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8日电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寒假近视手术高峰期。近日,著名SCI期刊、国际屈光外科学会官方期刊【屈光手术杂志】2025新年第一期刊发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屈光手术团队的相关论文。该篇论文回顾性研究了该团队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中,晶体斜向放置和水平放置的术后旋转稳定性和效果,为高散光近视矫正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论文第一作者杨雨昆教授。肖敏 摄
我国是世界第一近视人口大国,近视人群约7亿,选择手术矫正近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论文第一作者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屈光专科主任杨雨昆介绍,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ICL晶体植入矫正视力,T-ICL晶体植入术更是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矫正近视的不二手段。
晶体植入类的近视手术,术后拱高是手术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个数据既不能太大,以免眼压升高、损伤内皮;也不能太小,以免诱发白内障。因此,在晶体尺寸相当有限的情况下,不少患者因为术后拱高不适宜,为了保障手术安全与质量,而不得不放弃摘镜。
据介绍,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每年开展近视手术上万例,该医院屈光手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业务院长姚晓明教授和杨雨昆主任的带领下,于两年前开始对临床和全球相关文献展开了深入研究。
「虽然手术中植入的人工晶体尺寸有限,但是,通过调整晶体放置的角度来调整拱高,就能使更多患者可以接受该术式。」然而问题在于,调整晶体的角度是否能够保证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和矫正效果呢?杨雨昆表示,这是他们研究的核心。
据悉,【屈光手术杂志】是一本专注于眼科领域中屈光手术及相关研究的国际著名期刊,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该杂志认为,采用不同角度进行晶体植入这一创新成果,在兼顾合理拱高和晶体稳定性之间形成了新的平衡,在提高T-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拓展了手术的使用范围,让全球更多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享受到科技带来清晰视界和美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