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学习世界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2019-07-12亲子

明白所从来。

不妨看看这个分析:

看地图就知道,埃及两河印度(哈拉帕,巴基斯坦地区)和中国,哪里的气候条件最好物资最丰富最有利于支撑文明产生发展?哪里的地形条件最多样有利于早期人类在恶劣条件下存活下来(比如第四纪冰期)?哪里的纵深最广大有利于面对外来强敌?哪里才是真正的人类以及文明发源地?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作者:天涯@yletpkki
提要:真正的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里边的子系统比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子系统下面的细项比如经济里的农耕,军事里的通讯联络,纵看则各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流传下来的文物会形成一条证据链,比较全面地向后人还原当年的历程,横看则发现同一个主题的同期文物样式多种多样。中华文明的大系统小系统乃至其中的所有小细项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完整链条。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它们的文物则缺乏链条性特征,比如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碑,单独看光鲜亮丽,但只是一个环,纵看没有「前后」,横看没有「左右」。而它们的许许多多重要文物,细品起来尤其是与中华文物对比起来,可以发现它们缺乏真实性。而这些缺乏真实性的文物,却成为支撑某个文明的重要支柱,比如汉谟拉比法典。
本文则试图从系统性链条性的角度去分析中华文物,展现真文明的应有样子。

第一章: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有完整不断续的「古人类化石链」,中国人是本土起源,本土生长,本土发展而来的:

两万年以上的部分遗址:
腊玛人 800万年前 云南录丰县 ,1980年发现
建始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1999年至2000年间发现于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
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1985年,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
西侯 度人 180万年前 山西 西侯 度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
「公王岭」蓝田人,今约100万年;掌握了自生火的技术,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1964年发现
「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65万年。1963年发现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在40至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南京人,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1993年发现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旧石器时代露天遗址,采集到近300件人类石制品,包括石镐、石斧等工具,其年代至少在50万年前。2012年11月发现
大荔人,距今年代大约为15~20余万年。1978 年发现于陕西省
北京新洞人,距今13.5万~17.5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第4地点
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1958年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
许昌人 距今12.5万 10.5万年前
丁村人,距今12至10万年,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
许家窑人,距今约10万年。1974~1975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村。
柳江人,距今7-13万年,1958年9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新兴农场发现
丽江人,距今5-10万年。1956年在云南丽江古城11公里的漾西木家桥南面发现
北京田园洞人,距今约3.85-4.2万年,2003年于北京周口店田园林场内发现,比发现地点相近的山顶洞人早1万多年,是至今为止欧亚大陆东部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
下草湾人,距今约4-5万年。1954年发现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距今4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1930年发现
「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划图案 距今约11万年两万年以内的部分遗址:
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距今2万-4万年前)
江西仙人洞遗址(距今2万年)
海南省昌江县钱铁洞遗址(距今2万年)
攀枝花回龙湾洞穴遗址(距今2.1万—1.5万年)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距今2万1.5万年)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1.8万年~1.4万年)
北京东胡林遗址(距今1万年)
浙江下汤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距今11000年—9000年)
浙江荷花山遗址(距今10540—8830年)
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 (最新鉴定距今约10300-8700年)
湖南的彭头山文化 (距今9000-8300年)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7500年)
淄博的后李文化 (距今8500--7500年)
辽河的兴隆洼文化 ( 距今8200年 – 7400年)
浙江跨湖桥文化(距今在8000-7000年)
河南的裴李岗文化 ( 距今8000年前)
天水的大地湾文化 (距今8000年—5000年前)
三门峡的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5000年)
辽河的赵宝沟文化 (距今7200-6400年)
高庙文化(距今7800-6300年)
山东的北辛文化 (距今7300年~6300年)
浙江河姆渡文化 ( 距今7000年-3300年)
安徽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
浙江马家浜文化 (距今7000~6000年)
沈阳新乐文化 ( 距今7000年-3000年)
湖南汤家岗文化(距今6800-6300年)
半坡文化(距今6800 –6300年)
姜寨遗址(距今6600 –6400年)
山东大汶口文化 (距今6500-4500年)
巫山的大溪文化 (距今6500年—5300年)
湖北杨家湾陶符(距今6000年)
辽河红山文化 ( 距今6000年 – 5000年,主体5500年)
甘肃马家窑文化 (距今5800年—4000年)
安徽凌家滩文化(距今5800-5300年)
太湖良渚文化 (距今5300-4000年)
湖北的屈家岭文化 ( 距今5300-4600年)
湖北石家河文化 (距今约4600─4000年)
成都宝墩文化 (距今4500年 – 4000年)
山东龙山文化 (距今4500年 – 4000年,一说距今4000—3100年)
石峁遗址(距今4300年)
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
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3500年)
★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并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
看看西侯度遗址,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1961~1962年发掘。出土剑齿象、纳玛象、野牛、三趾马、三门马、巨河狸等早更新世灭绝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有石制品32件和烧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测,该文化距今已有180万年(最新检测结果距今243万年)。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
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万年来没有年代断层的「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年代断层,有 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小长梁遗址、136万年的葡萄园、广梁遗址、100万年的有山祖庙咀、麻地沟、东谷坨、 飞梁、霍家地、许家坡、东梁、照坡、后土山、岑家湾遗址;78万年的有马梁、雀遗址儿沟遗址;12万年的有山兑、细弦子遗址;10万年的侯家窑、漫流堡遗址;7.8万年的板井子遗址,2.8万年的上沙嘴、新庙庄遗址、1.16万年的有虎头梁、油房、 西沟、西白马营遗址;4000年的有周家山、九马坊、榆条沟等;3000年的有丁家堡垒泥泉等,总共达130多处,现存战国、汉、辽墓葬124座,因而这里成为「世界天然博物馆」。
★北京地区古人类系列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约4.2万年至3.85万年的田园洞人的、距今2.7万年前左右至3.4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近年部分百万年遗址发现时的新闻标题
中国湖南沅陵发现100万年前盘古洞遗址
考古确认陕西龙岗寺遗址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河北蔚县发现100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浙江发现100万年前古人类遗址
重庆主城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遗址
在100万年前的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残片
陕西发现212万年前遗址,中国人类史前推约40万年
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并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
对比中国非洲两百万年前遗址:

对比埃及、两河流域和中国三个地方,哪里的资源更丰富(物质是文明的基础)、地形更多样战略纵深更大(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有更多生存机会,比如第四纪冰期),哪里才是文明发源的地方?

