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价詹青云的结辩,我们得先回顾整场比赛发生了什么。( 收藏的记得点赞啊喂!现在收藏和赞数严重失衡啊喂! )
辩题:21世纪的青年应该做加法还是减法
正方定义:
加法:立足头脑开发,保持丰富生活,拓展人生可能性。
减法:寻求稳妥和聚焦,割舍人生可能性,以达至安稳
敲黑板,记住这两个定义。
正方立论:
1.做加法的人生态度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做,有助于培养成熟的认知和处事能力。
在解释这个论点时,引用芝加哥大学调查研究佐证,强调18-25岁大脑正在成熟(未成熟),促进发育的主要途径是更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得出此时不适合做减法。(敲黑板,记住这个佐证)
2.加法思维方式提倡做选择时追求人生可能性的拓宽
在解释这个论点时,正方引用耶鲁医学院脑科学研究佐证, 强调前额叶决策未成熟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得出此时不适和做减法。同时在用调查「未来60%的职业消失」来增加做减法的危害以及强调做加法的必要性。最后用美国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做事例论证。(敲黑板,记住这个佐证)
3.任何一种幸福关应该家里在时代背景下,做加法的人生观有助于青年人用途探索,释放天性推动社会进步。
反方定义:
加法:追求更多可能的高欲求状态
减法:降低各种可能的低欲求状态
反方立论:
1.减少幸福依托的事物,获得自由。消费主义的弊端。
2.对不完美的接纳,这种自我建构的宽容豁达,让青年的幸福变得更智慧。
以上是正方双方的定义和论点,我们先看正方玩了什么手段。
定义方面,如果你是反方,你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请问你会不会觉得有问题?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反方没有意识到这个定义有问题,那么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正方
正方对定义的焦点只有三个字 「可能性」, 这是正方最最核心的东西,什么头脑开发,什么丰富生活都是虚的,他只是想拿下这个 「加法有更多可能性,减法割舍人生可能性」这个战场而已。 一旦你没有质疑这个定义,乃至同意这个定义,你就会发现你打不过。为甚么?我把正方的这个战场再换一个说法,你就明白了。 」人生多尝试再做抉择总是好过你不尝试就抉择,或者好过你没尝试够就抉择「 这句话就是正方3个论点立足的逻辑。不管怎么变化,绕到最后,都是在说,」我多试试总比不试或者少试强「。这句话没什么营养,但是有效。
然后为了不让这个定义太过霸道,引起反方的警惕,他们丢了稳妥和聚焦两个正面的词语给反方,当然我觉得是多虑了,因为反方自己居然采用了这个对自己及其不利的定义。
然后再来看这第一个论点的佐证,第一个论点佐证时引用的芝加哥大学研究,与其说是在佐证论点,不如是在佐证定义。 因为大脑不成熟所以要多尝试,来促进发育,做减法不适合。
然后再来看第二个论点,佐证时同样用脑科学研究佐证定义,认为大脑不成熟,再加上教育弊端,得出此时做的决策不成熟, 所以不适合缩减可能性。 接着用」未来60%的职业会消失「来说明如果你做减法的危害有多大,这里有可能会让听众和评委产生一种:做减法必定或者很大概率是错误的」的想法。 最后,通篇立论最霸道以及最不切实际的佐证来了:美国的大学采用通识、博雅教育来交给学生可迁移技能。 我们来说说这个佐证有什么问题以及重要性:
1.他们假设做减法的是不学习这些通识教育的。
2.他们套用了自己的定义「多学一种,总比你少学一种好」。通识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把所谓的可迁移技能加了进来,就是无论什么工作都能用的上。但是我说就不好听的, (1)如果你的这个所谓的通识课程真的这么牛逼,我为何会做减法减掉?(2)大家联系实际,一个技能,如果会的人越多,那会怎么样?不值钱!可入门槛越低的东西越TM不值钱!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证和注册会计证书哪个最不值钱?会从啊!不值钱到已经被取消考试了。值钱的永远是少数人会的技能,有这么牛逼的准入门槛又低的技能,天下还会有乞丐?所以这个东西就是忽悠人的。(3)我再退一万步,你真的有这种技能存在,你也是结合N种课程,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最后筛选提取出来的,我请问,你这个时候在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上面的定义及佐证,正方全场辩论都在用,这是他整套辩论的基石,无论绕,怎么攻打,怎么防守,最后都会回到这些东西上面 (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辩论环节举例说明) 。所以如果想赢比赛,
第一,定义不能认同,一定要反驳,这个定义对反方非常不利。 令人惊讶的是,反方的定义居然认同了可能性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如果非要找原因,很可能是准备辩题时对定义吃的不透。但是,尽管这样,反方还是有机会在第二点扳回局面。可惜也是没抓到。
第二,第一二个论点里面的佐证一定要反驳,特别是通识教育这个点,大好的打脸机会。
