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孤痹症:被忽视的健康 「隐形杀手」
探寻病因:哪些因素悄悄引发孤痹症
正气不足:身体防御的 「漏洞」 :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墙,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正气不足时,城墙便出现了 「漏洞」,外邪就容易乘虚而入。【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充分说明了正气在抵御疾病中的重要性。
先天禀赋不足 :有些人天生体质较弱,就像出生时这座 「城墙」 就没有那么坚固。比如,家族中若有遗传倾向,如父母体质偏寒,孩子在遗传基因的影响下,阳气相对不足,卫外功能较弱,就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增加患孤痹症的风险。
后天调养失宜 :长期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逐渐损耗正气。比如,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上偏好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爱运动,这些行为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正气逐渐虚弱。正如【脾胃论】所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孤痹症就可能乘虚而入。
大病久病之后 :经历过重大疾病或长期患病的人,身体元气大伤,气血虚弱,此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引发孤痹症。例如,一些癌症患者在放化疗后,身体极度虚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这就有可能是孤痹症的表现。
外感邪气:趁虚而入的 「敌人」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热等外邪就会趁虚而入,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孤痹症。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侵袭人体,可使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一会这个关节痛,过几天又转移到另一个关节,让人捉摸不定。比如,有些人在吹风后,会突然感到肩部、肘部等关节疼痛,且疼痛位置不固定,这很可能就是风邪作祟。
寒邪 :寒主收引、凝滞。寒邪侵犯人体,会使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导致关节疼痛剧烈,得热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像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会感觉关节疼痛加重,尤其是膝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这就是寒邪在捣乱。
湿邪 :湿邪重浊、黏滞。湿邪侵入人体,会导致关节肿胀、重着、酸痛,肢体困重,活动不利,而且病情缠绵难愈。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人,如南方一些潮湿地区的居民,或者从事水上作业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引发孤痹症。
热邪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再加上外感风、寒、湿邪,邪气容易从热化,或直接感受热邪,就会导致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比如,一些人在发热后,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这可能就是热邪引发的孤痹症。
症状识别:早期察觉孤痹症的蛛丝马迹
肢体关节疼痛 :这是孤痹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只是轻微的酸痛,有的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的部位也不固定,可累及四肢关节、腰部、肩部、颈部等多个部位。根据疼痛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行痹 :疼痛呈游走性,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一会儿这个关节痛,一会儿又转移到另一个关节,常伴有恶风、发热等症状。这是因为风邪善行而数变,风邪侵犯人体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以疼痛游走不定。比如,有些患者会感觉肩部疼痛几天后,又出现膝关节疼痛,且疼痛部位不固定,这很可能就是行痹的表现。
痛痹 :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减。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寒邪侵袭人体,使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所以疼痛剧烈,而且遇寒时寒邪更盛,疼痛就会加重,得热后寒邪稍缓,疼痛也就减轻。在冬天,很多患者的关节疼痛会明显加重,尤其是在寒冷的早晨,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后才稍有缓解,这就符合痛痹的特点。
着痹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湿邪重浊、黏滞,侵犯人体后会使关节肌肉有沉重感,而且病情缠绵难愈。比如,一些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经常会感觉关节肿胀、沉重,活动不灵活,这可能就是着痹。
热痹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可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热邪侵犯人体,会导致关节局部气血壅滞,郁而化热,所以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像有些患者在发热后,关节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疼痛难忍,这很可能就是热痹。
屈伸不利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的症状,即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地弯曲和伸展。这是因为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受到损伤,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活动障碍。比如,有些患者早上起床时,手指关节僵硬,握拳困难,需要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还有些患者膝关节屈伸时会有卡顿感,上下楼梯困难,这些都是关节屈伸不利的表现。
麻木不仁 :患者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感觉像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或者肢体感觉减退,对冷热、疼痛等刺激不敏感。这是因为经络气血不畅,导致肢体失去濡养,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比如,一些患者在晚上睡觉时,手臂或腿部会突然出现麻木感,有时会被麻醒,活动后麻木感才会减轻。
关节变形 :如果孤痹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关节会出现畸形,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关节变形会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到了晚期,手指关节会出现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畸形,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
治疗之道:中医如何攻克孤痹症难题
内治法:中药方剂的精准调理
风寒湿痹 :
行痹 :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加减。防风汤中防风、麻黄、桂枝等药物,能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就像一阵清风,吹散经络中的风邪,使气血运行恢复通畅 。若疼痛较甚,可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药物,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若关节屈伸不利,可加桑枝、秦艽、伸筋草等,以舒筋活络,改善关节功能。
痛痹 :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乌头汤中川乌、麻黄、芍药等药物,能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犹如冬日里的暖阳,驱散寒邪,使经络温暖,气血通畅 。川乌有大毒,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确保用药安全。若疼痛剧烈,可加制草乌、细辛、全蝎等,增强散寒止痛之力;若关节发凉,可加附子、干姜、肉桂等,以温阳散寒。
着痹 :治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汤中薏苡仁、苍术、羌活等药物,能健脾祛湿,祛风散寒,就像一台除湿机,去除体内的湿气,使经络清爽,气血运行无阻 。若关节肿胀明显,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等,以利水消肿;若肢体麻木,可加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以通络活血,改善麻木症状。
