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中华武术几乎无实际战绩,为何仍有多人坚信民间武术的实战力?

2014-02-12体育

我只能说,日本古流剑术,在明治以后也没有实际战绩。

而古流剑术的练习者,至少从本人接触的来看,对现代竞技剑道深恶痛绝。

请问为什么没有人喷?

过了这几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原因。

不是因为传统武术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现代竞技格斗的问题。

而是大家都在 忙着站队。

在传统武术vs现代格斗之间,站队。


我想或许这样,对于大家来说或许就足够了。

那么,说点大家不关心的细节技术问题吧,本人徒手的水平也不是很高,略说两句。

以前练习拳击,总觉得手要贴身摆架势才算优秀的防御,主动去拦截别人的拳头是不现实的。后来练咏春了,脱了拳套,才发现手要向前,伸出去主动牵制对方的手臂才好。

为什么?因为拳套宽大,护在脸前几乎是一面盾牌,对手也戴拳套,双方都在利用拳套的特性和弹性进行攻防。但一旦变成空拳的情况,打击面和防御面都小了很多,拳头互相交叉才是常态。

这时候用拳击的防御方法,就算防到了,首先会因为手腕往下的部分缺少肌肉,是用比较脆弱的骨骼在硬杠对方拳头的情况。其次就是手太靠近脸,硬杠重拳容易被冲击力直接将手冲到脸上。

后来练习踢击,咏春提倡起脚不过膝。不过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踢拳道的踢法。一次,和同门的师兄在街上边走边讲。我演示了一下中段侧踢,师兄看了,带我走进巷子,然后背靠墙角摆好架势,说了句:

「你踢了试试?」

后来给我演示了一下传统武术中的「换膀」。以中段侧踢来说,击中面越大其实越有优势,也就是说,要尽量去命中对手后手的一侧,而去踢对手前手一侧则容易被防御。换膀在我看来,就是前后手互换同时前进……然而这方面的变化实在有点多,师兄只演示了一个换膀撩铛扫眼的动作。

然后我表示……师兄我们还是练习一下寝技吧。

后来真练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粗略来分的话,这种代入地面战的擒抱有两个高度:高位抱腰,低位抱膝。MMA比赛里面,地面战厉害的人物都擅长低位,几乎是贴着地面抱出去,这种以一般的格斗架势来说是非常难以防御的,抱上后突破重心压倒,需要用膝盖和手肘来支撑自己的身体。

然而……擂台的地面是光滑的。

我练习的路面是这样的:

于是……

…………

至于高位抱摔,大家都知道,正常人手指的长度越到大腿的一半处……在我抱上对方腰部后,万一对方腾出了我方头所在的那只手来,如何防御从下往上的挖眼一击?

其次,大部分格斗比赛,都禁止肘击后脑勺、两肾。而高位抱摔后,这两处都在对方的手肘射程之下,又是极为要命的部位,大家说说我该怎么防御?

就说这么多,谢谢看到现在的知友。

@sewang tan

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吧,个人觉得很有意思。

「 半秒都不到的时间,变啥招阿……我觉得这都是传统武术或者说意淫派纸上谈兵的想法,想的格外美好。」

个人练习拳击,状态好的时候1秒能出4、5下刺拳,半秒足够出2拳,但现在不行了。

我来解释一下吧。是这样的,远距离、也就是双方相互处于直拳射程边缘游走时,互相试探和尽量放长击远是主流,这时候确实无法变招,因为互相都能瞬间跳出射程,这个距离大约等于一步+一直拳的长度。通常我们看比赛时,这个距离的拉锯是最多的。但 这个距离也有限制,就是你闪避的幅度一定要收到最小,稍微大一点就会错失反击时机。

但进入勾拳射程长度,也就是中距离时,双方则都处于无法轻易脱离的状态。这时候手上变化余地就多了起来,其实拳击的轮摆闪避也是用在这个距离的较多,因为这个距离使用「后撤闪避」非常危险。拳击还好,之前跟空手道的人交手的时候,我稍微有个后闪的意思,就被一脚爆在脑袋上了,因为后闪仰头已经成为习惯……这时候的最优选择是向前一步,更贴近对方,进入近距离——擒抱阶段再各凭本事。

需要对您说明的是,任何武术的一个动作,其作用是可以相当多样化的、闪避、防御、反击都可以在一个动作内完成,这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不如说完成不了的才是外行人