把这两个东西处理掉,反方就会轻松点,不会整场被压着打,攻击也不会被人随意化解。可惜的是,反方只有二辩在质询时稍微提到了通识课,即:加减法都可以有。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你有一个机会可以完全瓦解对方整个论点,结果没瓦解掉,失去了一个大好的建立优势机会。同时,反方其他三人完全没注意到正方这个破绽,从这里来说是非常遗憾的。
-------------------------------------------分割线-------------------------------------------
好了正方的一辩稿说的差不多了,我们来说反方的一辩稿。
反方的定义,我有两个点要说,一个是认同了正方」可能性「的这个战场,另一个就是他所谓的低欲求。
我问下各位,说到低欲求,佛系有没有错?没有。那么为什么放在这个辩题有问题?因为这个辩题有个 限制条件:21世纪的青年 。日本的青年的欲求够低吧?你有见过我们主流价值观鼓励广大青年效仿吗? 正所谓昭和的男儿和平成的废柴,孰优孰劣,一望便知。
在这里,我要说明,我个人觉得反方并不是要打无欲无求的那种状态,也不是日本死宅的那种状态,结合他们的两个论点,他们应该是想打: 21世纪,青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房价上涨,竞争激烈,阶层固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是思考后,用欲望驱使自己继续留在北上广,继续奋斗,还是减少点欲望,走其他的路。 但是打不出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低欲求」这个词,反方并没有很好地跟评委解释: 低欲求究竟是多低?同时,更加作死的是用陶渊明做事例论证。陶渊明这个例子,直接把自己的低欲求解释为「出世」,再结合辩题背景」21世纪「,真的是自己坑死自己。而对比正方的第三个论点,没说什么大道理,通篇就是一句话「时代的辩题要有时代的意义」。
定义说完了,说论点。
论点1论证时提到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的消费思潮或风气。该思潮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的消费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快乐。反方希望以此来论证减法的必要性,想法没错, 问题出在了「度」这一方面。 看东西要看全,消费主义再不好,也有他积极的一面, 那就是他可以作为动力驱使你去奋斗。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要完全摒弃消费主义,你要找到其他驱使你竞争的动力,如果你论证不到位, 那么你就很容易滑下无欲无求的出世状态。
说完论点了,来看看质询。我选质询漏洞出来讲就行了
反方质询环节:
正方一辩反质询时有以下漏洞:
1.加法是做决定的心态(尽可能的多试)不等同与于能力的增加。这是反方二辩逼问得出的回应。漏洞在于:加法既然不等同于能力的增加,不必然造成能力的增加,那我浪费时间做加法干嘛?这里要引入经济学的一个名词: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通俗讲,有得必有失,当实际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时,有限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这是反方的第一个机会。
2.正方被逼问举例时,说:选择一个生物专业,而不去选择通识课。「漏洞在于:假设做减法不做通识课。这一点,反方没有第一时间抓到,而是质疑对方是否倡导大家不选择生物专业,直到快结尾时才提到,正方论证不公平,不让反方选通识课。如果第一时间质疑正方: 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让减法持方选通识课?」会更加有力。同时这里如果能联合实际,质疑通识教育带来的可迁移技能是什么,就完美了。其实,如果非要说可迁移技能,我可以列举几个个大家,你们都见过。
第一种,叫智商。智商碾压就完事了,可惜通识教育教不了。
第二种,叫情商。情商碾压就完事了,可惜通识教育还是教不了。
第三种,叫做终生学习能力。一个双商正常的人,正常情况下,终生保证学习,也不至于被社团淘汰。可惜,通识教育依旧是无能为力。真有这么牛逼的通识教育课,大学学生还会动不动就旷课?别逗了。
正方质询环节:
正方提出:是否告诉穷人减少欲求时,反方一辩用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例子,完美扣分。一句话点评:人是要恰饭的。穷人累死累活无非为了饱腹,你让他一箪食一瓢饮?然后就被正方死抓这一点猛攻了。然后全场第一次陶渊明出来了.......这里,用陶渊明的那种出世的精神来回应穷人的问题,其实已经严重失分了。你让一个穷人出世?这么好办秦朝会亡?从这里开始,反方把自己的论证空间限死在了「出世」。 为后面詹青云结辩埋下伏笔。
---------------------------------------------我是分割线-----------------------------------------
质询小结环节
反方总结如下(只列要点)
1.认为正方混淆了更让人幸福和更让人成长的概念。
2.正方的心态可以推出更好的提升能力(质询时明明被你问到否认了......)然后又举了陶渊明的例子.......