看这个资料,所谓的人类祖母「露西」,300万年前的化石骸骨,全部裸露在地面然后被偶然发现了,你相信吗?
---+---
「人类的祖母」露西,为什么叫露西?她是怎么死的?这是她的故事
2018-10-20 00:03
非洲东部有一个国家,叫埃塞俄比亚,要是你有机会去了那里,一定要去看看这里最有名和最值得一看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里。
···
300万岁的人类祖母
···
露西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被发现的。当时,有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埃塞俄比亚北部一个叫阿法州的地区,地层里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于是,他组建了一个考察队,邀请了美国和英国的古人类学家一起去探索这个地区。

当考察队差不多完成了工作,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一位考察队员偶然发现了一小截小腿骨。随后,他又在附近刨了几下,找到了大腿骨的一小部分。他尝试着把这两段腿骨结合在一起,结果发现,两段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看起来非常符合直立行走的一些特征。考虑到化石发现的地层,他们判断这段遗骨的主人生活在至少300万年以前——比当时已知道的任何可以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都要早。

这个发现非常振奋人心,第二年,考察队又一次来到这里,并且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搜索和发掘。这一次,他们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一处小沟壑的底部,他们发现了许多骨骼碎片。考察队员比对分析之后判断,这些碎片是属于一个个体的。

于是,他们集中力量在这条沟壑的底部反复检查,经过三周的高强度工作,考察队员在这里找到了几百片骨骼碎片。经过反复比对,这些碎片完全没有重复的——它们属于同一个个体。在进一步计算和比对之后,他们确认,自己找到了一个古代女性人类遗骸的40%。对古人类研究来说,这个恢复比例非常非常高,也因此具有了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考察队员们高兴极了。他们在营地里举办了一个小型派对来庆祝自己的发现。在派对上, 他们用录音机反复播放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甲壳虫乐队的一首歌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翻译过来就是「露西戴着钻石在天空中」 。受到这首歌的影响,考察队员们一致同意,将这句女性古人类遗骸称为「露西」。

后来,露西成了古人类的象征。在各处巡回展览,并被古人类学家们深入研究。9年之后,她被送回了发现地——埃塞俄比亚。如今,她就被保存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里。当然,在这个博物馆里,你也是看不到露西的真身的。在这里展出的,实际上是石膏制作的复制品。
露西是怎么死的?
因为这是一件完整程度相对比较高的古人类遗骸,所以,对她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充分,研究的角度也是各种各样。比如,有些科学家通过对遗骨的仔细观察和分析,重建了露西的生活史,尤其是她人生的最后一点历程——简单来说,就是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通过对露西的遗骸进行了,我们发现,她的骨骼上有很多破碎的痕迹。这些破碎,可不全是死后被压在泥土里逐渐形成的。科学家认为,有很多破碎实际上是在露西死亡的前后,尤其是死前出现的。

他们观察到了许多骨折的痕迹,折断的边缘非常的尖锐,也非常的干净,小碎片和周围组织的形态,也显示,骨折是在她生前就出现的,甚至就发生在临死的时候。

与此同时,科学家根据土壤当中留存的信息,重建了露西发现地点的古代环境情况。这个复原显示,阿法地区在300万年前依然拥有很多森林,甚至有可能存在许多参天大树。所以,露西虽然已经有可能直立行走,但依然可以在树上生活。考虑到现在黑猩猩的生活方式——它们在树上栖息的高度,在15米到35米之间。如果露西也在这个高度生活的话,那么,万一在休息的时候一个不小心从树上坠落下来,完全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骨折,并最终导致她的死亡。

科学家认为,在露西遗骸上看到的各种骨折痕迹,就是她生命最后时刻的反应。

中国的古代神话,反映了远古先人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盘古开辟有了天地
女娲造人有了人间
开始的时候茹毛饮血
燧人氏教会用火,有巢氏教会建房
神农氏教会农耕,尝百草创中医
玄鸟生商的传说反映了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伏羲制规矩定婚姻开始父系社会
伏羲创八卦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反映了古人的天文观测
黄帝造车,嫘祖养蚕纺织,仓颉造字,反映了人们越来越开化文明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大禹治水,反映了古代的水利防洪,采矿冶炼
······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迎难而上辛勤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神创神赐的,这就是原生文明的证据。:

结绳记事主要是文字发明前的事情,但是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印象通过很多文物、纹饰表现出来,这是中华文化对往事的回味,比如,除了流传至今的中国结,还有很多绳纹的文物,绳纹玉器,绳纹青铜器,还有专门解绳结的工具「玉觽(xi)」
良渚文化到汉代,两千多年间的部分绳纹玉器

欣赏一组绳纹铜壶

看看这个,明明是中国结,现在变成所罗门的了,问题是,结绳记事是中国才有的,因为结绳记事,产生了绳结文化,创造了众多的美妙绳结款式,还有众多的相关文物。这些,地中海沿岸有吗?他所罗门的时候,有绳子了吗?

西方的绳结基本统称为水手结,就是说从船上诞生的,从奥运会比赛项目对独木舟的情有独钟看欧洲人的帆船历史也不会很长。
中国的绳结源自日常生活,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并没有说明是那个行业哪类人发明的,只好统称中国结,这也说明此类绳结只有中国才有,而且历史悠久:
---+---
水手结,顾名思义,就是水手们用的打结方法。

在古代,绳索的主要固定方式就是打结。水手们打的结,要经得起风吹日晒水泡,长久稳固,易结易解不易开。水手结是古代水手们智慧的结晶,几千年的航海历史就由水手结来守护,可以说,没有水手结,就没有人类辉煌的航海历史。后来,水手结以它号称"绳子断了,绳结都不会开"的结实稳固,备受广大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中国古代的名人,现在会有故里,有庙,有陵墓,会有当年著名事件的纪念建筑···类似的古代文化遗址地中海沿岸则是很罕有的

这个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墓,在塞萨洛尼基举行的纪念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年的学术会议上,(发现者)希马德斯称他「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亚里士多德的墓地已经被发现。」

这个据说是亚历山大的墓葬,在居民区中精准发掘,不会影响周边房屋:

对比中国同类别墓葬,湖北九连墩楚墓,漏斗形挖掘,前面是车马坑:

再看看这两个资料,地中海沿岸可曾有这样大的文化遗址,这么高密度的文化聚落?

