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女人顺产会不会因为身材越高大难度就越低?

2021-03-17亲子

不会。不是。

我的结论只基于pelvimetry findings,不讨论婴儿的影响。骨盆尺寸不是一路和身高成正比,骨盆积径的峰值在164.5-169.5厘米这一段。换句话说,164.5-169.5厘米的女人平均骨盆最大,超过170厘米的群体,骨盆积径缓慢回落。

虽然175厘米的骨盆尺寸不可能小到和160厘米的差不多,但另一方面,170厘米以上的群里中,骨盆形态不适合自然分娩的比例也上升。

刚说到的骨盆形态,基础类别有4种:女型、类人猿型、男型、扁型,前2种适合自然分娩,广义的女型和类人猿型在中国女性中分别占约50%和约15%。临床所见大部分人不是标准的某类别,而是混合型。结合骨盆形态和尺寸,所谓「好生养」,没悬念的顺产选手,在育龄人群中比例不足一半。

女性一生中骨盆尺寸和形态还会随着年龄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最佳孕育状态,从35岁左右出现萎缩趋势,逐渐走向更年期。不谈社会学,临床上界定高龄产妇,既有生殖细胞质量的考量,也有骨骼质量的考量。

以下延伸一些和提问有点相关,但相关性不大的东西。这是我曾经的困惑,可能也是不少人一直的困惑。

在漫长的,没剖腹产的时代,人类物竞天择千万年,为什么现今没进化出全面适合自然分娩的体型?

我找到的优先的答案是,因为妇女受教育和参加社会劳动。在男耕女织,女性终生宅家相夫教子的历史阶段,人类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一度达到过顶峰。

但由于青春期大量行走或说远足制约骨盆发展,妇女撑起半边天的同时,女性适于孕育的体型开始逆向演变。

多次孕育、分娩的人生经历被当下社会视作低教育水平、低劳动能力的指征,其实还不完全是偏见,还真有点临床统计学的由来。高知和健将的剖腹产率确实大于「平凡」人。

本帖至此的所有观点都有教学用书和文献依据,为了表明我对生育没歧视,我补充一些我的个人状况。

我身高72.25寸,臂展73寸,肩高60.25寸,坐高36.25寸,肩宽16寸(pit-to-pit),脚长10寸,髂宽14寸,髋宽16寸。我训练长跑11年,从6岁17岁。体育老师或运动员对这些数据有什么看法?

我爸爸骨科医生,他在我童年预言过我最多能练跑到16岁。我确实16之后成绩倒退,原因就是骨盆太大。后天努力没打败基因。

我奶奶生了10个孩子,我基本复制她的体型。我骨盆各径值都有亚裔女性平均数据的130%-140%。我分娩非常轻松,不惭愧说,打败99%的同时期的人类。我很庆幸我的体型在孕育后代和体育成绩之间达到了现在的平衡。

说完稍微成体系的野生理论,顺便也提一嘴民间流传一些调整骨盆形态的纯玄学,比如以瑜伽为代表的静态有氧,比如xxoo的体位,比如不穿高跟鞋,不坐软沙发,感兴趣的去搜。我觉得信则有,不信则无。

顺产这事不是10个月的准备,也不是1天的运气,我觉得得长远看10年20年。如果要我选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我会选适龄。生理上,任何人的25岁都会比35岁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