3. 指出对方没有找到面对缺憾的方法。
上面三个点是反方1分30秒的质询,可以看出反方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丢分,更不知道自己已经陷于多不利的地位,还在狂讲陶渊明。同时注意, 这里的第三个点充分体现了反方要么是准备不足,要么是无法驾驭自己的第二个论点。 首先你指责对方无法解决「缺憾」的问题,这个没问题, 但是你有必要告诉评委和关注,你做减法来面对缺憾时,是怎么客服那种不甘的。越清晰越好 。不然等下对面四辩就帮你说了。同时引用苏轼的例子也是不当的,又忘记了辩题背景。苏轼什么年纪才能吟出【水调歌头】?
正方总结如下:
1.针对反方第一个观点,质疑当你依托的事物不能减少时,你还怎么做减法? 攻击有效。
2.针对低欲望求进行攻击。这里,正方二辩阐述了我之前讲的「十字路口情景」,来告诉现场评委今天的辩题,究竟是要辩论什么,然后再丢了限制条件「21世纪的青年」出来,来攻击对方低欲望可以幸福,但是不具时代意义。 攻击有效。
质询小结,正方依旧领先。
一对一对辩,我按环节写。
第一节:正方本来打算用一辩稿里的研究论证「幸福」并非主观(受客观因素影响,比如人生道路的拓宽,而加法刚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达到攻击的目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反方你不提打脸的例子,刚才发生的我也就不追了,但是反方站起来就是陶渊明的例子........ 到此处,反方124辩全都提到陶渊明,这就完全把自己的低欲求锁死在「出世」这个战场了,没得洗了。那既然你还要提陶渊明,正方就用辩题背景反驳(此处有掌声)
第二节:反方把例子换成:「纯粹享受辩论的乐趣是不是没有可能提升能力?」来回应对方,结果被正方用低欲求(注意,由于反方多次提及陶渊明、颜回和苏轼,」低欲求「已经是」出世「了)反打,你都无欲无求了的确不可能提升能力,同时结合辩题背景,从价值观进行攻击。正方再得一分。
第三节:正方继续用价值来攻击,指出反方的价值观不符合辩题背景。反方终于提到了自己一开始要打的战场了, 低欲求是指放低一点点欲求,来面对人生并有的缺憾,打平。
来到这里反方四辩开始醒过来了,紧扣自己的论点攻防,所以对辩剩下的时间里也和正方打的有来有回。 但是太晚了,这一环节正方胜。
其实来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局面已经开始一边倒了,我们总结一下反方丢了哪些阵地:
1.认同对方加减法定义,在「多试总比少试好」的天然弱势语境里与正方辩论。
2.没有解决对方通识教育的不切实际。自由辩发挥威力
3.无法诠释「低欲求」的同时,把「低欲求」限死在"出世"。导致自己的第一个论点坍塌。
4.由于被限死在」出世「,导致第二个论点无法紧扣辩题背景。天然弱势,正方进可以攻击得分,退可以攻击防守。
仅剩下第二个论点苦苦支撑,而这个论点,也因我「低欲求」的坑,埋下了被轰炸的伏笔。
盘问就不写了,盘问基本上就是在上面四点展开。简单概括盘问:
1.反方一辩的逻辑问题很大。
2.反方四辨开始回过神来支撑反方的立论。
3.正方所有人都抓住了「低欲望」=「出世」,反方第一个论点变成了,摒弃消费主义直到「出世」。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动力来支持年轻人去奋斗,结合辩题背景,可攻可守。接下来只需处理掉对方仅剩的一个论点即可。
来到这里,绝大部分要驳斥的点都如钻石一样摆在詹青云的桌子上,还剩下最后一颗钻石被拽在对方手里。
----------------------------------------------分割线---------------------------------------------
说自由辩之前,先来点题外话,一场辩论,最重要的就是一辩稿(没有之一), 一篇好的一辩稿就像一个堡垒,往前可以为二三辩手提供弹药,往后可以作为屏障抵挡对方进攻 。 我在打辩论时 ,一辩稿一定是要由2、3辩主导和提供标准、定义和论点的。 他们是主导整场比赛的攻击手,所以论点必须由他们出,由他们决定怎么打,他们是最熟悉一辩稿的人。只有2,3辩打顺了,攻的出去,守得下来,己方四辩位才有时间去归谬总结,被对方猛攻之下,你期待四辩做反杀结辩是非常不现实的。 所有的高光,都源自赛前充分的准备。
----------------------------------------------分割线---------------------------------------------
对于自由辩,节奏是正方在主导,我按战场来划分,以便大家理解。按出现时间排战场:
第一个战场:正方「多尝试总是比你不试空想要好」时间线:43:40-44:38
这里反方四辩提两个反驳点:
1.人生路没有高下之分,不是试的多就好。
2.指出对方论证不公平,用社会的加法和个人的减法相比较。这是有力的反驳点,如果没有驳掉,那么 任何一个个人的减法都有可能被理解成社会的加法。非常不利于己方进攻。 所以来到这里,正方四辩开启第二个战场。
第二个战场:正方「通识教育及可迁移技能拓宽人生可能性」。
先说通识教育的例子,反方三辩提的反驳点是:你试完这个试那个,这条路没有尽头,得不偿失,用的机会成本进行反驳。
这里有很多槽点,随便写几个:
1. 中国的大学专业不是我想选就能选的,要看你高考考多少分。根本不涉及加减法 而经济和数学这两个专业,是要看学校的。这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应该说过。
2.如果你说的是通识课, 那不涉及加减法 。你挂下高数试试?
3.如果你说研究生阶段。我只能说你活到20几岁,3年高中+4年大学的教育下, 还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那么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跟你做加减法有什么关系?
然后,是可迁移技能的例子。这里环环相扣,大概意思如下:
正:可迁移技能的好处是即使我的职业被淘汰了,我个人不会被淘汰
反:我喜欢我的职业就行,即使它被淘汰了。
正:心理学认为balabal有职业的人比没职业的人幸福两倍。
反:世俗意义的成功只是影响幸福的一条路。
明显看出,反方对可迁移技能这个BUG的解决方法是想用自己的第二个论点去化解的。但是他提到了「世俗意义的成功」,那你不走世俗意义的成功,你就是想「出世」呗。 仔细看视频,当听到对方说世俗意义的成功时,正方3,4辩是有点激动的,因为对方踩到自己的坑里面来了。不过这个战场没有立刻开辟成功,因为被反方四辩带到了他们的战场。
第三个战场。反方」你什么都想试,什么都想要,眼高手低最终一事无成「
其实这个战场挺有力的。因为很符合实际。时间是有限的, 人生的成长就是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尽可能正确的选择。 可惜,被对方用多尝试总是好的+可迁移的通识技能化解。
这里要说明的是,正方一辩其实已经接近于诡辩了。举了鲁迅、蒲松龄的例子来说明年轻时选的往往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句话反驳,」无论你选择什么,你总是会后悔的,跟加减法无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觉得以前自己的想法非常幼稚,这是很正常的结果。这跟加法减法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二,认为年轻人不需要等到」选出结果「那一个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翻译翻译:随缘。有可能人到中年才有结果,有可能到死惋惜,当初自己不要太挑剔就好了。
如果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反打,还是能留住胜利的希望,可惜反方没有完全抓住,当还剩下最后30s时,他们选择了各自发言,而不是有人站出来用30s做个小结反驳1辩。
来到这里总结一下:
1.自由辩里正方最好的突破口就是一辩,可惜反方没把握住。
2.自由辩里快结束时反方四辩再次强调通识教育可迁移技能不根属于加法。
3.正方想把反方拉到」出世「这个战场,攻打他们的第二个论点,但是没成功,反方这里做的不错。但是,正方已经提到了第二个论点的核心问题:如何操作。这里没打出来不代表结辩不打。
4.反方有30s鞭尸时间,但是利用的比较差。
5.反方对低欲求的诠释依旧没诠释好,依旧在向」出世「迈进。
其实来到这里,比赛就已经基本结束了。胜负关系很明显了。如果让我给个比例,我选8:2或者7:3,就等结辩收尾了。 永远不要抱着4辩反杀比赛的心情等待结辩 ,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分割线----------------------------------------------
先贴詹青云的四辩稿,感谢网络上有人整理了,我不用码字。
大家好,我们今天和对方有三个根本的分歧。
一是成功路径不同
。我方承认,聚焦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年轻的时代完全知道一生要什么,一生走下去从不后悔。没问题,挺幸福的。可是现实是,这个决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应该在青年时代做。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你的人生还在不停地变动、你的智识还有限,而这个世界在飞快的变化。很有可能你想要聚焦的东西有一天是你不适应、不喜欢或者被时代淘汰的东西
。这时候您方跳到了第二点告诉我说没关系,我只要坚定自己的内心我就没有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双方第二点分歧:幸福观的不同
。
您方的幸福观是一种妥协的幸福观,而我放的幸福观是进取的幸福观
。您方的意思是不管我人生发挥得怎样,社会如何对待我,不用在乎!我妥协、我看开、我豁达,就可以幸福。对方辩友,那些历史上真正收获了豁达心态的人,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时候,
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收获这种豁达,是在遍历人生的沧桑,经历了繁华,经过了奋斗,见识了人世中更深刻的道理,他可以领悟到繁华。就算我退一步,俗一点讲,我多读一点书,多看一点世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丰富一点,这种做加法的方法您才能收获真的豁达