殷墟遗址面积36平方公里,再加上洹北商城遗址4平方公里,总共40平方公里,相当于50个故宫那么大。殷墟第一次开始发掘的时间是1928年,到现在快100年了,可是目前殷墟遗址已经发掘的面积才占遗址总面积的5%左右,还有90%多的面积没有发掘。也就是说挖了快100年了,结果现在连一半都没有挖到,才挖了十分之一左右。

二里头遗址从1959年到现在,60多年过去了,可是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才占遗址总面积的2%左右,挖了60多年,才挖了2%。

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遗址,面积12平方公里,从1929年发现以来,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才占遗址总面积的2%。

@星空的琴弦2018-02-19 20:44:09

贴一张图,大家可以看一看并思考一下。文明的基石到底是什么。

里面的红点密密麻麻,也就是古代的村落。文明的基数是生产力。而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人口基数就是生产力的最直观体现。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远古时期,供养一个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个哪怕是大型的石器文化的存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为依托。

比如红山文化,其发现的遗址达到1700余处,面积达到十几万平方公里。而青海柳湾,一个彩陶文化,发掘的墓葬居然达到接近2000座,很多墓葬密密麻麻以至于叠压。人毕竟是要吃饭的,而城市人口的粮食是需要农业人口来生产。即便以中国明清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养活一个县城也需要上百村落的支持。而文明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

比如中国的二里头文化之前,就存在新砦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乃至于八九千年之前的大地湾文化、贾湖文化。以区域论还有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等等。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用了接近五千年的时间,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资源,巨大的人口基数发展交汇融合才形成了二里头文明。而二里头遗址据专家估算仅仅只有两万人,就需要如此之多的村落为之提供资源和劳动力。

而发达的古代埃及文明,到处建设伟大的城市、神庙、陵墓,支撑其文明的基座也就是农业人口的生活、生产、墓葬等设施都在哪里呢?难道他们都不吃饭吗?

中国文物的大发现,很多都是由非专业的群众无意发现的,或者是由盗墓贼盗墓而发现的。

敦煌藏经洞,是由王道士装修整理时无意发现的;

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都是由解放军施工而发现的;

秦皇陵兵马俑,陕西眉县杨家村青铜窖藏,是由农民发现的;

西安何家村唐代遗宝,金沙遗址,是由建筑施工队发现的。···

反观洋人的重大发现,很多都是经过长时间(十多二十年)的艰苦准备才发现的,有的甚至准备了上百年···

图坦卡蒙墓室,找了15年,古埃及啤酒面包作坊,找了16年,亚里士多德墓,找了20年,庞贝古城,据说是封闭施工的,挖掘了一百多年···

中国的遗址很多都是在工地发现的。奇怪的是,欧洲几百年建成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却极少有偶然工地「考古」发现。




还有,古埃及的椅子梳子镜子,为何都跟中国是宋代以后的造型相像呢?

古埃及的椅子,是中国南北朝以后才有的造型,跟明式家具很像:

古埃及的镜子是有把的,是宋代以后才流行的样式:

古埃及的梳子大多是双排齿的,费工,不经济(容易出废品),也是是宋代以后才有的造型:

中国的古代文物,除去它的实用意义历史文化价值之外,单纯的作为艺术品欣赏,其水平也是极高的,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纹饰细节,都几乎是无懈可击,让人越看越想看,甚至只是残缺品,也难掩其灵气与美,仿佛有生命的一样。这在古埃及两河古希腊的文物中是没有的: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起源)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4 990080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用火)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4 995205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3·石器时代的证据)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11115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4·文字)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28325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5·青铜器)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379286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6·国家政权)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505787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7·马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78241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8·科技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86224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9·陶器、漆器及其它)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89606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0·航海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04689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1·建筑)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53969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2·数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79481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3·一组古代高科技)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03524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4·战斗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20927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5·酿酒)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715394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6·中医)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82725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7·纺织)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329436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8·天文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4048847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9·对一些流行观点的质疑)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813392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0·造井)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7 807427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2·音乐)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7 9115770

作者:天涯@yletpkki

8.10 武德充沛的战斗民族

一组体现空气动力学的先秦武器

战争起源很早,中国古代历史久远,战争的历史自然也是十分丰富的。从进攻的角度看,简单的一块石头一根木头就可以是武器了,甚至赤手空拳也可以打起来,从这种意义上看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战争了。从防守的角度看,人们为了防御做了盾牌盔甲,最大的防御武器是城池,湖南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7000年,可知那时的人们对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做出了非常好的应对措施,而且为后人所学习继承。史书典籍记载的战争最早是黄帝时期的阪泉之战,算起来有5000多年了。

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对战争已经十分熟识,有了代表军权的斧钺,调兵的虎符,明尊卑别上下便于指挥的古代「军衔」舆服制,快速传讯的烽燧,指挥的金鼓旗帜,进攻的刀枪剑戟,马车,舟船,防备的甲胄,尽可能多地建造了城池。军事理论也成熟起来了,最早的兵书是文王师姜子牙的【太公兵法】,到春秋晚期的时候,孙子总结了前人的写成了【孙子兵法】,其中的很多观点至今仍是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此后的司马穰苴,孙膑,尉缭子都有著名的兵法传世,到东汉班固总结的时候,论兵著述的有四十余家,专门针对搏击技巧的著述有十三家。除此以外,很多「非军事专家」的先秦诸子乃至两汉大臣在著述中也谈到军事,比如管子,老子,商鞅,荀子,晁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方针政策---「屯田」,最早是西汉的晁错【募民相徙以实塞下疏】中提出来的,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商君书】中的「农战」,西汉的赵充国则在战争中运用它战胜了西羌,后来的曹操统一北方也得力于屯田,明太祖朱元璋则把屯田推广到整个明代的国防军中,建立了以军户为基础的卫所制度,到了近代,八路军的大生产运动乃至于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兵团其实也都是是屯田制度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值得大书图书,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战争多,对战争的描写也多。最重要的是,很多文学作品都描写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易经】里已经描写了战争: 「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诗经】里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正面或者侧面描写了战争,屈原的【九歌】,更是描写先秦战争的经典文学作品,当然,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又多又全面又精彩,完全可以作为军事教科书来用。不能不提的是,古人对战争的描写用词是很严谨的,征、伐、侵、袭、讨、攻,各有重要的区别,不能乱用。在作战效果上,破之,拔之,灭之,平之,胜之,败之,都是胜利,但是又有细微差别。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汉代的画像石上,又十分丰富的战争画面,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古代攻城守城,水战舟战,马车骑兵步兵作战的一些场景。而秦始皇兵马俑则留下了统一六国的秦人军阵。

传统戏曲对表现战争也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比如京剧,通过演员的一些专业动作,就可以把战斗的场面在舞台上呈现,用马鞭代表骑马估计是中国创举。(为什么那些据说是最早驯养马匹的地方戏剧极为发达的地方没有做到这一点?)而用音乐表现战斗场面更是一绝,只需锣鼓铙三大件就可以把打斗双方的进攻防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可以「听」一场战斗。【秦王破阵乐】则是表现战争的著名音乐作品。中国象棋则使普通人在游戏中体验战争:怎样调兵遣将,冲锋陷阵,进攻防守。