风湿热痹 :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白虎加桂枝汤中石膏、知母、粳米等药物,能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宣痹汤中防己、杏仁、滑石等药物,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两方合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使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得到缓解 。若关节疼痛剧烈,可加忍冬藤、桑枝、络石藤等,以清热通络止痛;若发热较高,可加柴胡、黄芩、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痰瘀痹阻 :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用双合汤加减。双合汤中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能活血化瘀;茯苓、半夏、陈皮等药物,能化痰祛湿。两方合用,能有效消除体内的痰瘀,使经络通畅,关节疼痛减轻 。若关节肿大变形,可加穿山甲、白芥子、僵蚕等,以化痰散结,通络止痛;若皮下有结节,可加浙贝母、夏枯草、玄参等,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肝肾亏虚 :偏于阴虚者,治宜滋阴补肾,通络止痛,方用左归丸加减。左归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药物,能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加用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药物,能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 。若关节疼痛明显,可加独活、秦艽、威灵仙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若头晕耳鸣,可加枸杞子、菊花、天麻等,以平肝潜阳,滋阴明目。偏于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通络止痛,方用右归丸加减。右归丸中附子、肉桂、鹿角胶等药物,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加用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等药物,能增强温补肾阳的作用 。若关节冷痛,可加干姜、细辛、川乌等,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若腰膝酸软,可加狗脊、杜仲、续断等,以补肝肾,强腰膝。
外治法:多管齐下的局部调理
针刺 :针刺是中医治疗孤痹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根据痹症的部位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比如,对于上肢痹症,可选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对于下肢痹症,可选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在针刺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艾灸 :艾灸借助艾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风寒湿痹型孤痹症,艾灸尤为适宜。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等。比如,用艾条温和灸疼痛部位的穴位,每次 15 - 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或用艾炷直接灸穴位,每次 3 - 5 壮,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也可在针刺的基础上,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进行温针灸,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达到温通经络的效果。
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吸引,使罐吸附在皮肤上,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起到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在疼痛部位或相关穴位上进行拔罐,如在关节周围的穴位上拔罐,能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等。留罐法是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停留 10 - 15 分钟;闪罐法是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走罐法是在罐口涂上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后,在皮肤上来回移动火罐,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痧斑为止 。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利用中药蒸汽的温热和药力作用,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将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如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等,碾碎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 30 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后,敷于疼痛关节处,药凉后取下 。一般每周进行 2 - 3 次,5 - 10 次为一个疗程。
预防先行:守护健康,远离孤痹症困扰
规律作息:给身体充电的良方 :良好的作息习惯就像给身体的各个器官按下了 「健康启动键」,能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增强正气。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需要 7 - 8 小时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损耗气血,导致正气虚弱,给外邪入侵创造机会。比如,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早上 7 点左右起床,长期坚持,身体会逐渐适应这样的节奏,精神状态也会越来越好,抵抗力也会增强。
合理饮食:为健康 「加油」 的秘诀 :饮食是我们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合理的饮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抵御外邪。要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优质蛋白质等食物,如西兰花、苹果、燕麦、鸡肉、鱼肉、豆类等,保证身体摄入各种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同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比如,体寒者可适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红枣等,以温阳散寒;体热者则可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绿豆、苦瓜、梨等,以清热降火。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体内湿气内生,加重身体负担,增加患孤痹症的风险。
注意保暖:给身体的温暖 「护盾」 :寒邪和湿邪是引发孤痹症的重要因素,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是预防孤痹症的关键。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在寒冷的冬天,要穿上保暖的棉衣、羽绒服、厚袜子等,保护好关节部位,可佩戴护膝、护腕、围巾等。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不要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停留过久,不要直接坐在冰冷的地面上,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湿邪入侵。
适当运动:激活身体的 「活力源泉」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中医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运动,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内外兼修,不仅可以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还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对预防孤痹症有很好的效果 。每周可进行 3 - 5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除了这些传统养生运动,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关节。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调节情志:为心灵注入 「阳光」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机失调,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对预防孤痹症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摄影、听音乐、读书等,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总结与呼吁:重视孤痹症,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