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不「扫兴」的父母,才能养出幸福的孩子

2023-08-31亲子

前段时间这个话题火了:#有个扫兴的父母,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其中有个热门回答是「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似乎都在对孩子实施「扫兴」教育,似乎孩子做什么都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可。

而在「扫兴」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自我怀疑、配得感低,久而久之容易变成「假懂事」,变得敏感、情绪化。

这种「扫兴教育」对亲子关系的破坏力也很大,经历几次就足以浇灭子女对亲情的憧憬,并拉开跟父母心灵上的距离。

对孩子精神上的认可、支持和回应,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才能正面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给孩子带来正向的精神疗愈。

1. 允许快乐,让孩子成为「敢快乐」的人。

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敢快乐」是比「能吃苦」更为稀缺的能力。

作为父母,要允许和支持孩子每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它可能只是一个心爱的玩具、一次角色扮演的「胡闹」,或是一次心血来潮的「黑暗料理」。

尽量少对孩子喜欢的东西挑刺,不在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候泼他冷水,在孩子获得小小荣誉时也给予鼓励……

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仅不会变得骄傲,反而会因为从小在「快乐」这件事上有很强的体验,会在好事发生时允许自己去接住它们,并被它们滋养。

2. 支持想法,帮孩子养成不内耗的体质。

内耗的人经常会在内心和自己拉扯、谈判、争辩,而不内耗的人却总能潇洒、不拧巴、行动力强。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想法要保持支持和好奇,哪怕是在旁人看来不那么「正确」的事,我们也应该去听一听孩子自己的考量。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慢慢学会站在自己这边,被糟糕的关系伤害时不会纠结是不是自己不够好,面临职业选择时不会被他人的三言两语左右,凡事不和自己对抗,过一个不内耗的人生。

3. 尊重兴趣,养出有内驱力的孩子。

内驱力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的,是指我们激起行为的源动力。有很多家长一边否定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批评孩子「不干正事」;一边又抱怨孩子没有内驱力,找不到自己的天赋。

其实,在孩子每一份感受流淌出来时,如果父母能不扫兴、不打断,而是允许和尊重,孩子的内驱力也会慢慢凝聚。因为比起「正确」和「有用」,「喜欢」其实是更重要的事。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只有父母不扫孩子的兴,孩子才能学会不扫自己的兴。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让一个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觉,就是原生家庭最好的祝福。」只有当孩子能够尊重自己的喜恶时,他们才能选择好去过怎样的一生。

@Jieny66 关注我,每天get一点营养学与健康管理小知识~

文末点「▲赞同」和「❤️喜欢」,感恩遇见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