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中超俱乐部到底要不要中性名?

2023-05-08体育

我的看法是:

当中性名政策还没出来的时候,可以像K联赛那样搞冠名,也可以像世界上大部分联赛一样搞中性名;

当中性名政策出了之后,最好不要开历史倒车——即便要开,也要强制地区+冠名+中性名,显示缩写的时候地区+中性名,尽量去淡化冠名造成的负面影响。

至于易地搬迁,坚决禁止。

西方能够搞出中性名是有文化密码的。

在最早期,所有的足球俱乐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一群有着相似特征的人聚集而成的业余生活俱乐部——比如曼联的前身纽顿希斯LYR是由一群兰开郡和约克郡公司的铁路工人设立,格拉斯哥流浪者在爱尔兰天主教圣母会的沃尔弗里德创立了凯尔特人后逐渐演变成了新教徒和保皇党的大本营;巴塞罗那在1910年代前后逐渐成为了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大本营;

苏联足球同样如此,用迪纳摩、中央陆军、火车头、斯巴达克等来对应警察、军队、铁路和普通劳工阶级等不同职业标签。

但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点:

  • 俱乐部从业余到最终的职业化,基本上遵循了从民众喜欢足球到发展成职业的足球发展规律
  • 俱乐部本身带有很强的地域和阵营特色,所以会附加很多足球以外的属性,容易凝聚人心
  • 然而,

    在我国,

    实际上都不成立。

    我国职业化初始,足球俱乐部基本上都由体工队改制而成。

    体工队有这样几个特点:

  • 由国家财政拨款,所以无所谓营收问题
  • 员工有编制,一方面退役生活有了保障,但另一方面自身所有权几乎都属于体校,如当年郑智在辽宁差点被废的那场公案,就是年轻球员在俱乐部改制下产权不清晰所致
  • 那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在职业化初期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 像K联赛改制时那样容许企业队的存在
  • 像J联赛改制时直接放弃中性名,回归Hometown制度,激发本土乡情
  • 我们把时间长河给拉长,从结果来看:

    申花、鲁能、国安,或许也包括亚泰和泰达,这几家国内球迷基础比较牢固且自身长期有同城竞争对手的队伍能够苟活下来形成品牌,

    是靠乡土情结和本地人撑起来的 (这个问题上申花和国安球迷的声音应该最大)。

    申花一开始也是上海体工队改制后的冠名商,但在2000年前后申花电器退出七大国有资本(也包括现在的久事)正式变成了中性名,主打的也是「申城之花」的寓意以及一个不更名的品牌的延续价值,

    我也可以不客气地说:

    如果申花不叫申花,搞不好2007年就没了;

    如果申花不叫申花,那么久事大概率重组的也不是申花队

    从小就是申花球迷,

    不仅仅是申花团结上海人的口号,

    也是中超作为本土联赛的价值——谁不知道五大联赛比中超好看?但五大联赛里有中国人吗?

    同样,

    如果没有中性名的存在,

    「从小就是XX球迷」这句话就会显得很怪异,

    就像广州恒大,哪怕老球迷都知道恒大和白云山、太阳神、吉利、香雪、医药、日之泉是一支球队,

    但你说「从小就是白云山球迷」,听起来始终有点不太对劲。

    去除冠名的好处还在于:

    严防许家印式的足球投机行为, 防止足球队成为一个公关公司

    投资足球对股价不应该有影响,其实这是营销的策略。比如说在中央台打广告的话1秒钟大概15万元,那么我们这一场球下来,比如说4月2日中超开幕式在广州举行,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背心,你说是不是很值钱?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我认为我们搞这个足球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

    从短期利益上来说:

    加上冠名当然可以缓解俱乐部的一定燃眉之急,让中超联赛继续运营下去;

    但从根本来看:

    我们的联赛,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冠名或许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然而,我们要很清楚:

    没有企业是永远在风口上的现金流。

    赞助商可以来来去去,

    俱乐部始终都在那里

    无论哪个职业联赛,根基始终是作为基本盘的球迷和商业开发。

    如何让球迷们掏钱买开心或者发泄情绪,

    如何让中超有个正常职业联赛应该有的价值,

    如何做大「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这个品牌才是真正足协或者中超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

    恢复中性名,

    只是饮鸠止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