依然以您喜欢的拳击举例,假设A和B试探够了,都互相决定向前莽,这时A抢先打出了勾拳击头,B轮摆前移闪避,事实上,如果B的步伐足够快速,或者抓的时机足够准确的话,就可以在轮摆同时打出勾拳反击(这时B已经同时做出了两个动作:闪避和勾拳)。

那么A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呢?如果B的反击时机晚了,他当然可以收回直拳同时闪避、或者以后手迎击,但这里假设B抓的时间十分准确,A的勾拳的动势尚未结束、重心尚未回中就被拉到中距离,这时不管能不能防到,A都必须用后手去防御这一下(那么A此时也做出了两个动作:试图收回勾拳,同时以后手防御),则回到了我前面提到的情况:拳套可以贴脸防,但素手则要向前牵制,这样不管牵不牵得上,至少是种积极的应对,总好过挨打。

假如两人都不按拳击规则的话,A的选择余地其实更大一些,他可以在瞬间决定顺着打空的勾拳同时上步,不是收回拳头,而是将身体靠近拳头来回收重心。如果A的技术再高明一些的话,他可以上步同时继续勾拳,以反向的横摆肘去迎击B的勾拳反击。无论他选哪种,乃至是前进时被打都好,都是有利的,因为B拳尚未加速到极限,威力有限。

这时双方都进入了中距离,则离近距离擒抱只在一步之间了。A打出了摆肘后,可以再回手去擒抱B的脖子,B的闪避勾拳不管有没有打失,都必须用后手来迎击这个摆肘,然后准备进入擒抱阶段,或者选择后退。

——此时,离A打出第一拳不过半秒不到,但两人在一个动态中,同时做出了三种动作:闪避或前进、反击,以及即将到来的擒抱和脱离。

关于各个距离可以看我的回答:

传统武术实战中如何走外门? - 搏击项目

A这个勾拳-反摆肘-擒拿的动作来自印尼拳法(班卡西拉),洪拳有,柔术也有。从远距离切入中近距离的技术,关键在于处理身形和步法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就不多说了。

我们平时看擂台赛,远距离游走试探会花很多时间,甚至整场比赛都在游走试探,成功切入只在KO瞬间,但格斗家为了这一瞬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观众能看得到呢?

一般人,只能看到占据时间最长的那些事件,并认为这是主流。


@fcker fabio

的回复:

「我质疑的是传统武术不能以规则为借口而掩盖自己在世界主流擂台上没有地位的事实 现代哪一项搏击不是从冷兵器时代生存下来的 至于训练和杀伤性该去哪个 古柔道和讲道馆之战我想就已经能作为重要参考了」

"站立加摔跤 MMA中常用的level change即站立打击再takedown 也许takedown次数会减少 但是shoot而不被挖眼挖喉结机会绝对还是会有的 硬地战的话 如果考虑到GNP是不是摔人的一方更占优呢? 我也觉得你要结合实际操作来对待现代搏击 而不是说举出传统武术的某些技术来破解现代搏击的某些技术"

答主回答如下:

1.答主觉得 如果要在主流擂台获得地位,更多的是依靠营销策略 ,而不是所谓的擂台战能力。只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大量的初学者进入才能吸引投资,才能让运动员有更好的训练环境,或者浅显一点说,才能交得起贵的要死的入会费用。在这方面,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擂台战绩,而是对事件的炒作能力。 对于中国在传统武术的营销策略,答主的一贯态度都是:一群傻逼。 当然,也有像这位题主这样,只认同擂台战绩的所谓格斗爱好者。 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不能不说两边的所谓爱好者也有责任—— 因为他们大多并没有实际格斗能力,所以不能对自己的话负责。

2.也有冷兵器没落时代才创出的武术。或者说,已经不再保留冷兵器时期的样貌了。这就是现状: 保留下来的并不是「最厉害」的技术,而是「最适合现代需要」的技术

3.确实是有机会,但从风险上来说,在擒抱上的一瞬间,我方的头部处于一个较长时间硬直状态,无法做出有效的回避和防御动作。事实上是注意力分配——时机选择的问题。 并不是说对方想打我要害就一定打得上,但是确实在实操中,我采取擒抱的话,确实会给对方这个稍微有些明显机会。这是一种格斗时的风险和回报考量。

4.地面拳是TD后了,TD前呢?其实答主提这个的意思是:我方考虑到在棱角地面上有可能会发生,或者对方能及时压顶导致我方正面全中的情况下,对是否进行擒抱有迟疑,这种迟疑心态会给动作带来破绽(当然肯定有人能莽,但答主自问不敢这么莽)。答主个人不提倡在街斗中进行任何形态的地面战,突发事件太多。我本来就是练拳击的,但看不过 有些人把现代搏击吹得太过头。不管哪种武术,吹过头的态度都不好。 这个回答的意义,是提出现代搏击的一些不适用的场合条件,说得有些浅显的地方您别见怪,这是为了照顾小白,如果想听深的我们私下聊。

