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很深刻的故事:
一个男孩非常不听话,十分叛逆,让父母操碎了心。
妈妈无奈之下,便带着儿子去求助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听闻他们的来意后,问道:
「您影印过文件吗?」
妈妈回答道:
「影印过。」
星云大师又问:
「如果影印件上有错别字,您是选择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妈妈立马回答:
「当然是改原稿。」
星云大师解释道:
「这就对了,孩子的问题,都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
也就是说 ,教育路上,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要先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现实生活 中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你说的越多,孩子越排斥;
你苦心教导,等来的只有不理解;
你费尽口舌,却把孩子越推越远。
究其根本,正是:父母说教过了度,言语失了分寸,最终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一味地「讲道理」,是教育过程中最大的危险。
![](https://img.jasve.com/2025-1/502d7856fe27310a5e87c6ce79d25f4e.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3e80767748ace283fb08fd6e336cc4bf.webp)
废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说他。
心理学家马歇尔曾提到一个观点: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全然没有注意到语言中隐藏的利刃。
有多少家庭,在日复一日的唠叨中,消磨完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那个悲伤的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
16岁的高中生林茉莉,是众人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其他父母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某天夜里,茉莉突然从阳台一跃而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茉莉离世后,她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女儿为何要这样做,直到她通过科技读取了茉莉生前的记忆,才知道了一切真相。
原来,在妈妈长期的苛责和课业的压力下,茉莉早已患上抑郁症,但她只能默默忍受。
因为在她心里,妈妈从未关注过她的感受,只在乎成绩的好坏。
当茉莉考得好时,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夸奖,却只等来一句:
「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这样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吗……」
当茉莉稍微退步时,妈妈就会满脸失望的看着她:
「失误粗心都不是借口,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顾好你的成绩……」
和同学闹了矛盾,想寻求妈妈的安慰,听到的只有:
「哭?你还好意思哭?」
只要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妈妈就会对着茉莉大发雷霆:
「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硕士,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要在这里受你的气……」
在妈妈的认知里,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半点问题,自己讲的「大道理」都是为了让孩子变优秀。
她经常跟朋友传授经验:
「养孩子就是一场投资,孩子只有书读得好,才算是读书成功。」
可她忽略了,女儿心里的痛苦和绝望,女儿渴望的认同和疼爱。
在母女相处的每个日常中,那些毫无温度的交流,就像一根针,一次又一次刺痛着茉莉的神经,最终让她失去了希望。
教育家卢梭说:
「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可这世上有太多父母,只有等到失去后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如果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把以上三点换成「真诚友好、合理引导、理解孩子」,或许很多家庭的结局会大不相同。
大道理听多了,人都会产生逆反心理,成年人如此,小孩也是同理。
更何况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说话时,往往习惯带着情绪去表达,带着刺激性语言去试探,终究会击垮孩子的心理防线。
常言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先学会如何和孩子沟通,停止过度的说教。
拉近彼此的距离,才是守护孩子最好的方式。
![](https://img.jasve.com/2025-1/749361626976ffd6be1352d146be6fec.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8e48284b00f4278d91ab64d429c37190.webp)
孩子有没有出息,和母亲的说话方式关系很大。
作家莫言在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时,谈到了自己的母亲。
在他的记忆里,母亲一直是个温柔和善的人,说话时总是心平气和。
莫言幼年时,经常被同龄的孩子嘲笑相貌丑陋,有人甚至因此还会动手打他。
每当此时,他都会哭着跑回家,母亲见状便告诉他:
「儿子,你不丑。
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
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他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总能想起母亲的话,便能做到平和处理。
有一年,他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水,不小心把水瓶打碎了。
他以为会受到母亲的打骂,躲在草垛里,一天都没敢回家。
到了傍晚,母亲等不到他回去,便出来找他,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打骂他,还摸了摸他的头。
因为有母亲的耐心教导,温和的沟通方式,让莫言变得勇敢自信,也因此有了后来文学上的成就。
童话大王郑渊洁有句话说的很对:
「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母亲说话态度温和,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待人和颜悦色,处世有修养的人。
母亲遇事少责备,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做事不情绪化,处世懂尊重的人。
母亲平日里不唠叨,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的节奏,处世有条理的人。
人生漫漫,真正的道理不是言语间就能讲明白的。
批评的话说得太多,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并不能让他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伤人的话讲太多,只会消耗母子的感情,并不能让孩子明白人生路该如何走。
不禁想起那位把3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的母亲:陈美玲。
她曾在分享教育理念时谈到,教育路上,有三件事情尤为重要:
第一,不要打骂孩子。
第二,不要对孩子撒谎。
第三: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仔细想来,这三件事有个共同点就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总是用不满或责骂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往往会养出一个叛逆、冷漠的孩子。
只有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平等的语气、适当的尺度去沟通,才能养出一个优秀、知恩的孩子。
永远不要,用一张刀子嘴,毁了最珍贵的美好,毁了一个家的幸福。
![](https://img.jasve.com/2025-1/3da61963ebf40b3ff0d6b3d10d49fa5a.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a04bfcfbe9e4754943561f1a67e8f460.webp)
再好的教育,都抵不上一个厉害的妈。
1968年的一天,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准备进行一项实验。
他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些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随后,罗森塔尔写下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 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并且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