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从现在开始,我想告诉你们一些最基本的关于宝宝睡眠的知识,以便你们在听取其他意见的时候可以 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来自于妈妈的本能,以及宝宝给我们的提示,婴儿的睡眠是婴儿和妈妈之间达成的默契,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往往需要妥协,要改变的不是宝宝,而是我们自己。
为了寻找一个科学的答案,我翻阅了国外非常多的关于婴儿睡眠的文献,其中有一篇全球多个睡眠专家的共识,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婴儿良好睡眠的定义——第二天是醒着的!」
当我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每个宝宝的睡眠或者延伸到每个成人的睡眠,都是非常个性化的生理过程。睡眠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需要,绝不是为了满足其他人。
只要宝宝自己觉得可以的睡眠,就是好的睡眠。 可是宝宝怎么样让我们知道这个小生物睡够了,自己觉得可以了呢?——就是生长发和发育良好,第二天是醒着的。
嗨!妈妈们,忘掉书本上的参考睡眠时间。养育孩子,尽可能多的用到我们的右脑去感性思维,而不要太过于左脑。
我见过太多的母乳妈妈,看了书,想要按照书上的「EASY」模式去训练被搞得焦头烂额,或者因为宝宝小睡少睡了半小时,每天少睡了1小时而焦虑。
Take it easy!
宝宝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太多会影响原先睡眠结构的事情出现,所以,妈妈们,我们要 尝试重新用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不同的睡眠模式。
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那么我们想要说「我的宝宝睡的不好」,就不能按照自己得主观来判断,宝宝的睡眠模式本来就和成人不同,因此,更多的是给大人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困扰,而绝非睡眠本身这个生理过程出现了问题。
如果说,睡的好不好,很难去判断。那么,我们按照上面的逻辑: 婴儿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生长+良好的发育+第二天清醒着(包括吃喝拉撒玩儿)。
那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去梳理了。
我从来不会用填鸭式的方法来教会你们如何养育自己的宝宝,因为每一个宝宝都不同,每个孩子永远是崭新的,独特的,我们的建议一定是个体化的,定制的。
妈妈们,相信你们作为妈妈的本能和直觉,很多时候,你们从内心知道如何去做,只是你们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判断。
正如从来没有一个小动物需要被睡眠训练,婴儿的睡眠也从来不需要被训练,婴儿的睡眠需要的只是被理解和适应睡眠节律的改变。
妈妈们如果你们准备好,就可以开始跟着我一起学习「如何更好的理解婴儿的睡眠?」而不是「如何让婴儿按照我们预想的模式去睡觉?」。
我会分享给大家一张非常简洁的没有过多修饰的睡眠思维导图,便于大家结合自己不同月龄的宝宝去理解去反思从而获得成长。
首先,在我们想要判断自己的宝宝「睡的不好!」之前,先别着急下结论。
1、先看看宝宝的生长以及发育如何? 这里要提醒大家: 【体格的生长】 和 【大脑的发育】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类似于两条腿,想要走的稳,两条腿要一样长,一样粗细才好。
宝宝的 「身高体重」 就是其中的一条腿,如果你们还不知道如何判断「生长」的好不好,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和大家分享,用好「生长曲线」就很容易判断了。
而 「发育」 ,就更需要妈妈们的自我学习了,宝宝的发育包括了5个方面: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一个 非常好的发育评估系统,美国的ASQ系统 ,现在有中文版,适合中国的宝宝来评估。
生长和发育都是可以被科学评估的,所以,如果妈妈觉得宝宝的睡眠可能对您造成了困扰,我们要先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先想想宝宝的睡眠是不是满足了自己的生长发育了呢?
2、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模式也不同 简单的理解一下,我们大人中午小睡10分钟就能够满血复活,精力充沛,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的宝宝白天睡够书本上写的时间呢?(话说回来,书本上推荐的时间都是半小时,一小时,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妈妈们难道不好奇,为什么不是31分钟,43分钟或者66分钟这样的数值么?)