战争多,名将也多,历朝历代的名将多如繁星。以战国为例,不过250多年,有吴起,白起,李牧,王翦,乐毅,秦开,田单,王贲,乐羊,庞涓,孙膑,廉颇,赵奢,魏无忌,项燕,蒙骜,庄蟜,田忌,司马错,蒙恬,等等。

战争多,遗留下来的武器也多,其功能之先进,质量之优良,种类之繁多,无与伦比。冷兵器时代的弩,我们一直领先,热兵器时代的炮,我们也是最先运用的,宋代的时候就有了。

现代军队中的军、师、旅、团、营、排、班,这些单位,军衔中的元帅、将、校、尉、士、兵,中国古代军队是早已有之,甚至还有很多,没有用上的,比如征南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镇东将军,安西将军,平东将军,大司马。

这些,只是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史实的一些个小断面。但足可以证明,中国人民上马可以打仗,解甲可以耕田,农耕和战争都是充分体现技术和智慧的活动,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完全胜任并且取得最优异的成果。

地中海沿岸,都有哪些类似的?

简单的两个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军事信息:

瑞士玫茵堂藏商晚期兽面纹斝

满工纹饰, 器型端庄大方. 有一复杂象形图案族徽. 类似族徽也曾见于多件出土或传世铜器。

陈梦家先生的【劫掠】一书中曾统计了鼎觯爵卣等六件. 上部是"㚔", 下部是两人共同扶一个飘扬旗帜的旗杆,旁边还有一人,释为"旅",表示士兵追随于旗帜之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商晚期㚔旅方彝

部分商周青铜器上的旅字铭文

这块商代甲骨虽然小但上面的记载却很惊人:「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X旅万,呼伐X。」 妇好征召了多达13000人的士兵用于征伐,这也是目前商代征集军队数量最多的纪录,其他还有武丁征伐土方时候一次征集5000人。

出土宋代象棋

明代潭邑刘龙田刊本【新刻古今玄机消长八谱】中的象棋介绍;

元至顺本【事林广记】文艺类中收录了两个象棋全局和一个象棋残局,该书是现存最早载有象棋内容的书籍。

也就是说,这是最早的象棋谱资料:

看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行军后勤先进装备,移动灶台,帷帐, 地中海沿岸古代可曾有这些?

曾侯乙的帷帐构件,科技含量满满的

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西汉铜帐构.结构和复原图

人们所熟悉的成语「运筹帷幄」中的「帷幄」,就是古代军中的帐幕,运筹帷幄是指在军帐中出谋策划。【史记】中曾多次提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於易,为大于於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音kuì)饟(音xiǎng),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汉高祖的行军帐,可以参考这些:

西晋的

看看【国语】关于战斗布阵的描写,金鼓,旌旗,斧钺,····准备了大半夜,三万军队列队完毕:

【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

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陈,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晋师大骇不出,周军饬垒,乃令董褐请事,曰:「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

吴王亲对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约,贡献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振也,徒遽来告。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亿负晋众庶,不式诸戎、狄、楚、秦;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今会日薄矣,恐事之不集,以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为使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看看古代列阵的一个小资料:

吐鲁番出土唐垂拱四年(688年)文书,记载一个战争中列队的小方阵的阵容,甚至具体到了每个人的名字。(图2为释文)

这种阵型在【大唐卫公李靖兵法】里能够找到类似,是冲锋在前的精锐部队所用。特别的是执旗者有两人,估计是旗手既重要又危险,所以多一个做后备。

【武经总要】中的军阵,这些阵法汉代就有了,出土的汉简也证明了这一点:

汉木简,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出土,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简呈长方形,褐色,墨书隶体,每简30至40字不等,内容涉及部典(军队编制)、操典(操练法规)、军队爵级、赏赐制度、行杀处罚等规定。

看看亚历山大和波斯的「大阵」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后开始了东征,他率领马其顿军队3、4万人在奇里乞亚(今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伦北)与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率领的军队12万多人展开了大战,大流士将军队排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亚历山大则将军队分成3个战斗队形:右翼是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重骑兵,中央是重兵方阵,左翼是由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骑兵组成的联盟,马其顿方阵的平推决定了交战的结局,方阵首先击溃了波斯军队的左翼,尔后亚历山大重骑兵和色萨利骑兵两翼包抄,合围并歼灭了大流士战斗队中央的希腊雇佣兵,波斯人见势不妙,四处逃窜,因而避免了波斯人被全歼的下场。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尽倾麾下四万帝国军队与波斯帝国的近百万军队,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此战虽然波斯帝国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无奈时命不与,再加上对马其顿方阵的忌惮,导致军心涣散,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确指挥下,最终以歼敌十多万人的情况下大败波斯军队,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也于战后被杀,马其顿帝国随之占领波斯帝国全境,波斯帝国灭亡。

在荡平波斯后,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一路向东攻到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古印度,自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占领了三个,征服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超过同时代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领土面积总和,到公元前323年为止,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短短13年的征战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他有力地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了东西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资料说亚历山大东征时士兵的「马其顿长矛,长13~14英尺(每英尺约30厘米),双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

我国的【考工记】说了,「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从这个资料看,作为进攻方的亚历山大远征部队用这么长的武器,是非常不利的:攻国之人众,行地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

亚历山大的士兵要拿着这么长的兵器行走十多年,还要保证缺损后修缮补充,是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篇文章,亚历山大的长矛阵真的存在过吗?看他长矛的连接器,那么短的一截管子,能有多大的接合力量?

兰台·秦军标准化真相:弩机部件随意互换仅是幻想

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6/0 114/15/7442640_527852578.shtml

还有这个资料:那么多的财宝,怎么流传于世的那么少?看看夏商周还有一些诸侯国,留到今天有多少宝贝文物?还有,亚历山大那些运送宝物的骡马骆驼以及护宝战士,需要多大的后勤队伍?

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其他分析: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段、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

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

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镇压希腊人的反叛后,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

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一年时间,谈个恋爱都不算太长,鸭梨山大就可以收服刚征服(而且确实有叛乱的)希腊各邦(人家之前可是在波斯大军压境的时候都没有统一只有联盟的),征兵出战;

士兵之间原属国不同,语言不通,如何凝聚人心、统一指挥?

孤军远征,后勤如何保证?

原始通信条件之下,水军陆军如何统一行动?

