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怀孕」误判为流感疫苗禁忌证?专家:母亲接种疫苗是6月龄前婴儿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2023-12-01亲子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目前流感病毒已居各年龄段感染首位。近一周以来,多地亦官宣提早进入流感高发季,并提出为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疫苗。不过,还有一类脆弱人群,在疫苗接种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会被排除在疫苗接种之外,这就是孕妇。
「一项新冠疫情前在广州开展的研究显示,中国只有21.3%的服务提供者知道孕妇是被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蒋泓近日对第一财经等媒体分享了这一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流感疫苗立场: 「孕妇和产妇」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严重症状、住院或者死亡风险更高,被视为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基础病患者同等「优先级别」的疫苗接种人群。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中,孕妇亦是流感疫苗的优先接种人群。
多名受访专家、疫苗企业界人士表示,尽管全球都存在孕妇的「疫苗犹豫」,但中国孕妇疫苗接种率显著低于欧美多国。而在这背后,与国内的流感疫苗缺少孕妇相关的临床数据、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认知不足以及接种场景的便利性不高等原因有关。
孕期妇女更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提出,孕妇或在流感季节备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进一步明确,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产后可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
蒋泓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孕妇及新生儿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流感疫苗接种对母婴均有明显益处。
蒋泓表示,孕期妇女感染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病原体,相关的症状如发烧和体内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诸如流产、早产、子痫前期等风险显著增加,从而危害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
至于「为何要提倡在孕期接种,而非分娩后为母婴接种疫苗」,蒋泓对记者解释说,婴儿由于免疫力较差,并受到母源性抗体的干扰,接种疫苗后免疫反应通常较弱。给予高危婴儿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保护措施难以实施,且价格昂贵。孕期进行疫苗接种安全、有效,且对多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可产生免疫保护反应。孕妇免疫接种不仅能够保护母亲和胎儿不受疾病侵袭,通过胎盘获得的母源抗体也能够使出生后前6个月的婴儿得到保护,是保障母子健康的有效措施。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刊发的「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亦提到,6月龄内的婴儿不可接种流感疫苗,母亲接种疫苗是其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此外,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揭示,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反应,降低母亲和婴儿患流感的风险;未发现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
在有效性方面,一篇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此前发表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上的研究文章称, 2009年pN1流感流行期间,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升高。研究显示孕期接种1剂pN1单价灭活疫苗后,93%的孕妇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应答,可使87%的婴幼儿获得保护性抗体。
另据「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获得血清保护的比率与普通人群相似。接种流感疫苗使实验室确诊的流感发生率降低了50%。即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也可以减轻症状。产前母体免疫诱导产生大量的抗流感特异性血清IgG,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在哺乳期,抗流感特异性IgA可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
为何孕妇不愿打,医护不敢打?
尽管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孕妇及家庭依然存在「疫苗犹豫」,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亦是顾虑重重。
多项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孕妇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以深圳为例,根据研究人员于2016和2020年分别开展的研究,该市孕妇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0.91%和1.88%。
理论上,医护人员对孕妇接种流感疫苗的认知度越高,建议孕妇接种流感疫苗的意愿越高。但蒋泓表示,有调研显示,超过五成的疫苗服务提供者不建议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主要顾虑是「疫苗副作用」和「因疫苗副作用与服务使用者发生冲突」。
此外,国内仍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怀孕」是流感接种的禁忌证。一项今年8月发表在【华西医学】上的研究称,在对四川省21个市州门急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口腔科等医院科室医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共计3244名有效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题目仅有 3.2% 的正确率,分析其原因发现 79.5% 的医务人员认为怀孕和哺乳是流感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疫苗接种的主要场所也是制约国内孕产妇疫苗接种率提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疫苗接种主要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但是孕妇因为有孕产期会较为频繁地在二、三级产科机构进行产检。「如果能在这些产科保健机构开展疫苗接种服务,可能是一个促进孕期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的较好方式。」蒋泓如是建议称。
从接种者而言,一个关键担忧在于:怀孕女性通常不被纳入疫苗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疫苗针对怀孕女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不足。
对此,复星医药研究中心药物警戒部门全球负责人汪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多数疫苗(如流感,新冠疫苗等)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是不纳入孕妇的,他们的安全有效数据来自上市后的研究。但疾控部门在撰写相关推荐指南时,会进行「风险-收益」评估,只要纳入推荐指南的,那么收益(如用疫苗,防止感染,避免感染的后果)明显大于风险(如疫苗可能造成的伤害或者信息还不充分),故而公众应该对孕妇接种相关推荐疫苗持有信心。
此外,由于多数疫苗采用「药企承兑上市后累积孕妇自愿使用的资料」进行接种效果分析,汪敏建议,我国监管部门应继续优化疫苗上市后的安全监测体系,并进一步激发疫苗厂商主动参与到相关评估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