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可能是胃病的根源,比如暴饮暴食,或者只吃某些食物,或者不吃某些食物,导致长期的营养不均衡,不均衡的结果是导致某些必须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够,进而在身体需要修复损坏的细胞时,缺少修复的材料,导致修复工程烂尾。
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中庸,不偏不倚,不骄不躁,左青龙,右白虎,三条大道走中间,这句话是个玩笑。
可很多养胃人在极端的路上越来越极端,这也是导致一直养不好的原因。
1.情绪
胃不好的人,要么喜欢生闷气,要么喜欢发脾气。
我是前者,生闷气,情绪得不到宣泄,尤其是在生气后吃饭,并且还吃的特别多,这肯定会影响消化的。
老话说,不要吃气饭,就是不要再不高兴的时候吃饭,可以稍等片刻,让气消了,让心情平静一会儿,让子弹飞一会儿。
但那时我做不到,没有方法让自己消气,直到憋出一身病
后者就是暴脾气,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发脾气,总觉得世界亏欠了他,所有人都在针对他,看不起他,整天神经兮兮的,游走在得失之间,不停的内耗,直到累的爬不起来。
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可取,都是极端的情绪,情绪的不稳定,不光对胃,对整个身心都不好。
2.在物和饮食调养二选一
去看大夫的人都知道,大夫一般会说,三分治,七分养。
有的人却不是这样想,他要么选前者,要么选后者,倒是黑白分明,不存在灰色地带。
比如选前者的人,无论谁告诉的不能太依赖药物,他都不好相信,病急乱投医,到处打听有没有能治的名医,或者有没有偏方。
甚至还有人去找巫医,就是神神叨叨的,什么神呀鬼呀的那种,我就去过,花了400多块钱,什么用也没有。
用完了西医用中医,还有各种微生物,就是现在被神化了的益生菌,最后也是失望而回。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神农尝百草,把百草分成能无毒的,有毒的,可常吃的,不可常吃的类型。
可常吃的,我们称为食物,可以短期服用的,我们称之为药。
药呢!又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可以久服,中品可以暂时吃一段时间,下品病好了就得停止。
所以对人体有正面的作用,也会有负面的作用,不能用宝贵的身体随便试药。
第二种就是饮食调整,这种虽然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明明已经病的不行了,还寄希望于饮食调整,不愿意吃药。
人体需要的营养来自于食物不假,可人在病重的状态下,是很难吸收进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东西来激发人的潜能,短时间内恢复一些消化吸收的能力,能吸收一点是一点,然后用这些不多的营养物质,一点点的滋养身体,修复身体,让身体慢慢好起来。
3.关于运动,要么一动不动,要么累趴下
凡事过犹不及,运动也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有人抬杠说,那乌龟的寿命长,它就不喜欢运动。
这两种说法都对,但这个运动不是那种过度的消化,也不是一点也不动,乌龟想做到一动不动,只能被做成标本,挂在自然博物馆的墙上。
运动是世界的主题,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但总有人喜欢走极端,一说运动不好,比如会有损伤,或者会消耗气血,它就不动,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
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会气血不通畅。
而另一种极端是过度的运动,一听说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恨不得,每天走路3万步,跑步10公里,如果给他足够长的跑道,它可能要来个马拉松。
最好的运动是选择与自己体能相匹配的方式,比如身体比较虚,跑不动,连300米都坚持不下来,那么可以先散步,走不了1万步,可以先走1千步。
或者选择慢运动,比如八段锦,金刚功,五禽戏等等。
如果体力好,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那就跑,就撸铁,去消耗过剩的精力。
写在最后:
胃病,不管是哪一种,基本上都是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身体缺失的营养,糟糕的情绪,不当的运动,加班熬夜,身体积劳成疾。
有人说,胃病很难养,为什么?
积习难除呗!
记住,没有神药,没有一吃就好的补品,也别想着跑个步就能解决,唯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