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类型的案件在这几年的实务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本案可以说,说理上很牵强,同样的案情就是换成赠与关系的说理也是可以的
但很明显审判人员主要还是考虑公平正义和老年人赡养的角度出发,支持了借贷。
并且,还有一句「小杨在与其外祖母的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把通州的房子卖了,让我妈拿着她原来卖房的钱再换一个房,我再攒钱买一个房」。这个证据让法院做出裁判有了事实的支撑。
近些年处理的离婚案件中,针对这类情况,也就是父母出资购房的问题,
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认定为借贷关系
即,父母出资给子女买房,通常花费巨大,很有可能将父母毕生的积蓄都花光了。
因此,几百万的支出给了子女,并不必然认定为是赠与,而应当是借贷关系。
此时,接受该笔款项的子女及及其配偶就有了偿还的义务。
但这种认定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发生,那就是离婚纠纷中总会出现父母起诉要求确认购房款为借贷而非赠与。
一种是认定为赠与
通常认为,父母出钱给子女买房,尤其是买婚房,是非常符合传统文化的做法,而通常也没有父母把这件事认定为是借贷,都默认是赠与给孩子的。同样的,这种赠与也不会签署任何的赠与协议。
因此,从出资人原本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能简单地将出资款认定为是借贷,这不符合出资人最初的意思表示,也不符合传统文化
因而,一些案件中直接将此类案件认定为赠与行为。
还有一种则会将父母出资的钱认定为是共同的投资行为
通常是,父母卖掉唯一一套房后为子女购买新房,本意是为了以后能和子女一起居住,便于养老。这种情况下,买房的本意是为了居住而非是单纯的赠与给子女,也非单纯的借贷。
前边三种情形,是常见的父母出资的归属判断,
但很明显可以看到,只要有微小的一点变化,就会改变案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