5.之所以说您不了解实际操作,是因为您是 在用现代体势去考虑传统的招数 。很多玩家都有这样的情况,或者反过来, 用传统体势去考虑现代的招数 。再或者, 不考虑对战双方的心态和状态问题,或者格斗区域可能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只是单纯地以身体条件来论输赢。 答主的原意已经在别的回答中提到过很多次了:每种武术都有其适用和不适用的场合,如果说,存在一种「万能武术」,那么要么练习者本人天才得无以复加,要么就是吹。

这里稍微讲讲,请方家指正:传统的体势要求是怎样的呢?

或者说「「尾闾正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这一系列要求的实战意义在哪里?我只能说点比较肤浅的:

在使用者练习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在能达到这一系列要求的情况下(注意这个前提)——传统的体势体现为 以腰胯运转来主导脚步移动,而上半身几乎垂直于地面,没有任何摇动。而个人没有在MMA等武术中见过这样的体势,或者比较少见(反而在东方系冷兵器操作中非常多见)。

这一体势的优势在于,每一次攻击后,无需收回攻击手或足,而是以突出的手或足为前锋,将身体一并前突,连续展开后续攻击。 也就是拳谱说的「身到脚手随。

当然用mma的体势,体能好的话也能做到,但采取这种传统体势的话,在流畅度和省力程度方面是非常优秀的。要谈传统,必须要明确这个体势优势何在、其与其他体势有什么不同,谈具体招数才可信。

相对来说,MMA为主的现代竞技体势,是以能快速回收攻击手、足为优势的(这说法有些简略,其实对比拳击前足动作的来说,MMA的体势还是人往前去的)。不同的原因在于战术选择上的不同:明确知道一对一状况下,你可以远距离游斗找机会。但复杂环境下,你或许只有一瞬间的出手和脱逃时机。

这也就是常常见到有人谈接手谈不下去的原因:双方都对体势的认知不足。

下面依然以插眼为例子:

咏春在双方对练时,很多情况下一方摸到对方的脸就可以算一回胜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实战中,摸到脸后还有后续动作,比如插眼,对方当然也会防守闪避,这时候就要靠手感去找眉弓。

这个摸到-对方防避-找眉弓的动作。如果用现代搏击原则去考虑,毫无疑问是个错选: 在你变招的时候,你的手在对手的控制圈之内,远离了你的身体,而且没有快速收回,这就给了对方一个明显的出锁技的时机。但这个前提是:你的伸出去的手没有靠近你的身体。

这就回到上面说的传统体势优势了:你伸手突破的同时,你的身、脚以及后手都能够跟上,并能展开后续攻击。在对方需要在近距离应付你的复杂攻击的情况下,他分配在头部的注意力无疑会分散,或者是其他要害出现破绽。

但以攻击要害部位而论,其实不管传统和现代格斗家防守意识都很严密,所以才要通过贴近距离的快速变招来突破这种严密性(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近,可以参考咏春木人桩那些伸出去的木棍的长度)。在这方面,采取传统体势无疑是非常优秀的选择。

当然, 答主毫不怀疑那些拥有优秀体能的格斗家,在格斗中能获得打要害的机会。但无论他们练习的哪一种,能碰到,不等于能打到,能打到,也不代表能打出效果 (比如后脑勺,其实需要特定方向和发力才能制造致命伤害),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结合武术的应用环境来进行改造、优化发力原则、同时为了应对一次攻击后可能发生的变数,才得出了需要「尾闾正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这样的体势要求。

也确实 不能脱离应用环境来单讲 。例如以一打群的状况,采取拳击打法的话,就要把敌人往一条线上面引,采用远距离后撤战术为好。因为那种拳击架势在于能向单方向打出长距离高攻击。但如果采用传统体势的话,首先你在运动中能快速控制一个敌人,以其身为盾进行攻防(拖入地面战或用绞技就无法移动了,会被围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向身体不同方向打出攻击,例如八卦掌的很多回身技。虽然最终胜负依然要看体能。但选择传统体势为主导, 无疑能让战术选择更多变一些。

这方面,个人也建议

@fcker fabio

您去接触一下日本刀术,感受下竹刀打人和真刀斩草席,体会两者发力状态的不同之处。或许是一个快速明白的方法。

另外,答主觉得传统武术被一些人吐槽的原因,在于这种体势的很多要求是违背了正常生活习惯的,对初学者不友好。相对传统的训练周期来说,MMA和拳击体势训练比较短,很快就能上手打了。这也属于营销方面的难题。

关于简洁,呃……您或许是在影视中获得不简洁的印象的?来来来,看台湾枪术比赛是个什么样子

枪术演示—在线播放

【——开场后4秒拿下一血,7秒第二胜,如您所见,这毫无观赏性。然而就答主本人来说这比赛真心赞爆了,大陆居然没有!