新补充的士兵都是征服地的异邦人如何保证他们的忠诚?看看先秦白起坑秦卒、项羽坑秦卒就可知收服人心之难了;退一万步,即使亚历山大魅力无穷,他们一见倾心,可是语言不通,如何交流、指挥?

征服地区要留兵镇守,那么大的地方,十万人全部驻守,每个地方也不过一千几百人,在当地人的茫茫人海中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在冷兵器时代,有什么威胁力、控制力?

看看这段话:

「我从孟菲斯、维克斯堡、纳奇兹和新奥尔良已经看出:所有这些从敌人手中夺取的地方,每到一处都要立即派一个整师的部队去驻守,如果不是更多的话。由于我们得分兵去防卫和保护那些对我们保有敌意的居民集团势力,因此,胜利实际上是削弱了我军在战场上的兵力。」

---(美)詹姆斯·M.麦克弗森【火的考验: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南部】(下册)p188

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他那几万人是绝对不够用的。

亚历山大东征是跨海作战。跨海作战有多不容易可以参考百年战争的英国和两征日本的元朝,结果都失败了。鸭梨山大真是那么神奇?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元朝建立后两征日本均失败,14万人几全军覆没

亚历山大这十多年是怎么保证给养的?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

「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进军。」

前327年夏,他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离开巴克特里亚,率兵约3万人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

「亚历山大东征···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战,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亚历山大帝国。」

对于亚历山大的东征,我们还是用孙子的理论来参考一下。除了「务食于敌」一条可以做到以外(即使这一条,细究起来也是问题很多的,比如,沿路到底有多少物资能供应这一下子几万人的需求?),其它基本是不利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谆谆教导,「兵贵胜不贵久」,「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亚历山大东征,暴师在外十几年,远离本土,孤军远征,是怎样能坚持下来并且还取得胜利建立「大帝国」的?

亚历山大不但打仗,还建城,还不只建了一座城,亚历山大团队才是史上最强基建狂魔,看看十多年间建了那么多城,是怎么做到的?

看看先秦至汉魏时期将军名号,名号之多侧面反映出军队的庞大以及管理的规范,地中海沿岸,动不动就横跨亚非拉三洲的帝国不少,他们都有哪些将军名号?

将军之名,春秋以前和卿一样,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战国起将军开始正式作为武将的官称,如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自西汉始,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以后,将军逐渐分途: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均不常设,地位崇高,位同公卿,成为重号将军;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将军,或以征伐的地名、对象,或以其所领的兵种,或以其所负的特别职务,确定官名。他们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多根据需要设置,称为杂号将军。另外,部分宿卫军将军也很重要。隋唐以后重号、杂号将军之制废而不用,其名称在武散官中尚存留一部分。

一、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

1、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2、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四将为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号将军,如:

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九武将军(九人,均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田禾将军、着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将军、捕盗将军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又设前后左右中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3、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强弩大将军(陈俊)、虎牙大将军(盖延)、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异)、河西大将军(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横野大将军(王常);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建威将军(邓寻)、振威将军(宋登、马武)、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积射将军(焦进)、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征虏将军(祭遵)、诛虏将军(刘隆、王霸)、捕虏将军(马武)、威虏将军(冯骏)、越骑将军(刘宏)、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康)、辅威将军(臧宫)、武威将军(刘尚)、武锋将军(竺曾)、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赤眉将军(耿欣)、中坚将军(杜茂)、宣德将军(梁统)、伏波将军(马援)、汉忠将军(王常)、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荡寇将军(周盛)、讨虏将军(王霸)、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破奸将军(侯进)、刺奸将军(祭遵)、游击将军(邓隆)、楼船将军(段志)、孟津将军(冯异)、都护将军(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忠义将军(陆康)、扬武将军(马成)、威寇将军(杨茂)、偏将军(王霸)、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之)、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镇东将军(后汉末曹操为之)、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曾为之)、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为之)、平北将军(汉献帝以张燕为之)、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二、魏晋时期的将军名号

1、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合、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牙门、偏、裨等杂号将军

2、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袆、姜维)、右大将军(阎宇)、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右骠骑将军(胡济)、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卫将军(姜维、诸葛瞻)、镇军大将军(宗预)、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3、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车骑将军(朱然、刘篡)、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四平将军(缺平东)、前后左右将军、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4、两晋将军名号:

西晋开国,立八公,大将军为其中之一。此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骠骑以下及诸大将军若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则品秩第二。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亦品秩第二。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西晋以领军、护军、左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为六军,为宿卫亲军。前后左右军将军为四军,也属京城及宫内外宿卫军。各种杂号将军略同于魏。东晋变化不大。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鹰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以下杂号将军。

十六国的将军设置略同于西晋,如汉―前赵设有上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龙骧大将军、都护大将军、中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四征镇安平(大)将军、灭晋大将军、前军大将军、右军将军、忠义大将军、前将军、右将军等以及各杂号将军:建武、虎牙、平晋、左卫、右卫、护军、平虏、辅汉、卫军、征虏、镇远、讨虏、荡晋、冠威、中护军、骑兵、振威、镇军、辅威、安国等将军。其他诸国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流传于世的部分汉晋将军印

资料说,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的一次交战。

几万人的部队,不可能是全部直接听命于亚历山大吧,他手下都有哪些将军名号?

卡迭石之战,双方战车数以千计,规模可谓大矣,古埃及又有哪些将军名号?

同样的亚述,古波斯,古罗马,几乎都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武力不可谓不强,它们都有哪些将军名号?

据【欧洲风俗史】的记载,直到十六世纪的时候欧罗巴还没有规范成熟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随军营妓来完成相关工作,这样的军队有多大战斗力?可见欧洲古时候的军事传统积累既不深厚也不怎么高明,由此可以推知 「古希腊」的军队有多大战斗力。

【司马法】相传是姜子牙写的兵书,但现存文本一般认为是司马穰苴的。书里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可见平时的战备是很重要的。像汉代,画像石里也有备战方面的画面---就是武库,有专人管理,里边摆满兵器,竹木简则有武器入库的记载。

地中海沿岸很多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号称「能征善战」,武装力量是很强大的了,他们的武器库资料有哪些?看看秦朝汉代的:

秦迁陵县武库兵器簿:简8-458 :「迁陵库真□:甲三百卌九。甲兜廿一。鞮瞀卅九。胄廿八。弩二百五十一。臂九十七。弦千八百一。矢四万九百,戟二百五十一。」

1993年尹湾西汉墓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记载:「凡兵车器二百四十二千三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七」。(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13年)

