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一个人练球的时候怎么练投篮?

2017-03-28体育

最近收到很多关于投篮问题的私信,感觉有必要和大家细细聊一聊。

文章内容挺长挺全,可以对照我这边学员的总结一起看,他的相对简介,能提高效率,更方便你理解。

投篮这个问题真的会贯穿篮球爱好者的一生,只要你还在打球,你就大概率为投篮发愁。

不只是愁准不准,还在愁怎么样能投的更准,如果很准了要怎么保持。

如果是从小接触篮球,肯定会有一段觉得篮框太高了的岁月。

所谓女士投篮,还有推射,投石车,在靠着本能发力的阶段,为了能把篮球投进难免会养成些奇葩的习惯。

我想绝大多数爱好者都为了纠正姿势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路。

网上的资料一抓一大把,都有点道理,一套理论又套着另一套理论,自学的时候对这些知识朦朦胧胧的,还是没有太多的把握,练得多了不准会觉得自己看得不够仔细,再练再不准会觉得理论是不是有问题。

我也看过不少理论,分析球星投篮姿势的视频,球星讲解,还有相关书籍,练的越多越觉得 球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投篮的发力方式是可以总结的,但是具体发多少力,怎么发力最省力都得靠自己摸索。

如果发力方式正确,那么投篮姿势往往大同小异,如果发力方式有误,那么投篮姿势就会相对怪异。

那咋样才算发力方式正确呢?

既然谈到发力那么势必与关节有关系,我们先谈关节。

投篮是一件力从脚发,自下而上传递力量的技术动作,发力点从跖趾关节传到踝关节,再到膝,再到髋,再到腰,再到肩,再到肘,最后到手腕,从脚掌发力到手腕一气呵成就是一次正确的投篮发力。

当然对于精通篮球的老将来说,投篮可能只需要肘部和手腕的力量就够了,但是命中率和全身发力还是会有明显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NBA球员罚球会有很多准备动作的原因。

而且有些球星罚球姿势和投篮姿势还不一样,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入充分发力的状态。

那么发力讲完了吗?远没有,这只是阐述了一遍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嘱咐。

今天东京奥运会出现了一种投篮机器人,其实就是完全模拟这个关节发力的过程。

但人不是机器人,区别在于人是有感受的,你让人一直弯着膝盖,顶着肘瞄准一两秒是会有些难受的,所以关于人投篮的发力问题就衍生出了很多细节。

也正因为每个人身体的差异性,在投篮姿势这方面的差异性是可以接受的。

你如果不接受这种差异性而去一味地机械模仿,那你就要找身材相近的球星模仿。

看似模仿省时省力,等你模仿过就知道了,费时费力。

哪怕是觉得人家真的帅,很想模仿,也是先投准再模仿更快,所以优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投篮发力最为重要。

那么发力方式怎么找呢?

想要找到发力方式先要感受下自己各个关节的状态如何。

比如跖趾关节,如果不知道是哪里的话就是运动后脚最容易起水泡的地方,那里一般就是。

还不理解就看图。

有些朋友很不把这一块关节当回事,任何动作都猛蹬,猛踏,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比如说投篮的时候,跖趾关节发力太猛人不自觉的就跳起来了,罚球不跳浑身难受。

其实罚球是可以跳的,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不跳的,一方面看起来有些不合群,另一方面踩线,当然如果被行家看到了会直接认为你发力没有练到家,而在比赛中被人一眼看破基本功深浅是很被动的。

投篮这个技术动作里的所谓发力不是越大越好,发足即可。

人先微微下蹲,再提踵,顶髋,提肩,抬臂,顶肘,拨腕投篮。

大部分投篮发力受困的朋友要么是顶髋不充分,要么是肘部发力受困,但是他们会更纠结自己手腕乃至手部发力的问题。

首先聊下顶髋,髋关节要是没送力,投篮铁d定废力。

髋关节是专门连接大腿的关节,人一般站姿最舒服的情况是髋关节微微打开的情况,如果髋关节夹得很紧,下蹲就会变得相对困难。

所以髋关节还是打开一些好,不然投篮下蹲的时候就会受到阻碍。

那么分开到什么尺度比较合适呢?

「感觉到蛋微微垂下来对了。」男同胞们懂得都懂好吧,

咳咳,虽然粗俗,但是真的把尺度拿捏住了。

有人会问「女学生你也这么教吗?」

开玩笑!我敢吗?