所以,忘掉书上的时间,我们就看宝宝想要什么样的睡眠方式,满足他们自己就可以。
尤其是「学霸型」「观察型」和「敏感型」或者「高需求型」「难养型」「坏脾气型」( 无论叫什么类型,都没有好坏,仅仅是气质不同而已 )的宝宝们来说,他们喜欢玩,喜欢观察,有时候又对周围的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可想而知,睡眠模式和时间怎么能一模一样呢?
3、妈妈认为什么样的睡眠是好的呢? 这似乎很好玩,很多妈妈其实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睡眠对宝宝来说是合适的。这不应该被忽视或者嘲笑,因为,确实 宝宝这种生物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
妈妈们按照我上面对于「良好睡眠的定义」来自己琢磨琢磨。
一定要记住,如果妈妈对于「生长和发育」的判断也有偏颇的话,就更容易误判宝宝的睡眠状态。
所以, 首先学如何正确判断孩子的生长和发育吧 。在判断睡眠是否正常之前,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前提。
4、宝宝有不同的气质类型 除了宝宝有各种各样的气质类型,高需求、低需求,天使型、难养型等等,我们自己哪一个不是从宝宝长大的呢?而且,都各具性格。
我读到过一本有趣的书,讲到婴儿的气质特点如果和养育人的气质特点不匹配的话,也会给养育人带来很大的挑战,让妈妈们沮丧。特别是本身就很敏感的妈妈,如果自己的宝宝也是「难养型」宝宝,这种冲突就会被放大。
反思父母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小时候的特点,会让我更容易接纳遗传自己基因而来的这个小东西。
真的,太像我们自己了。只是我们已经忘掉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所以,常和宝宝的外婆或者奶奶聊天很有好处,我们总能从宝宝身上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想必,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个磨人的小孩子。
如果妈妈真的因为睡眠困扰太多,美国AAP上有这样的建议,我觉得特别好,也许,换一个人抱一抱宝宝,让妈妈有机会放松自己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宝宝确实会感受到妈妈的紧张情绪而越发觉得不安全,从而影响睡眠。
5、除了睡,宝宝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吃喝拉撒玩」 ,这5件事情妈妈有没有全部很合理的给宝宝安排好呢?
我说的合理,并不是按照书本,而是按照宝宝喜欢的状态,例如不限次数的按需喂养和夜奶,每月按照发育里程碑的要求在家中给宝宝做合适的游戏训练。
每个月龄宝宝要掌握的能力也不同,游戏也不同。不同阶段宝宝所需要的营养和喂养方式不同,妈妈有没有给宝宝做「顺应性喂养」呢?
这是一个循环,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更多可以做的。
我想,解释完思维导图的左侧,妈妈们应该已经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去思考一下思维导图的右侧。
诸如婴儿的正常睡眠结构——深睡眠和浅睡眠,惊跳反射,大动作发育发育过程中的睡眠倒退,长牙期间的不适感,吃的太饱、太饿、玩的太累过度兴奋,房间的温度湿度和光线,以及各种有可能的躯体疾病的影响,包括维生素D摄入不足,湿疹、牛奶蛋白过敏、胃食管反流、肠绞痛等等。
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确实很多,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很多细节来判断。
除了疾病,也许妈妈更需要医生的帮助,其他的有可能和睡眠相关的因素,妈妈可以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来分析,然后见招儿拆招儿。
最后,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和宝宝们妥协,因为有一种的状态叫做「妈妈的期望过高」,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妈妈,全球的妈妈都是如此,即便是喵医生自己,也常常会落入「期望过高」的状态。
慢慢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妈妈。没有完美的妈妈也没有完美的宝宝。
如果,这个回答还不能够让妈妈们开始停下对宝宝睡眠的担忧,那么,请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学习,学习拥有更多让自己平静的力量。
愿今夜,每一个妈妈和宝宝都有好梦,明天是清醒的就足够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