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孩子做错了事,一批评,就保持沉默,怎么办?

2024-04-17亲子

批评是我们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

无论在学校教育里,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批评和反馈。

然而,面对孩子对于批评的沉默回应,作为家长该如何解决呢?

这一困扰,牵扯到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同时有效地传递我们的期望和导向,如何在他们犯错时,不仅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还能激发他们去主动改正的欲望。

下面具体来分析:

为什么孩子被批评后一声不吭?

面对家长的批评,孩子为何保持沉默,可能有以下原因:

1.防御心态

孩子可能会感到被攻击,他们用沉默作为一种防御机制。

他们可能感到害怕或者不安,不知如何回应。

不说话,也就避免了可能进一步引发家长不满的风险。

2.缺乏表达能力

孩子可能心中有话,但是无法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话语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担心再次被误解或批评。

3.自我否定

当家长的批评过于严厉或频繁,孩子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的否定。

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自己总是做错事,没有做对的能力,因而选择沉默以避免再犯错误。

4.缺乏沟通环境

如果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开放的沟通氛围,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观点被忽视或者并不重要,从而选择沉默。

他们可能觉得即使表达想法,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摧毁孩子的批评方式

超一半的家庭都用过

教育要做到严慈相济。

但在家庭教育中,确实有些批评方式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批评方式:

1.人身攻击的批评

个人攻击类型的批评,如「你怎么这么笨!」或「你就是没出息」,会直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让他们对自我形成负面看法。

2.公开场合的批评

无论孩子犯何错误,我们都应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他们。

这样只会使孩子在面对他人的目光下,感到尴尬和羞愧。

3.过于频繁的批评

频繁的批评可能降低批评的效力,让孩子对批评变得麻木。

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家长的意见产生反感。

4.比较性的批评

许多家长常会用其他孩子来做比较,如「看看人家XX,人家就没你这么让人头疼。」

这样的比较,易让孩子产生嫉妒、自卑等负面情绪,偏离了有效教育的初衷。

家长这样做

孩子听了才会改

批评的目的在于指导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而非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因此在实施批评时,我们应当注意方式与尺度,避免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这里提供一些正确批评孩子的建议:

1.针对行为

我们应该明确批评的对象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非孩子本人。

例如,我们可以说「这样做是错误的」而非「你这个人就是不对」。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并理解批评。

2.积极批评

当我们需要提出不满或批评时,可以尝试以建设性的方式进行。

即不仅指出问题,更要提供解决办法,或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方案。

3.公平公正

批评应该公平,不受个人情绪或其他因素影响。

要保持一贯性,对于同一种错误,无论什么时候发生,都应给予相应的批评。

4.私下沟通

如果可能,应选择适当的私人场合批评孩子。

这能让孩子在尊严没有受损害的情况下接受并理解批评,而公开批评有可能让他们感到羞愧和痛苦。

总的来说,正确批评的目的是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惩罚。

我们需要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鼓励其改正。

这种批评才真正具有育人功能,能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