所以比较正式的描述出来就是双脚打开到接近肩膀或者宽于肩膀的宽度,如杜兰特。

如安东尼。

你可以把腿摆开一点,只要不影响你下蹲就行。

髋关节打开是基本中的基本,顶髋这个动作是一个往上半身送力的动作,其实「顶」这个字用的是非常好的,顶髋,顶髋,是把上半身用髋关节顶起来。

顶这个词是有向上的意味在里面的,而我们送力也是朝上送,不要偏前或偏后,偏前的话为了身体为了维持平衡玩玩会让动作变成投石车,往后的话为了维持平衡就会变成前踢腿。

投石车因为下肢力量只送到了胸口,为了把力量送到肩膀就变成了类似投实心球的动作,前踢腿因为下肢力量往后送导致重心偏移,肩膀往后沉了,整个投篮就变成了只用到肘部和手腕的力量。

也正是为了发力顺畅,顶髋要稳而快,同样为了保持平衡,发力要足而精。

怎么样算稳,怎么样算快?这就需要通过投篮练习和观察录像来自己判断或者找有经验的人士帮你判断。

怎么样算足,怎么样算精?能投到篮筐后沿算是足了,球球空心就是精。

我一再强调投篮姿势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正确的发力只是能让你更好的维持平衡和节省体力,不容易受伤,不容易累。

至于所谓标准,别「彪」了,准就行。

稍微讲一下提肩这个动作,因为下肢力量送到上半身,上半身在提球举臂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肩膀被人提起来的感觉。

这是个上半身承受下肢送来的力量时自然带出来的一种配合发力,上半身没法拒绝,享受就行了。

至于抬臂也是类似的,你要把球举过头顶就得抬臂,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投篮之外的合球动作可以顺带提一下。

先看下瓜哥精美的投篮动作,真正的稳而快,精而足。

合球这一下是有讲究的,瓜哥是右撇子,右手会自然等在球击地后回弹的位置,你这个手等的位置越精准,顶髋整个动作被影响的就越少。

左手配合右手,预估球的大小,整个投篮过程中只要你是单手投篮动作,那么左手就是一个维持球稳定性的作用。

可以理解为一个支架,是一个接触球但是不需要发力的工具。

左手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球在自下而上发力时抖动,光凭一只手其实很难控制。

你会发现那些秀一只手投篮的人往往不太追求下蹲,而是主要用顶肘和拨腕来发力,因为光凭一只手很难在下蹲后维持球的稳定性。

那么接下来就聊聊肘部发力和手腕发力。

首先啊,肘部外翻这种毛病得去医院挂科治,你只要是个健康的正常人,你是不会存在什么肘部外翻,教练指导你投篮不要肘外翻多半是想让你模仿乔丹。

把球举过头顶,通过顶肘拨腕投篮的优越性在于出手点高,投球的时候视野不会被遮盖,也能更好的在后仰的时候维持上肢的稳定性。

顶肘是为了让肘部尽可能弯曲,球的重心会更好的落在手掌上,哪怕你做高难度跳投也不会因为找不到球的重心而苦恼。

对于上肢力量均衡,肌肉不是很粗大的朋友来说顶肘会更舒服一些,肘顶出去后视野会更开阔,更容易感受自己和篮筐的距离,也由于顶肘这个动作给小臂肌肉带来了张力,在球员拨腕时肌肉回弹带来的弹力会帮助手腕发力。

所以你只要肘部弯曲到能让小臂肌肉在投篮时带给手腕弹力就可以了,至于怎么顶,顶到哪个位置,顶到什么程度,还是那句话「你好好通过练习找对最舒服的就行。」

并不是所有投篮高手都是像前顶肘的,很多顶级射手其实是为了让上肢更舒适和平衡而选择架肘的。

雷阿伦微微横架让投篮视野更开阔,小臂肌肉更加弯曲,弹力更足。

阿兰休斯顿手腕力量极强,则采用高举投篮。

纳什不喜欢上提大臂,前顶肘。

库里也不喜欢大幅度上提大臂。

我全文讲到的投篮按照现在的说法都是单动投篮。

力从脚发,调动全身的力量去投,被解释为单动,而把下肢力量用于纵跳,等球员达到制高点时再用肘部和手腕的力量投篮被称为双动投篮。

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分类,因为简单的东西被变成了复杂的说法。

用中文去理解单动和双动是特别难记的,因为投篮这件事他的发力比较复杂,你要先让他理解什么是单,什么是双就显得特别烦琐,你必须跟人解释清楚单动是一次整体的发力,而双动是一次纵跳和一次顶肘拨腕,将两次发力结合起来的投篮。

人家不懂还要问你啥叫整体发力,为啥要分两次,解释起来烦死了。

以前双动投篮的说法就是干拔,这个形容非常好理解,因为干拔是普通跳投的进阶动作,你全力纵跳以后下肢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了,你需要利用核心力量保持平衡的情况下用顶肘拨腕的方式把球投出去,所以已经没处借力了即「干」,在空中把上肢力量拔出去,即」拔「。

