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它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都让人谈之色变的慢性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的患者人数已经突破1.4亿。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可能成为糖友的「致命伤」。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的「9怕」,希望能给糖友们提个醒,帮助你们更好地管理健康。
1. 糖尿病最怕「拖」字诀——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糖尿病的「拖延症」是最要命的。一些人早期出现口渴、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总觉得是小问题,等到病情加重, 再去医院检查,血糖早已飙升到了危险值。
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血管、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失明、肾衰竭等。
我遇到过一个50多岁的患者,平时最爱吃甜食,偶尔也感觉乏力、口干,但因为没什么明显的不适就一直没重视。有一天,他的脚不小心被碎玻璃划破了,伤口小得几乎看不见,但伤口却迟迟不愈,最后发展成了糖尿病足,不得不截肢。
糖尿病的早期干预能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所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医生建议:
只要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就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 mmol/L,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2. 糖尿病最怕「乱吃」——别让嘴巴毁了身体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实在太多了。有的人觉得「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有的人又觉得只要控制主食,其他食物就没关系。
殊不知,很多「无糖食品」含有高脂肪、精制淀粉,反而会让血糖飙升。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案例:一位患者听信偏方,说「每天喝蜂蜜水能稳定血糖」。结果两个月后,他的糖化血红蛋白从7.5%升到了10%,进了ICU。
糖尿病饮食并不是单纯地控糖那么简单,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也至关重要。
医生建议: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建议糖友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原则,
每餐主食不要超过100克,优先选择糙米、全麦等粗粮。
水果方面,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柚子、猕猴桃,但也不能过量。
3. 糖尿病最怕「伤口」——一颗小伤口可能毁掉一个身体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比普通人差得多,这已经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因为高血糖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破坏血管壁,导致伤口血液循环不畅。
糖尿病足、坏疽甚至截肢的案例在糖友中并不少见。
比如,我曾经接诊过一个3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
他并不胖,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有一次,他的脚因为穿了一双新鞋磨出了水泡,起初并没有当回事,随便贴了个创可贴。没想到几天后,脚趾开始发黑,最后感染扩散到整个脚掌,不得不截掉半个脚掌。
医生建议:
糖友一定要注意皮肤护理。如果发现伤口迟迟不愈合,或者出现红肿、流脓,一定要尽快就医。
日常穿鞋要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凉鞋外出。
4. 糖尿病最怕「情绪失控」——坏脾气也会升血糖
你知道吗?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甚至不亚于饮食。压力大、焦虑、发怒等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发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给控糖带来更大的挑战。
有一位50岁的大叔,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上家庭矛盾,血糖总是忽高忽低,特别是每次发火后,血糖甚至能飙升到20 mmol/L。
后来通过心理疏导,他学会了调整情绪,血糖才慢慢稳定下来。
医生建议:
糖友们要学会管理情绪。可以尝试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冥想、瑜伽等放松活动。
如果觉得压力无法自我调节,也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5. 糖尿病最怕「懒得动」——久坐的危害比你想象得多
「我每天都吃药,血糖也控制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运动?」这是很多糖友的疑问。
然而,医学研究表明, 规律运动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
一个真实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位6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早年退休后就很少运动,每天不是坐着看电视就是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体检时发现,他的血脂、血压都异常,心脏也出现了问题。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
三个月后,他的血糖下降了0.5 mmol/L,体重也轻了5公斤。
医生建议:
建议糖友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5次。
6. 糖尿病最怕「药物滥用」——别让好药变坏药
有些糖友对降糖药抱着「多吃多健康」的心态,殊不知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降糖药过量不仅会导致低血糖,还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伤。
还有一些患者迷信偏方,私自停药,结果血糖失控,病情恶化。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听信「吃降糖药会上瘾」的谣言,擅自停用了医生开的二甲双胍,改吃一种「草药胶囊」。
两个月后,他的糖化血红蛋白飙升到12%,还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差点丢了性命。
医生建议:
糖友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更不要轻信偏方。
如果觉得药物副作用较大,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7. 糖尿病最怕「熬夜」——睡眠不足让血糖更难控
很多人不知道,睡眠不足和糖尿病是一对「死对头」。长期熬夜会扰乱体内激素平衡,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调查显示, 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 。
有位30多岁的糖友,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喜欢打游戏到凌晨。
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后来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后,血糖才逐渐稳定。
医生建议:
糖友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喝一杯温牛奶帮助入睡。
8. 糖尿病最怕「冷落检查」——定期体检是健康的保证
很多糖友觉得血糖控制得不错,就忽略了其他指标的监测。
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血脂、血压等非常重要。
比如,有一位糖友因为长期忽略眼底检查,等到视力模糊时才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建议:
建议糖友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眼底、肾功能和心血管检查。
9. 糖尿病最怕「自暴自弃」——管理健康是长期的修行
有些糖友在听到自己患病后,就开始自暴自弃,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其实, 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管理和坚持 。
那些能长期保持健康的糖友,无一不是靠着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
医生建议:
糖友要树立信心,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加入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人分享经验,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坚持下去。
糖尿病的「9怕」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正视疾病,科学管理,就能活得健康又长久。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糖友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远离并发症。
信息来源:
· 【中华糖尿病学会指南】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版)】
· 医学数据库PubMed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