。最后我们双方最根本的分歧是
对这个时代理解不同
。您告诉我说这个世界纷繁复杂,已经把太多选择推到年轻人的面前,所以我选择加就是在随大流。不是。我们仔细想一想,
这个时代给我们多的选择不过是您方说的商品、营销课、成功学。可是人生加减法上,那些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是什么,这个社会真的在逼我们做加法吗?不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在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上,这个社会是要求青年人割舍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割去那些错误的观念,回归一套社会范式,一套人生范式,是要求你做减法的
。这个时候真正追随自己内心是应该不顾这套范式的束缚,冲破束缚去追寻自己心中所爱,活出一个真正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不是在替一个年轻人的幸福说话,是一代青年人。青年人拓宽人生边界的可能是在拓宽这个社会价值判断的可能。既然这个世界号称它是多元而包容的,我们就应该去试,去让他实现这个诺言。既然这个社会多元而包容,既然这个世界告诉我们「人不轻狂枉少年」,就没有人应该天然地觉得「轻狂」是一个贬义词。对方辩友一直在劝我们:人生选到自己最幸福的东西才是快乐的。对方辩友,各位,我们都是年轻人。在我们人生的这个阶段,有什么东西是唯一珍贵的?什么叫「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什么叫「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那个唯一带不走的东西,不就是青春本身吗?这一份机会你不珍惜,这一份可能你不珍惜,您跟我谈的是什么?是那一份安顿了的幸福,是那一份成熟了的幸福。可是这不是年轻人的幸福。因为年轻人不是在替你一个人谋幸福,不是你一个人看开了就可以。他是要为这个世界拓广边界,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道路越走越宽,是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谢谢大家。
这篇四辩稿基本就是对反方前面出现的所有致命问题进行总结并一一反驳。
看看总结了什么:
1.聚焦可以成功,但是大脑没有完全发育,智识有限,做减法很有可能是错的。打你的事实层面。
2.你可以幸福,但是你不进取。再进一步阐述,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出世。打你的价值层面。
3.破坏对方论证的前提,并且重构有利于自己的语境:这个时代不是加法时代而是减法时代。
第一点,是对自己第一二个论点及定义的回扣。反驳的同时论证己方观点。这在前面的环节已经反复进行了,就不说了。
第二点,是对对方低欲求、低欲望诠释不足的攻打。论证的是唯有拼死奋斗过的人,才有资格讲「出世」,才能达到反方说的豁达。这一点,如果赛前认真备赛,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当然也多亏了反方的配合。 这一点攻击的是反方的第二个论点。如果,反方把「低」诠释好,没有引用陶渊明等不恰当的例子,把自己限死在「出世」的语境里,那么这一段是没有什么攻击效果的,反而有故意扩大对方定义,扣帽子的嫌疑。
第三点,最重要的一环。破坏对方整个辩题假设的前提。先看反方整篇立论逻辑是什么:
21世纪消费注意盛行,青年人被欲望奴役,面临太多的选择,一直在做加法,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眼高手低,导致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因此,我们要做减法,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被消费注意奴役,获得心灵的自由,同时通过学会接纳不完美,让自己处事更加豁达。
这是反方论证的逻辑。 大前提是:青年人被欲望奴役,人生是在加法。 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夸大了消费主义的影响。所以詹青云否定了这个大前提,这里从两个方面否认
第一:比价值。「 这个时代给我们多的选择不过是您方说的商品、营销课、成功学。那些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是什么「
第二:在自己的语境里重新诠释辩题背景: 这个社会真的在逼我们做加法吗?不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在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上,这个社会是要求青年人割舍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割去那些错误的观念,回归一套社会范式,一套人生范式,是要求你做减法的 。」
