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1,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 1型糖尿病门诊建设规范(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2,
邓煜璇,黄学君,江妍霞.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2024,
3,
涂芷馨,王沁,郑雪瑛,等. 糖尿病临床表型:从临床到基因的路径探索.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在广西,43岁的曾勒(化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电焊工, 每天在高温、强光的环境下辛苦劳作。 他工作强度大,为了赶工期, 常常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三餐也不规律,饿了就随便在工地附近买点快餐对付,渴了就猛灌几瓶冰镇饮料 。长时间的劳累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的身体逐渐出现问题。
2021年3月14日,曾勒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对劲。
晚上睡觉时,他频繁起夜,一晚上要跑厕所六七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起初他以为是
白天喝水太多,可刻意减少饮水量后,情况也没有改善
。而且,
他感觉口渴得厉害,每天要喝大量的水,嘴唇却还是干裂起皮。
与此同时, 曾勒发现自己的饭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大了许多 ,每餐都要吃下两大碗米饭,还总觉得吃不饱。可奇怪的是, 他不但没有长胖,反而日渐消瘦,短短两个月就瘦了 10 斤 。工友们都开玩笑说他是不是得了什么 「怪病」 ,曾勒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但工作太忙,他一直拖着没去医院。
直到5月10日,曾勒在工作时
突然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差点焊错地方
。他揉了揉眼睛,
发现视力并没有恢复,而且还伴有头晕、乏力的症状。
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请了假,去附近的医院看病。
医生详细了解了他的症状、工作和生活习惯,给他开了一系列检查,包括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胰岛素释放试验 等。检查结果令人揪心 :空腹血糖高达15.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2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0%;
尿常规显示尿糖(++++),尿酮体(+++);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空腹胰岛素水平极低,餐后胰岛素水平几乎无升高,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
。综合诊断,
曾勒患上了1型糖尿病
。
医生看着曾勒,神色凝重地说:「 你这病得重视起来,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控制不好血糖,并发症会很严重。 」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 二甲双胍 辅助降糖,并叮嘱他要 严格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多运动,定期复查 。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应用广泛。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摄取与利用,进而有效降低血糖。除降糖外,
还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血脂代谢
。二甲双胍
有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等剂型,以满足不同需求
。
曾勒得知病情后,心里有些慌,但还是决定积极配合治疗。 他让妻子帮忙监督自己的饮食和用药,每天按时注射胰岛素,也规律地服用二甲双胍 。为了控制血糖,他告别了以往的 高热量快餐,开始吃粗粮、蔬菜 ,还尽量抽时间 在下班后去散散步 。
坚持了三个月后,他感觉身体状况好了一些,11 月 15 日,曾勒复查结果令人欣慰。
空腹血糖从 15.0mmol/L 降至 7.5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由 22.0mmol/L 降到 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 8.0%,血糖控制成效显著
。医生肯定其努力,这也让曾勒看到了希望,对治疗更有信心了。
2022年7月27日,曾勒发现自己的 双腿经常出现麻木、刺痛的感觉,就像有无数根针在扎,尤其是晚上,疼痛加剧,让他难以入睡 。一开始他以为是工作久站导致的,买了些 止痛膏贴,可症状并没有缓解。
8月15日,曾勒在工作时突然感觉
心慌、手抖,还冒冷汗
,他以为是
低血糖了
,赶紧吃了块糖。
可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他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地上
。工友们见状,急忙把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给他做了全面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 血红蛋白降低至80g/L,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至115fL,提示大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水平仅为2.0ng/mL,严重缺乏;血清维生素B12水平120pg/mL,同样不足;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神经系统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病变 。结合各项检查,曾勒被诊断为 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曾勒的妻子赶到医院,看到诊断结果后,情绪激动起来。妻子哭着对医生说:
「医生,
这怎么可能?肯定是你们检查错了,
我们一直都按您说的做
饮食清淡,按时吃药,坚持锻炼的
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医生安抚了家属的情绪,详细询问了
曾勒的日常饮食和用药情况,
最后仔细交谈后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
医生一脸严肃地对曾勒和他的家人说: 「 无知啊!虽然你看起来做的都很好,也没有擅自更改药物的剂量,但是你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这2个细节,这也正是导致你这次出现贫血的罪魁祸首,在临床上像你这样的也不是个例了,所以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两点,才能实现安全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