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信呢?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心理学中,「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建立起来的关于自身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关于自身价值的主观判断。
一个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孩子,他从心底相信自己很好,他愉快地接纳自己所有的特点,他总是会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周围的信息。
那么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他建立「自我概念」的主要方式就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反馈,尤其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声音。
也就是说,我们和孩子日常相处的每一天,其实都在无形中不断地塑造着孩子的「自我概念」。
为了让大家理解地更清楚,我来个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到了作业时间了,孩子迟迟没有动身,我们提醒了几次,孩子才满脸不高兴地准备动身做作业了,还嘴里说着:烦死了。
这个时候该怎么处理呢?
有些父母可能会选择用「批评」的方式来回应孩子:
自己定的计划,自己不遵守,怎么就没有一点上进心呢?怪不得成绩老提不上来呢!妈妈好心提醒,你还一脸不高兴,哪里来的脾气,给谁看脸色呢?
这样的回应方式,给孩子贴了这样一些标签:不上进,不遵守时间,脾气大等等。
这样的互动方式日积月累,慢慢孩子把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内化,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不上进」「脾气大」「不遵守时间」的孩子。时间长了,这些标签就成为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但是如果同样的场景,父母换一种回应方式,那么孩子的「自我概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你真的是一个自制力非常强的人,你虽然那么想玩,但还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准备开始写作业了,这真的很不容易呢!妈妈就知道你一定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这样的回应下,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他会觉得自己值得被信任,自制力强,并且善于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概念」。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摒弃「打压」的教育方式,生活中时刻注意给予孩子「鼓励」。
通过鼓励,把孩子付出的努力,把他做得好的部分描述出来,让孩子学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她看到自己的力量,体会到成就感,这样孩子才能找到由内而外的力量,越来越有勇气和自信来面对挑战。
二. 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
每一个孩子都期望得到肯定,都希望看到自己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找机会,让孩子不断积累「我能行」的体验。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训练营中萱萱的妈妈说女儿成绩中等,为了激励女儿学习,她和女儿约好,如果能进步10名左右,就带女儿去滑雪。萱萱也非常开心地答应了。
但很可惜,萱萱的目标一直没达到,后来妈妈再激励的时候,萱萱直接和妈妈说,算了,自己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看,在这个案例中,「前进10名」这个目标,对孩子来说属于「太高」了,无论妈妈怎么激励,萱萱都不可能实现,一次次的失败让萱萱愈发的气馁课,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愈发不自信。
怎么办呢?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不把目标一下子定的太大。先和孩子订立一个小目标,当孩子实现小目标后,再鼓励孩子达成更高的目标。
比如,萱萱的目标不是提高10名,而是争取先做到字词全对,或者计算全对。
当孩子达到这个目标后,再激励孩子去达成下一个目标,比如:阅读理解少扣2分等等。
再比如,孩子儿童节想上台演奏小提琴,但孩子总是害怕。
那我们还是可以帮孩子把目标拆分一下,不急于要求孩子一下子就特别勇敢,完美的成功演出。
先定第一个小目标:在家里爸爸妈妈面前表演2分钟。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再邀请爷爷奶奶,或者孩子的朋友来看孩子表演,增加到3分钟。
之后再一点点增加难度,比如,让孩子在教室里给别的同学表演等等。
因为目标设立的不高,不会让孩子觉得难以企及,所以孩子更愿意行动起来。这样,每一次目标的实现,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功」,他会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孩子多体会「成功」带来的自豪感,慢慢孩子才能获得自信,变得越来越好。
三. 培养孩子客观看待他人评价的能力
「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外界的评价是相对淡然的,不会把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当做对自己的否定,即便收到负面评价,也不会过度放在心上。
相反,一个「自卑」的孩子会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看法过于敏感,经常会因为生活中的各种小事而「受伤」,发现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就会开始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所以,作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客观看待他们评价的能力。
怎么做呢?
最基础的一步工作也是先教会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
比如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事实有真假之分,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承认的。
观点则是想法,感觉,不同的人观点可以不同。
接下来可以给孩子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加深他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比如: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这是事实
妈妈给我买的衣服很好看——这是观点
当孩子有了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能力后,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他就会淡定一些了,即便评价不友好,让他不开心,但他也会明白:那只是对方的观点,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
那么当孩子遇到了不友好的评价,对自己开始不自信时,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训练营中楚楚的妈妈说,自己的女儿特别玻璃心,别人随便的一句评价,她都能难过好几天。
有一次楚楚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航空员帽子到了幼儿园,但朋友评价说真丑,楚楚就特别难过,以后做手工都提不起劲儿来。
这个时候可以怎么引导呢?
比如,楚楚妈妈可以这样说:朋友说你的航空员帽子真丑,这只是他的观点。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作品是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的,你自己喜欢。而且妈妈觉得,你色彩搭配的特别好,用橡皮泥捏的宇航员也特别可爱呢!
当孩子接收到不好的评价时,可以试着引导孩子,让她知道,评价都是带有个人喜好和感情色彩的。
然后带着孩子去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不同的角度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而不是一下子陷入自我否定中。
引导孩子学会客观看待他人的评价,有底气去坚持自己的相信,那么他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被轻易摧毁,这种生命底层的「自信」才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竞争力。
四. 帮孩子建立纵向比较的思维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小时候比较哪个孩子长得快,哪个孩子说话早,长大了就比较谁的孩子成绩好,谁家孩子才艺多。
很多家长也觉得孩子必须加入竞争,必须赢在起跑线,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
但是在这样的比较中,总会分出「好的」和「不好的」,赢家永远只有一个,输了的那个孩子收获的只有气馁,自卑和无助。越来越多的比较,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焦虑和不安。
怎么办? 建立「纵向比较」的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
父母不把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并且在生活中多向孩子展示,那么孩子也会学着放下比较,更安心地做自己,一步步走的更踏实。
比如,如果孩子成绩不如同桌好,孩子感觉很气馁时,我们可以这么说:宝贝,妈妈觉得你这次很多容易犯错的地方都做对了,这就很厉害了,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了。
这样的方式,即便孩子成绩没有别人好,他同样是赢家,同样能都能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孩子炫耀自己比同学成绩好时,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说:妈妈觉得你们两都很努力,成绩都比上次进步了。你们两身上都有对方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学会尊重别人,,把他人看做自己的伙伴,安心和他人相处,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 从他人身上学习, 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
孩子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和我们的点滴相处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多给予孩子尊重认同和鼓励,多一些机会,让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自信,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整个世界,充满自信地去创造无限可能的丰饶的人生。
更多关于「如何引导自卑孩子走向自信」这部分内容,娜姐之前详细地写过一系列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看一下。里面有更多的案例和更详尽的引导方法,看多之后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大家也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今天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了,大家如果在育儿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记得留言评论和娜姐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越来越好的父母。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