我没在开车哟~

在我学球的时候从来不会把干拔和跳投搞混,你跟我说单动,双动,我就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动,单动就算了,双动就感觉俩东西一起在动,光看字面真的很难理解。

有些学生回来问我跳投要不要跳到最高点才出手,我说不用,人家就觉得我只会单动投篮。。。

其实只有干拔的时候才要求纵跳到最高点,而由于引力导致身体下坠,球星的大臂往往会微微上提。

连基本跳投都没学好呢,就学人家干拔,能拔明白那也确实是天赋异禀了。

还是看看瓜哥吧,这瓜包甜啊。

瓜哥也是两种都会,学会了第一种,第二种不就是纵跳到最高点再利用上肢力量出手嘛,你练练也可以投,就是命中率多少就不敢保证了。

干拔最难的地方是维持平衡,毕竟是要在空中完成的,不过也没有大拉杆那么难,练过的都懂。

肘部讲完接下来就是手腕和手部发力了。

不知道读者发现了没有,我是很强调「拨」腕的。

我想就不用我科普了,区别于拔刀,而是撩拨的拨。

为啥我要强调拨这个字了,因为拨这个字有轻柔的意味在里面,不像抖腕,追求的就是速度,拨腕是柔和的抖动腕部。

这种柔和区别于抚摸,他是用力的,瓜哥的出手就很有这种感觉,轻快而不失力道。

这种分寸感就是做到投篮精而足的核心要点。

投篮时我们向上发力,把球投出一个抛物线,让他在空中自然滑落进入篮筐。

如果手腕太过用力,导致球的力量不可避免的向前冲,那么球的飞行轨迹就不可避免的向前,抛物线也就不会高,弧度就会降低。

有些学生之所以干拔更准的原因是他用弹跳抬高了出手点,扁平的抛物线刚好就能达到击中篮筐后沿精准命中的效果。

早年的球星都很追求这个,带起了一股风潮,可是人家美国篮球教育也是经过反思的,他们发现长期干拔投篮习惯之后一旦跟腱,膝盖受伤导致弹跳下降的话干拔命中率就会疯狂下降。

多的就不说了,就谈谈威少吧。

早年干拔之王,弹速和纵跳高度让人叹为观止,状态来了挡都挡不住,早年也投出来过单场七个三分球,可现在干拔已经完全比不了从前了,因为时不时的低效表现总是被开会。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打一辈子球都不会受伤,所以跳投的基础要打好就不能太依赖干拔, 带着镣铐跳舞没关系,透支身体不行。

人家职业球员透支身体赚了几千万美刀,你就图个爽快是不是太亏了?自己好好想想吧。

那么拨腕这个力度具体到底是多大呢?

这个就需要各位去不停的练习投篮来感受了,每一次投进之后把那种感受尽可能记下来,然后重复再重复形成肌肉记忆,你就会知道拨腕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发力充分的话就会在投篮后自然形成一个压腕动作。

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手的大小,其他关节的发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就像瓜哥投篮真的很轻巧,单手一拨就行了,而绝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

最后讲一下手型,其实一般人能做到前面这些地方正确发力的话投篮就能练准了,而手型这一块的修正其实是为了更进一步。

聊手之前,我们先来聊下篮球。

篮球这个东西他有纹路的,一般横纹那个地方是让你放投球手的,竖纹那个地方是让你放护球手的。

看图感受下。

一种感受球的方式就是把手柔和的打开,把球底部包起来,同理看图感受一下。

目的就是更好的把握球的重心,同时让拨腕发力的空间变得更大。

不过这一类真的是在抠细节了,往往经过大量练习后会根据自己的发力方式去调整,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一旦设立标准反而会让学生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在体育运动中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经常练习的人,他们的身体是敏感而诚实的,别人的千言万语都敌不过它告诉你的感觉。

「这样很不舒服」,就确实是不舒服。

个人认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就把细节替学生抠完是非常限制他们自由发挥的,更合适的方法是他们一边练习的同时接受他们的反馈,让他们也能自己雕琢技艺,利用前人的经验丰富自己。

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篮球的魅力和自我突破的喜悦。

关于发力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就要讲到提高命中率和保持命中率的方法了。

发力正确是保证命中率的基础,对距离感的精准把握是保证命中率的基础。

发力正确能保证你在状态没来的时候不会心慌,因为只有发力正确了我们才能凭借它来进入投篮最精准时候的状态。

差别就是从时进时不进到怎么投怎么进。

那怎么进入状态呢? 首先我们不能因为眼睛上当。

眼睛能让我们看到框在哪里,却不能让我们知道框具体在哪里。

看到和身体感觉到是完全两回事,也正是因为普通人很难感受两者的区别所以他们投篮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丈量距离。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试过把纸投进纸篓里,在纸篓固定在原地的情况下,投起来是很容易的。

