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关于学习的事情暂时不要跟父亲有太大的冲突,先给父亲一个肯定的机会,明确的告诉他,我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绩下降了要寻找方法赶上去。
平时的生活中,多在小事情给父亲肯定,鼓掌。我们传统文化观念中表扬一直都是不值得张扬,强调低调。父辈的观念更深层次不会鼓励他人,所以他们从小缺少肯定从而带来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们互相鼓励,互相肯定,看到彼此之间的努力,相信彼此,焦虑自然就减少了。
前段时间,我家小孩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也特别焦虑,他学习态度稍微有点不好,我就大发雷霆。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才三年级的娃,小孩子不都有孩子气,喜欢跟你作,但是因为生活的无奈折腾尽了我的精力,我不想再花精力来管教小小的问题。
有那么一刻,我就没有忍住要跟他大吵一架。吵完后,并没有多痛快,反而是愧疚。事实上,小孩才不管你凶他也好,哄他也好,他知道错了自然会改。凶他,只会伤自己的身心。
如果我工作生活都顺心顺意的话,我会非常温柔的教育孩子,给他无限的包容,甚少发脾气。他可以使劲的作。
所以,我是借教育为借口遮掩我对生活的疲惫,是无效的沟通。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弟子规】里面的这句话:「怡吾色,柔吾声」。这话的意思是:在父母有错误的时候,要为父母指出来,但是,在指出的时候,要用令人感觉愉悦的表情,用温柔的声音语调来对父母讲话。
那么,为何【弟子规】里面要求孩子批评父母的时候,要和颜悦色呢?这里面都有什么样的道理呢?
为何要训练我们「怡吾色,柔吾声」呢?
因为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训练。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别人劝说自己的话全是自己不喜欢,一样听不进去。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样的意思何不换成好听的言语相劝呢?
同样,换成与长辈沟通,一样可以用他喜欢听的话来做沟通。
可能一时半会学不会,那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给彼此之间一个小肯定,小鼓励。这个不仅是有效的沟通开始,也是让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建立对孩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