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肿瘤杂志】报告,对2016至2019年8月31日的数据进行采集,覆盖了中国31个省、市,涉及3.8亿人。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地域分布上,农村的癌症发病率略低于城市,但死亡率却高于城市,表明农村地区的死亡风险更高。
由此可以可知,癌症虽然可怕,但不是无法打败,只是打败它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传闻蚝油致癌到底是真是假呢?
案例分享:
李阿姨,这位远近闻名的厨艺高手,正准备给家人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而她的老伴老王,却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一瓶蚝油,满脸忧虑。
「老李啊,你看看这新闻,都说蚝油可能致癌,咱以后还能不能用啊?」
李阿姨放下手中的炒勺,凑近一看,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条关于蚝油与癌症关联的报道。她愣住了,心中五味杂陈。
蚝油可以补充哪些营养
碳水化合物:蚝油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适量地摄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也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钙元素和磷元素:蚝油中还含有钙元素和磷元素,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氨基酸:蚝油中还含有氨基酸等成分,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氨基酸,有助于保护肝脏。
锌元素:蚝油中还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锌元素,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铁元素:蚝油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我国癌症高发,与蚝油有关吗?
蚝油中含有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成分,这种成分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会生成焦谷氨酸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有致癌性,且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进一步被分解成谷氨酸、钠,谷氨酸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因此可以明确的是蚝油不会致癌,吃多了可能会使尿酸增高,并不会致癌。
需要注意的是,在蚝油开盖后,合理的储存方式是放入冰箱(0—4℃)冷藏,如果长时间存于室温,无疑会增加其腐败、霉变的风险,这时就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增加致癌的风险。
医生:这4种调味品,少碰为好
1. 雨露
很多人不知道鱼露是什么,其实鱼露和蚝油是同样的效果,是由一种海鲜熬制而成的调味品,主要用于凉拌菜或炒菜。
但是鱼肉中含有大量的乙酸乙酯,这是致癌物质,如果经常吃鱼露的话,会增加你化验的风险。
2.食盐
食盐是我们炒菜必备的调味品,可以很好的调节食物的口感。但是吃盐过多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答案,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
很多朋友都喜欢吃高盐高油的食物,如腌菜、火锅等。这类食物口感鲜美,但食用过多会使我们身体中摄入的盐分过量,出现血压升高、肠胃受损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忌口,合理规划饮食。
3. 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种物质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认为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无害。
事实上,谷氨酸钠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蔬菜和肉类。它的使用广泛,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它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4. 鸡精
鸡精也是非常常见的调味品,现在有些人不怎么用了,但外面的饭馆中还会用到,鸡精少用无害,可以给我们的食物增鲜。但是如果过量的使用,鸡精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破坏胃粘膜,引发胃病,大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蚝油不是酱油,不可随便乱用!牢记这4点,千万别再用错了
1. 注意用量
2.不能煮太久
蚝油中的谷氨酸钠等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分解,导致蚝油的味道变淡,降低营养价值。
而且长时间的煮沸可能会使蚝油变得过于浓稠,影响其口感和使用效果。如果将蚝油煮太久,还可能会导致其产生焦糊味或苦味,影响我们菜品的口感。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蚝油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建议在烹饪的最后阶段再加蚝油,稍微加热一下即可,这样可以保持蚝油的鲜美口感。
3. 不要和别的提鲜食材共用
在厨房里,我们熟悉新鲜的食物材料。除了蚝油,还有许多可以用来提高新鲜度的食物材料,如普通白糖和鸡精。
这些食物材料在提高新鲜度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蚝油不能和这些新鲜蔬菜一起使用。
4. 不要放在煤气灶旁边
去过不少朋友或亲戚家,发现大部分人家调料架离煤气灶的距离仅仅只有1米,而使用完的蚝油,一定不能放在煤气灶旁边。
因为蚝油长期受热,蚝油中的谷氨酸钠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从而失去鲜味,而且长期受热,蚝油特别容易发霉。
我们使用完蚝油后,一定要将蚝油盖拧紧,然后放入到离炉灶1米之外的距离,最好将蚝油放入到冰箱中冷藏,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蚝油的鲜香味。
以上这4点大家以后在使用蚝油的时候,千万要记住。可以分享给亲人朋友看一看,提醒一下他们使用蚝油的注意事项。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