一方面是因为人的高度比纸篓高多了,居高临下看更容易找到纸篓的位置,另外一点就是纸团很小,纸篓很大,朝里扔就类似于把石子扔进大海,想投丢都很难。

朝下扔总比向上投要难,因为向上投容易投过了,抛物线总是很难把握。

正规框3.05米,本身就很高,篮筐悬浮在空中,后面有篮板挡着,算是给很难把握抛物线的人一点帮助,篮网耷拉着算是作为一个参照物方便球员放大目标。

3米什么概念呢?假如你一米七,差不多从两个你的高度把球放进去就容易很多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试过在篮下投空心球,完全不跳的那种,投完从下面马上能接到,虽然球是投了个抛物线,却感觉球平移了一样。

抱歉,不是讲数学,而是跟同学打开一下思路。

如果没有篮网,你能从篮下把球从篮筐底下用抛物线传给你在罚球线的队友吗?

罚球线不行那么如果都在油漆区里呢?

你如果在篮筐底下想用抛物线透过篮筐传到队友手里,是不是只能朝上发力?

如果你在罚球线罚球,你的头上也飘着一个篮筐,你必须穿过你头上的篮筐投进对面的篮筐,你希望你头上的篮筐在哪个位置?

所谓投篮的抛物线就是让一个球穿过两个篮筐,一个是心中头顶的篮筐,一个是现实的篮筐。

而你在投篮练习中那个现实的篮筐太远了,所以你要记住心中的篮筐在哪里。

心中的篮筐在哪里?每次投进的时候观察一下弧度,你投的越多他就越清楚。

为什么有的时候对手扑过来反而投的准?

如果能跳三米那么高你投篮大概率被盖了,之所以投得更准是因为他帮你把球弧度抬高到了能穿过你投上三米篮筐的位置。

为啥有的时候有误差也能投进?

因为篮筐太tm大了。

你一直瞄着篮筐投篮没啥用,老看就觉得差不多投篮筐那么高就可以了,其实你最起码要投出超过篮板的高度才舒服。

为啥有些人会练从篮板后面投?其实就是在练习抬高弧度。

可每个球都刻意抬高弧度就真的准吗?其实不然,每个球都那么高弧度真的累死了。

一个可以把球弧度抬到那么高的人本身他就已经能投的比较准了。

每次投篮感受下球的弧度,把心中的篮筐定下来,你会投的更安心。

有了发力参照,有了抛物线参照,现在就剩下状态参照了。

关于提升投篮状态,我曾经强调最好是多练罚球。

一个是既然要练投篮,为啥不把罚球一起练了。

还有一个就是罚球这个点正好正对着篮筐,不远也不近,篮球场上划得线又多,对这个距离是有感知的。

你在一个点一直投,你就能固定的感受到在这个点投篮的时候你的发力情况。

拿我举例子,由于我打小做深蹲,下肢力量很强,我如果双脚同时向上发力往往会投的很大,所以我是一只脚做支撑辅助发力,另一只脚纵深方向主观调整力度。

我的支撑脚会放在我的发力脚稍后的位置,由于我是右撇子,我右脚发力会影响平衡,所以我右脚是支撑脚,左脚是发力脚。

而有些人腿部力量均衡合适,上下肢力量也均衡,他可能更适合双脚和篮板垂直的站位。

这就需要不停的投罚球来自己调整各个关节的发力程度,而调节的依据就是你投进的时候身体的发力程度。

一旦你找到最合适的发力程度,开始连投连进七八个,那就说明你状态来了,你要沉下心来记住那个感觉。

我自己一旦进入状态,我的每个发力关节都会有一点微微的热度,我能很好的感受到他们的位置。

为什么有些球员没有投篮状态就会去搏一个犯规,上罚球线呢?

因为罚球能帮助你更快的进入投篮状态,只要一个球你投出去的时候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感觉来了,你一整场都会很舒服。

今年总决赛G6字母哥第一个罚球在篮筐边缘弹了一下落进去,他激动的握拳,后面怎么罚怎么进。

很显然,那是因为他找到投篮状态了。

那么如何保持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多练,多去熟悉这种感觉。

这里强调要保持的主要原因是有些球员他在练投篮的同时还会维持力量训练,随着肌肉维度和力量的提高,他的发力程度一直在变化。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就有必要在力量训练以后去球场练他两百个。

当然了,初学者还是会在练习的时候遇到很多新问题,这个时候没有经验丰富的人在旁边提点,他可能就被沮丧情绪击溃了。

有些球员不信邪,加练,越练越累,毫无回报,训练量不科学伤筋动骨,那就更惨。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有条件的人都想要一个训练师的原因。

如果你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点击我的资讯卡片。

另外这波福利,老粉们不要错,记得私信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