东海郡武库当为国家设在内郡的武库之一。从集簿中档案记录来看,东海郡武库有两个特点,一是库存量大,如弩的总数即达537707件,矛的总数达52555件,有方(戈类兵器)达78392件。仅以此三顶足可装备50万人的军队。数量非常惊人。

部分具体数据如下:

武库储有弩机537707件,其中有车用弩11181件,普通弩526526件;还有未装弩机的弩臂263798件;有弓77521件,弓弦3987件(相比于弩,弓的数量少很多,这也反映了秦汉军队对弩的重视程度);

武库还储有盾9991件,皮甲142322具,铠甲63324具,甲札587299具;战马首铠97584具,骑兵装甲具5000余套;鞍鞯2080具,和上马鞒825具(马鞍和马镫,是使骑兵更加稳定自如地在马上运用兵器,和支持长时间长距离奔袭作战的重要骑具,这也是汉代骑兵运用的例证);

战车:乘舆钲车、鼓车、武攠车18乘,乘舆兵车24乘。

连弩车564乘,冲车37辆,将军鼓车10乘,轻车301乘,将军兵车比二千将□鼓车116乘,□□车180乘,钲车8乘,鼓车6乘,战车1乘,□□车564乘,□车1乘,武刚强弩车10乘,□毂□车1乘,战车502乘,三轮兵车1乘,□佗龟车5乘,高□车11乘,□□车7两,□□车□车2133两,素□重车1993乘,兵□车677乘,合车2乘,蜚楼行临车2乘(小计7174乘);

长柄兵器计有:车用铍1421件,铍449801件,矛50178件,有方(戟)78392件;

短柄格斗兵器计有:刀156135件,剑99901件。

汉画像石中的武库形象

作战指挥关键是信息号令的传递,中国古代这方面的资料文物都很多,地中海沿岸却很少见,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指挥作战,主要是鼓、金(铙,钲,錞于等金属打击乐器)、旗,【管子】称之为「三官」,三者有机结合,协调全军调度进退攻防。离开了这些工具,是不可能把大部队系统的组织起来形成有效力量的。一般来说,闻鼓则进,闻金则退。

【管子·兵法】说:「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着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

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韟章,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黄帝内传】说,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夔制牛鼓八十面,一震 八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左传】 说,「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周礼·鼓人】说,「以金铙止鼓」。

【诗・小雅・采芑】 说,「钲人伐鼓」【毛诗诂训传】解释说,「 钲以静之,鼓以动之」

【尉缭子·勒卒令第十八】说:

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

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鹜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

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者有诛。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平旦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

从这些古籍记载看,古人很早就对战争进行了有效组织,对金鼓的运用在西周已经成熟了,有了成文规定。

从出土文物看,鼓一万多年前就有了,到了商代出现青铜鼓,战国时期,一般是鼓座固定木框皮鼓,有很多青铜鼓座出土。更有随着马车遗址出土的青铜鼓座和中山王指挥车上一组四件的铜铙,可知这是用于指挥战斗的。在战国青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图案中可见击鼓指挥作战的场景,鼓与铙是同一个支架的。

地中海沿岸那么多著名的战争,卡迭石之战据说几千辆马车一起作战,军队统帅用的什么工具来统一调度指挥进退攻防?

旗帜

【尔雅】说:"有铃曰旗",【说文】说:「旗,旗有众铃以令众也。」

【墨子】说,「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

【诗经·周颂·载见】说,「龙旗阳阳。」

【列子·黄帝】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拔赵帜,立汉赤帜。」

从以上资料看,旗帜在古代很早就有了,到西周的时候已经规制完备,使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军队,在战场上。用于区分敌我,传递号令,提振士气,等等。

名列前茅的"茅"其实是"旄"的通假字。"旄"即旄牛尾,古人常用旄牛尾绑在竹木杆上用来指挥,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称为"旄"。战国青铜壶中的攻战双方一般有"旄"有「旗」。

古代中国军队的旗帜大致可分为五种:

联络旗

联络旗在行军时用于前军与后军的联系。古代信奉五行学说,所以联络旗也分五色,各有所指。青色,属木,如果先头部队遇到山林障碍需要开道时,就会举起青旗。赤色,属火,如果军队遇到地势险要,高山峡谷之地时,便需要防敌人火攻,举红旗示警。白色,属金,一旦遭遇到敌兵,就要迅速集结兵力,摆开阵型迎战,举白旗为令(白旗表示投降其实近代之后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是表示休战)。黑色,属水,如果行军路线上有沼泽或者溪流等,就会举起黑旗。黄色,属土,如果前方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举黄旗示意。

号旗

当军队冲锋时,号旗在哪里,士兵们就冲向哪里。指挥将领根据号旗所在的方位可以判断出战线推进的进度,并能清楚地看清战果以及军队战损情况。

阵旗

古人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受天文星象启迪,结合五行,发明了「五行军阵」: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

将旗

在战场上,军队分为五大营,即前营,中营,后营,左营,右营。将旗则代表各营将领,将领就在将旗之下。只要将领挥动己方阵营的旗帜,士兵就会立刻准备迎战。将旗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结合五行理论, 前营用红旗,中营用黄旗,左营用蓝旗,右营用白旗,后营用黑旗。作战时,士兵要拼死保卫将旗,一旦将旗被砍,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了。

牙旗

牙旗者,将军之旌也。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论是尺寸还是重要性都是军队中最大的,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

文物最早的旗帜形象可见于商代青铜器的铭文,战国水陆攻战文铜壶上的两军对垒画面中,两军各自旗帜鲜明,唐代张议潮出行图中可以看到旌旗招展的盛大场面,为了战斗时便于冲锋杀敌,古人还想出了把旗帜插在背上的巧妙法子,这可以从明代的绘画中看到,而秦兵马俑背后的两个圆扣环则说明,这法子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想出来了。传统戏曲中将领背后都插着几面三角旗,一是将领的身份象征,二来也有古人背后插旗冲锋陷阵的古义。

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大海茫茫要保持联络,白天用的是旗帜旗语,晚上则是用灯。陆军中的号旗传信在海上就变成了旗语。

一组龙(蛇)纹鼓座。

鼓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祭祀、娱乐、打仗都用到它,商周时期的的鼓大多数已经是皮革制作的了,所以留存至今的不多,只有青铜做的鼓座,以及一些青铜鼓。

亚历山大好像只强调了他的长矛,其它指挥信号用具却很少提到,这数以万计的队伍,他是怎么指挥的?