这里是有论证技巧的,我换一下部分词语,你看下意思会怎么变
这个社会真的在逼我们做减法吗?不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在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上,这个社会是要求青年人接过父辈手里那的沉重旗帜,肩负起对家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是要求你做加法的 。」
所谓的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肯定有舍有得,不会完全偏向于某一方。拥有二人世界的同时必然会减少个人自由。孩子出世,必然多了几分责任,成熟,稳重,少了几分自由,幼稚、鲁莽。 构建语境需要给观众展示什么,就强调什么。但是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如果不是最后结辩,很容易被对方拆穿。
而且詹青云语境重构的成功,除了上面两个点,还有两个前提。
1.反方通篇所说的消费主义其实并不是21世纪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
2.前面N个环节,包括四辩稿前半部分的论证做铺垫。以前有人举过这样的例子:
你要怎么让一大群人通过士兵的检查?所有人排成直线,把没问题的一半人排在最前面,然后走过去。
语境重构成功后会引发一个逆转效应,观众喜欢醍醐灌顶的感觉,喜欢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你再跟他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很多人会对他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印象深刻,很多人会说那句「趁年轻,我偏要勉强」让人热泪盈眶。因为你完全在对方的语境里啊年轻人。你跳出语境结合实际,再去看看她论述的内容,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这种打法很像谁?黄执中。
所以,该怎么评价詹青云的结辩?
视频连接:. 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决赛/哈耶VS人大。
边看视频边分析,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不妨多说几句。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一辩的要求就是长得好看,吐字清晰,根本不需要你有多强的辩论能力,而华语辩论世界杯更是如此。华语辩论世界杯其实对1辩位非常不友好。全场最长的表现时间,就在于读一辩稿,除此之外就是被质询、被盘问和自由辩了。如果只是读稿、反质询、反盘问,二辩也可以,要一辩手干嘛?
其实应该跟以前一样,把盘问小结交给一辩来处理,一辩位一般是全场最没有压力的人,不用想方设法去质询盘问攻击别人,也不用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归谬为结辩做准备,可以看到很多同伴看不到的东西。而经过了读、质询、盘问,双方的观点和漏洞基本已经展现在各自面前了,盘问小结运用的好,完全就是一个小结辩的功能,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比赛走势的,也能告诉己方二三四辩现在比赛进展到什么程度, 接下来的自由辩和结辩应该如何处理。评委和观众可以从盘问小结来评判一个一辩手究竟是何水平。这样一来四个辩位的职责功能就更加清晰。
------------------------------------------分割线-------------------------------------------
比赛复盘完了,说了这么多,该怎么评价詹青云的结辩就留给各位读者吧。有空的话我会把一些典型的辩论赛拿出来复盘或者分析,比如:
1.通才/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黄执中)
2.经济全球化使合作多于竞争/竞争多于合作 (黄执中)
3.2003年国辩: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黄执中/马薇薇/薛乐)
4.星辩4.0 活泼老僵尸vs恐龙复生队 (林正疆/黄执中)
像02国辩和竞争合作这两场都非常典型,都跟定义有关。黄执中想用霸道的定义来赢得比赛,可惜被对方当场拆解,无力回天。
而03国辩这一场,黄执中用实力带队伍硬刚中山大学,差点翻盘。但是大家可能遗忘了一个人,那就是中山大学的薛乐,他的结辩不必黄执中差。
至于星辩4.0这一场,单看比赛本身,是黄执中第一次被打爆,整个结辩非常的差劲。从国辩到星辩4.0,黄执中打的比较有名的比赛我都看过,赢多输少,即使是输也是像03国辩这种队友太坑实在带不动的情况居多,我基本没见过他在结辩时表现得如此差劲。从他和林正疆神魔辩开始,到【面对人生的荒谬,我们应该抗争到底/坦然接受】,我最多认为林正疆和他6:4,但是星辩4.0,起码7:3。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