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打破神秘感 海运仓社区居民走近中青报

2024-07-14社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 记者姜蕾)「哇!想不到这栋老建筑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高大的机器!」7月12日,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办公楼里,一群来自海运仓社区的小朋友和家长来此参观学习,了解报社的发展历史,学习报纸印刷排版相关知识。
下午2点半,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青年报社中青记者之家饭店内的更读·青年书店了解活动的具体流程,报社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可以佩戴在胸前的中国青年报文创徽章。
海运仓社区的小朋友正在佩戴中国青年报社出品的温暖的baobao文创徽章。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摄
在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以下简称「中青报印厂」)副厂长尚闻天的带领下,小朋友和家长们走进印厂,学习报纸印刷原理,参观有两三层楼高的印刷设备。
中青报印厂从创建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1953年,已创刊两年的中国青年报社决定自建印刷厂;1999年6月初,中国青年报社引进了亚洲首条德国高宝科美特全自动高速多色印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当时国际上同等规格机器中最先进的无轴传动技术;2022年6月30日,中青报印厂关停机器,自7月1日起,不再承接印报业务。
中青报印厂内,尚闻天正在向小朋友讲解报纸印刷流程。姚雪琛/摄
「这个版面好漂亮,可以制作成邮票,一定有很多人喜欢」,一名小朋友指着报社创刊十周年的庆祝版面说道。结束了在印厂的学习后,小朋友和家长们在报社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辛酉的带领下继续参观报社的报纸长廊,了解报社历史以及报纸版面制作的相关知识。
徐辛酉正在报廊向小朋友们讲述报社过往版面。姚雪琛/摄
「我跟孩子之前经常会路过中国青年报社,觉得非常神秘」,家长惠亚军说,他之前带孩子参加过许多研学游,来报社参观学习还是第一次,无论是他还是孩子都感到很有趣。
海运仓社区副主任张啸云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小时候,家中的大人、学校的老师们都是中国青年报的忠实读者,如今她来到海运仓社区工作,与报社一同组织走近中国青年报社的参观活动,第一次来到报社内部,感到很新奇。「中国青年报是一家非常有文化气息的单位,我们了解了报社的发展历史以后,为我们有这样一位好邻居而自豪,希望以后可以多多跟中国青年报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中国青年报是藏在海运仓社区的一座文化富矿。」张啸云说。
参观结束后,小朋友和家长们在报社内合影留念。姚雪琛/摄
张哮云的女儿李嘉桐在参观结束后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尚闻天讲解的印刷知识,「我平时很喜欢做手工,比如漆扇、掐丝珐琅,之后我想带着学到的印刷知识回去体验一把印刷手工。」
中青报运营中心媒体策划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报在这些邻居眼中有些神秘,是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今天我们组织这场活动,带着邻居们参观报社印刷厂,了解报史,跟中青报人近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中青报人是亲切的、热情的,就像我们构建‘温暖的BaoBao’一样,让中青报变得亲切,在身边。这就是我们组织这场活动的初心,让本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近青少年,让他们觉得这里可感、可亲,从而更好地将中青报的文化带给大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