还有一个战争伦理问题。

二战中美军5兄弟同日阵亡,罗斯福才禁止兄弟在同一部队服役。

可同样的做法,中国在战国时代就做到了,在信陵君窃符救赵过程中,「(魏)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可见,中国古代的战争伦理的先进。

看看这些与军事、武器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高科技:

空气动力学
古人很早就知道了空气动力学。贾湖遗址八千五百年前的骨簇,已经考虑到箭簇的辅翼平衡问题,贾湖遗址还有陶弹丸,放着简单便捷的小石头不用,而专门制作飞行轨迹更稳定的陶弹丸,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河姆渡遗址,有陶弹丸石弹丸,有骨簇,此后的各个时期的新石器遗址,大多都有陶弹丸出土。商代的陶弹丸有大小多种规格,大洋洲的商代箭簇从外形上看就知道具备了完美的空气平衡能力,商代的一些铜矛做成叶子状,有平衡的两翼,与当时的戈明显不同,因为这是相当于投枪(矛骰部有两个扣环,估计是用于绑绳子回收),需要平稳的飞行轨迹,古代的箭箭杆尾部还装有羽毛,使到箭飞行起来更加平稳,羽毛难以保存,出土文物中战国时期的箭杆可看到羽毛痕迹,秦兵马俑坑的铜箭则有铜质的羽毛状箭尾,周朝的【考工记】记载了各种不同弓箭的做法,打仗的,打猎的,各有不同的规格形制,可见两三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掌握的空气动力学非比寻常。
【考工记】说,「矢人为矢:鍭矢,三分。茀矢,三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三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水之,以辨其阴阳。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三分其羽,以设其刃。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
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
前弱则俛,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趮。是故夹而摇之,以视其丰杀之节也;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凡相笴,欲生而抟。同抟,欲重;同重,节欲疏;同疏,欲栗。」
【考工记·矢人为矢】译文:矢人制作矢。把镞矢的长度分为三等分,把杀矢的长度分为三等分,一等分在前,二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兵矢、田矢的长度分为五等分,二等分在前,三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弗矢的长度分为七等分,三等分在前,四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箭杆的长度分为三等分而把前面的一等分削细[以便安镞]。把箭杆的长度分为五等分而设羽的部分占一等分,以箭杆的厚度作为设羽的深度。把箭杆浸入水中以辨别它的阴面和阳面,夹在阴阳分界处的两边开口设比,夹在比的两边设羽。把羽的长度分为三等分[而以一等分的长度作为]设置镞刃的长度,那么即使有迅疾的风也不怕。刃长二寸,[刃最阔处]围长一寸,铤的长度是围长的十倍,[镞]重三垸。[箭杆]前面弱箭头就会向下栽,后面弱箭头就会向上扬,中间弱箭的飞行就纡曲而不直,中间强[而两头弱]箭就会飘飞;羽毛过大箭就飞行迟缓,羽毛过少箭就飞行疾速而[偏离]目标]掉落一旁。因此用手指夹着[矢的比部]摇动它,以观察它的羽的大小是否合适,弯曲箭杆以观察它的粗细是否匀称。凡选择箭杆,要挑选无异色无虫眼而又圆的,同样圆的要挑选重的,同样重的要挑选木节稀疏的,同样木节稀疏要挑选颜色如栗的。

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中的「铤十之」有什么玄妙呢?
铤的就是箭头后面细长金属杆部分,铤是插在箭杆里,固定箭头,并提高头部强度。而杀矢这种超长铤显然是为了提高整体重量,以提升近距离杀伤力,起到配重芯的作用。可能有人会问,要增加重量为什么不加大箭头或在箭尾加配重?加大箭头会提高风阻和风偏,导致箭重心过度靠前影响箭的飞行姿态。并且穿芯的长铤能提高箭体挠度(刚性)和强度,比在箭尾加配重有更多好处。
看看这些杀矢

从「杀矢」的设计可知,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人们对武器的研究已经深度到何种程度,这里边的物理学动力学有多深厚,地中海沿岸可曾有这样的记载、实物?
错金的铜箭簇,真是第一次见。得多富贵才用得起这样的箭啊:
一对错金铜镞,传世品,通长15厘米和13.7厘米,时代为战国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曾是著名收藏家何安达 (Anthony Hardy)的思源堂集藏的一部分。

还有秦皇陵马车上的这些带有橡胶塞模样的箭,有说法是打猎用的,可以让猎物皮毛无损:

从这些古希腊罗马的作战图看,在欧洲人心目中,古希腊罗马是没有弓箭的,至少弓箭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很小的:

附上高科技文物一组
(1)周秦汉时期的这些齿轮表明了古人机械制作所到达的高度与精度

1975年陕西长武县出土汉代铁齿轮

(2)战国秦汉时期的行军移动后勤装备,出征必备的宝贝,亚历山大可曾有?

战国中山王的

西汉中山王刘胜的

这个是南朝的莲花纹帷帐铜构件

(3)
战国秦汉合页

(4)
从这些资料看,新莽时期的卡尺已经是很普遍的存在了,而从先秦车马器以及秦代的青铜武器的精度看,青铜卡尺很可能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出土实物为证而已:

秦铜手钳

(5)古人关于体积密度的一些资料,可见古人的研究之深入,连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不一样都知道了:
【汉书·食货志】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孙子算经】载:「黄金方寸重一斤,白金方寸重一十四两,玉方寸重一十二两,铜方寸重七两半,铅方寸重九两半,铁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三两。」
【后汉书·礼仪志】:「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联系这些精准的各级砝码看看,就更能明白古人对体积密度的所知之多了:

(6)
火照,烧瓷器时的测温工具,不怎么起眼但却是高科技产品,这是高超用火技术的证据。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Ⅴ形。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每验一次,就钩出一个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7)
5600年前火种器: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火炉

「陶罐」为纯手工制作,呈亚腰筒状,小口圆唇,斜肩,束腰,口径4.5厘米;高11.8厘米,底径9厘米,底不平;腹中部偏上处有2个对称圆孔,底部中心有1个圆孔,3个圆孔的孔径均为2厘米;外表装饰竖绳纹。
后经有关专家推测,「陶罐」应是古人贮存火种的火种器。
专家说,该火种器是我国最早的火炉。使用时,人们把火炭投置于器内并在其上覆盖黑炭,适度封闭口部并将其置于空气流通处。采用火种时,人们把口部打开并借助吹火具吹火,火便燃烧起来。使用后,晃动火种器,排除炭灰并续加黑炭。这样,便可以达到长期贮存火种的功能。
「火种器的发明,不仅较之前的火种保存方法有利于减少火灾,而且还有助于火种的携带、移动。」高西省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火种器可谓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7)
夏商周时期的坩埚、竖炉
早期的铜冶炼中,使用坩埚炉来进行反应。在郑州二里头文化(夏)和安阳殷墟(商)都有发现类似的坩埚,称为「大口尊」或「将军盔」,这种坩埚最初由红陶或黑陶烧制,后演变成由铜质的容器为胎,外部敷上草拌泥,将铜矿石和木炭放入其中,点燃并鼓风,就可以进行冶炼。这种坩埚或大或小,高3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至80厘米不等,一次约能熔铜10公斤左右。它的出现降低了熔铜的难度,但由于不能连续操作,必须「一锅一锅「冶炼,在当时已经是领先世界的了,当然相对来说生产效率十分有限。