至于竞技化……个人不太抱期望。反而 对挖掘它的社会价值更有期待:能否以传统武术思维为基础,创作出一种训练,来提升一个人在生活中审时度势的能力?因为: 我们在生活中并不需要太多战斗能力,而是一种对现场和脱逃路线的判断能力。个人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地方。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来。又有不少知友提出了问题,这里慢慢回答吧。

首先是

@Steve

的问题。

您说得不错,人都有年轻的时候。我会那么想的时候才入门。拳套当盾护脸真的很方便。

想对

sean wang

张宽宽

先生说的:

请不要激动,用理性和逻辑去看待一个事物,并将他们 逐一分类 ,以获得比较接近正确的认知——我想您的老师应该教过您这点才对。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比如关于「体能」的讨论——体能是个太过于大的名词,能否再细分成各种参数呢?

当然如果国术竞技的话,个人希望是 类似剑道一样的器械竞赛 。毕竟 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器械才是主流 。之所以那么喜爱 台湾枪术比赛、剑术比赛 ,也是这个原因。

枪术、剑术能打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我出生以来还没见过能用徒手赢过长兵器的人类。

另外其实挺少见有擂台格斗家宣称自己能在现实生活中和混混、黑社会放对的。

但中国传统武行,比如镖局却有着维持街面治安的功绩(这是个历史常识)

当然,古老的日本武士们也有类似的行为。

或者说,没有几个擂台格斗家有明确的街头斗殴胜利记录。

那么难道就可以如此结论:擂台格斗家只能在一对一、有限的软平地、有人喊比赛开始的地方称雄?下了擂台连个混混都能搞他?

这显然不合逻辑。

然后个人还有个质疑,可能会得罪不少人:

擂台格斗家,除了给媒体和投资商提供收入来源,还有其他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么?

一个行当的存在,若对社会没有积极意义,那么有什么理由你非要别人参与进去?

因为合法打人很爽?那为什么不参加城管工作呢?因为能赚钱?我认识一个练拳的他家里还是搞红木家具的,一个电视柜收了我……也不看在同门份上便宜点!

嘛……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一些传武也是这样啊,很多都缺少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想对

justus3000

说的:

很高兴认识您这样的古流练习者!个人接触的不少古流练习者确实有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把竹剑当作真刀来处理。

因此,个人认为, 质疑擂台格斗是否有现实意义,永远有必要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恶心混混。

有些混混恶心人的手段……你打了他反而恶心了自己。跟这种人周旋,斗智斗勇,又是另一番乐趣。

那么能周旋过来并得胜的人,他们或许不能打,难道就说不上「强大」么?

而这种「强大」,难道不比擂台上的「胜利」对社会更有意义一些?

最后是想要和

@DrDJ@范治国

几位先 生讨论的问题:

最近个人想通了一件事: 生活中需要武术的人和擂台格斗者是两种人,基本没有交集。

这不是什么神秘的武术理念,只是很简单的逻辑思维:

1.一般我们需要武术的场合,是在生活中受到侵害的时候。

2.从那些打算伤害我们的人的角度来讲,「一个看上去很强的人」是最差的目标。

3.同上,「看上去很弱」「弱者」这类人才是他们的目标。

4.这些人觉得「自己一定会赢」才会动手,或者「准备万全」制造了我方绝对没法反抗的情况,才会动手。(通常这种判断是对的)

5.通常他们动手的场合,往往是「周边没有练家子能插手」的地方。

—— 于是,身为被袭击者,迫不得已必须在「自己很弱」的情况下,处理这些袭击。

个人认为传统武术的很多东西都对这个情况有指导意义。

而且还有一点。

「这样的袭击往往是背后偷袭」

如果撇开规则说来,一个极度擅长暗杀偷袭的人,是否是所有格斗中永远的胜利者?

其实个人想要引出的观点是:

「胜利」和「强大」不是一回事,但很多人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期待诸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