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果不其然,老妈再次将我与儿时伙伴丽君进行比较。丽君早年辍学,20 岁就步入婚姻殿堂并生子。当我还是个青涩大学生时,她已为人母;人家二胎出生、老大上小学了,我却连结婚对象都没着落;我刚结婚,她的孩子已快小学毕业;如今见面,她在讨论孩子高考与大学,而我的女儿还只是个小学生。这鲜明的对比,着实令人感慨万千。
从生理年龄层面来讲,早生确实存在一定优势。年轻意味着体质更好、生命力更旺盛,能为胎儿发育提供高质量的「土壤」和养分。年轻妈妈产后身体恢复迅速,带孩子也更有精力,能与孩子尽情玩耍,给予孩子更多新奇与活力。而且早生孩子能加快生育进程,早早完成他人多年后才能达成的事。就像网上那位 40 多岁就当奶奶的女士,让众人惊叹,也让一些孩子尚小的大龄妈妈心生焦虑。
但早生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丽君说,他们夫妻 20 岁出头有孩子时,自己都还像没长大的孩子,毫无育儿观念。他们常因琐事争吵,不顾及孩子感受,甚至孩子哭时赌气不管。还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外出疯玩,孩子几个月大就去外地打工,接着又生二胎,全然不顾孩子。外人眼中他们儿女双全令人羡慕,可如今孩子与他们不亲密,学习成绩平平,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不主动与父母沟通。丽君后悔生早了,觉得在自己不成熟时生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那么,到底几岁才是最佳生育年龄呢?最佳生育年龄应是多方面综合评判的结果,而非片面结论。既要考虑孩子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孩子心理、性格发展。父母合适的生理年龄主要关系到孩子身体成长,而父母的心理年龄、认知行为、育儿理念、情绪管理能力等,则会影响孩子性格与价值观形成,进而关乎孩子心理健康与幸福指数。20 岁虽有生育能力,但思维认知不成熟,对为人父母缺乏准备,养育孩子时也不注重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25 岁到 30 岁左右,女性身体机能良好,心理也相对成熟稳定。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有一定工作和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及清晰认知,对生活有规划。此时生孩子往往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且有经济基础,能为孩子创造基本生活条件,承担养育责任。她们更注重科学养育,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给予孩子更多陪伴与呵护,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出优良人格特征。
当然,虽有最佳生育年龄之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生活并非总是完美,未必能一切都赶在最佳时期。不过,在考虑要孩子时,应关注身体状态,做好孕前检查,做好心理准备与工作生活安排,为孩子创造稳定环境。即便不在最佳生育年龄,对孩子的用心与关爱,依旧是培养聪明健康孩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