三千年前的「高科技」:河南安阳发现商周时期鼓风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2015年在中商时期都城遗址洹北商城考古发掘时,发现商周时期铸铜生产的专用熔铜工具——鼓风嘴等遗物,为寻找洹北商城的铸造青铜礼器作坊、进一步确定洹北商城的都城遗迹性质提供了新证据。
「我们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六件考古学中称作鼓风嘴的器物,这些器物表明这儿应该是铸铜遗址。」据考古人员向记者介绍,这6件陶质鼓风嘴长约5厘米,鼓风嘴一端与皮囊连接,用于往窑炉里鼓风输氧,以使燃料加速燃烧增加炉温。」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先人们的智慧:
五行说「土生金」,【天工开物】,讲铸造的时候,说「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亦犹是焉。」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以及老祖宗的智慧。
金属矿石深埋土中,古代冶炼铸造需要陶模,需要坩埚,这些不就是土生金最好的例证吗?
那些说五行说不科学的,不妨」科学「地解释一下冶炼金属用土制坩埚的事情。

(8)
高科技产品,刻度弩机
刻度弩机,最早出现在战国燕国,以乳钉作为标尺,馆藏一件,私藏三件;
刻度弩机,汉代最多
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一件
安徽寿县出土错金银刻度弩机一件
波士顿博物馆错金银刻度弩机一件
安徽舒城出土西汉错金银弩机一件
浙江富阳东汉错金刻度弩机一件

西汉刻度弩机与现代刻度枪械

(9)1989年光山县城关宝相寺春秋早期黄季佗父墓出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金属弹簧形器

(10)光学镜
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广陵王刘荆墓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该镜直径为1.3厘米,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全重2.3克,放大物体4至5倍。形体之大小、选材之考究、工艺装饰之精美,在当时的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疑似曹操墓里出土的东汉水晶透镜

商周青铜器上的兵器铭文,可见古人武德充沛,也可见武器的样式丰富,同一个字符有众多丰富的写法,古埃及苏美尔可曾有这样的众多兵器和多样的写法?

竹子的伟大。竹子生长快,成本低,在没有塑胶的时代,它是最好的生产原材料之一,几乎可以做一切生活生产用具。最巧的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竹林分布面积,大河上下也遍布竹林。
想想看,没有竹子编织的笼子,古人怎能关住抓到的野鸡然后驯养成家鸡?没有竹编的箩筐,人们怎能方便地搬运东西、存放东西?甚至可以建房子作舟筏,做弓箭做武器;在没有纸的年代,竹子还是成本低廉的书写用具,这对文化的传承起了多大作用啊。•••••
可是,地中海沿岸包括两河流域,恰巧是不长竹子的,也就是说,在没有金属的原始时代,他们的用具至少少了四分之一(竹制,石制,陶制,木制),而从中国玉器的发展情况看,地中海沿岸包括两河流域的石器时代是很落后的,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节看,地中海沿岸古代用火也是很落后的,那陶器生产也很不靠谱了,没有金属的年代,木制用具自然也很受限制。问题来了,竹制,石制,陶制,木制用具看来地中海沿岸都不靠谱,他们用的什么工具生产生活,甚至发展到极大繁荣乃至建起了金字塔?

欧洲是没有竹子的,没有金属之前,用什么做管乐?西周时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一对比,就知道欧洲古代乐器差了些什么。

中国传统乐器
欧洲传统乐器

古人掌握的编制技术,用尽了所能用的各种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器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没有利用这些材料,会给古人带来多大的不便。比方说竹子竹编,古人用竹子几乎制作了从房子到家具用具的所有一切,使到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可以用上便宜而实用的生活用具,过上较为便利的生活。
可以想象,没有这些技术没有这些材料的地方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会因此带来多少不便。

中国是农耕文明,定居文明,有充足的食物喂养所驯化动物,中国有竹子有高超的竹编技术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笼子圈养、搬运鸡鹅鸭兔子还有猪,相反,游牧民族常逐水草而居,居住地内少见竹子,驯养鸡鹅鸭是不合算,猪也一样。
中国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至今还有野马野驴野骆驼,在古代驯养它们不是很自然的吗?事实上,直到今天,饲养禽畜的种类最多的还是中国。
没有竹子做笼子,做这些事情可真不容易: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中,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驯养的动物

看看这图,埃及是没有竹子的,挑砖最好就是用竹子,用绳子是很容易被砖棱割断的,他用的是什么原料做的砖络?

地中海沿岸都没有挑担传统,包括印度
欧洲

印度

伊拉克人至今不用担干,只会头顶肩扛

中国的古代文物,除去它的实用意义历史文化价值之外,单纯的作为艺术品欣赏,其水平也是极高的,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纹饰细节,都几乎是无懈可击,让人越看越想看,这在古埃及两河古希腊的文物中是没有的:

新石器陶器
商代白陶
明代漆器
玉壶春瓶
宋明瓷器
商代铜铙
商周铜卣
龟钮金印
汉代龟钮铜印
商代铜戈玉戈
东周仪仗戈
宋代瓷香炉
周秦汉铜灯
汉代铜灯
汉代熏炉
唐代熏炉
商代铜觥
商代鸮纹铜器
商周铜壶
商代铜觚
东周提梁盉

出土的文字资料,除去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之外,即使只有一鳞半爪,也都会成为书法爱好者争相描摹的对象: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起源)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4 990080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用火)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4 995205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3·石器时代的证据)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11115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4·文字)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28325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5·青铜器)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379286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6·国家政权)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505787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7·马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78241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8·科技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86224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9·陶器、漆器及其它)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089606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0·航海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04689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1·建筑)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53969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2·数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179481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3·一组古代高科技)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03524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4·战斗民族)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20927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5·酿酒)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715394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6·中医)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282725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7·纺织)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329436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8·天文学)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4048847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9·对一些流行观点的质疑)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5 813392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0·造井)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7 807427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2·音乐)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7 9115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