燃油車企業們日漸下行的趨勢,給汽車行業就業、產業格局的穩定都帶來了不小影響。從這一層面來看,新能源一旦走上50%的市占率,那麽燃油車、純電、油電混動、插混混動、增程混動的政策,大機率會走向一致。
顯然到那個時候,現在並不起眼的油電混動,將成為純燃油車的直接替代品。
實際上經過那麽多年的發展和全球消費者的認可,油電混動產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其小電池,成本友好,車輕,安全性更高;不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存在裏程、能耗等焦慮;電池技術發展迅速,對油混使用者的用車周期有益,包括二手車殘值方面,畢竟電池的價格的劇烈波動,也是導致目前電動車和插混/增程車價格大跳水的核心要素。
總的來說,油電混動傳統油車更省油,比當前電車更省事兒,更安全體驗更好,還擁有更多出行自由度。
當然為什麽國內消費者對油電混動的印象,除了日系就沒有其他感知了,那是因為混動的技術和壁壘其實挺高,要實作對日系混動的趕超,那必須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底氣。目前真正在油電混動上有突破的車企,非吉利莫屬了。
一直以全球化視野為核心的吉利,早已洞見了未來產業的走向和趨勢,並在混動產品上進行了全面布局,推出了中國星智擎系列產品,包括星越L智擎和星瑞L智擎。因為按照吉利的預測,他們認為在新能源政策2027年全面退坡之後,油混的未來會有更高的提升空間。
「HEV車型打破技術瓶頸,滿足消費者既要電動化駕駛體驗,又要燃油車便利性,還要低用車成本,滿足使用者‘既要、又要、還要’的多元化需求,同時也符合排放法規的要求。吉利用的1.5T渦輪增壓引擎(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44.26%)和3擋DHT變速箱(綜合傳輸效率高達94.6%,最大傳動效率更是達到全球最高97.5%)。」王瑞平表示。
![](https://img.jasve.com/2024-8/cd615b0dde124d67674a9875dec31844.webp)
星越L智擎和星瑞L智擎就是油混的代表車型,雙電機驅動效能更強勁,能夠適應更多路況,比日系普混加速更快,極速更高(星越L智擎續航1300km+,極速200km/h)。中國星智慧雙擎打破了長久以來的油混技術壁壘,實作節能、效能與智慧均衡發展,以中國方案、中國標準,引領全球油混技術持續進階。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吉利中國星智慧雙擎再次挑戰高難度,勇挑日本築波賽道、秋名山及東名線三大地標,取得了以7.92s百公裏加速、79.9km/h麋鹿、4.3L百公裏油耗等亮眼表現,星瑞L智擎更以1分18秒03圈速成績,創下築波賽道第一個中國A級家轎最快圈速紀錄,展現了高效能、強操控、低油耗等全能硬核實力。
過去,行業都說世界上混動只有兩種,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放在如今的市場和技術格局下,隨著吉利智擎的入局,陳舊的觀念和市場競爭局面也是時候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