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亲历三国教育,发现怎样培养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个伪命题

2022-09-27亲子

文 | 米粒妈

当我们的孩子在埋头努力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孩子在干什么?米粒妈一直有这样的好奇,所以对于这方面的书籍和纪录片总是格外的关注。

米粒妈之前写过一部纪录片,叫做【他乡的童年】。

可如果横向对比来看,哪里的教育会更胜一筹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读到过一本书,是美国记者阿曼达•里普利写的【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这位美国【时代】杂志的撰稿人,也和米粒妈有着同样的疑惑,所以她跟踪记录了三个美国高中生分别前往芬兰、韩国、波兰作为交换生的心得体会,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这些教育强国背后的「秘密」。

芬兰教育:想要快乐,自驱先行

作为世界教育强国的一个代表,芬兰在每三年一次的PISA(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中成绩都非常亮眼。

多次高居榜首,即便几次被反超,也始终处在第一梯队。

芬兰教育一直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奉行「快乐教育」。他们的孩子从不上任何补习班,成绩也不排名。

可是,学校对学生们真的没有任何要求吗?

我们来看一组书中给出的数据:

学生需要定期接受随堂测验,每隔6周就要参加一次小的学期考试;

考试的内容是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写出3-4页的论文,临时抱佛脚的刷题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芬兰的大学入学考试更是需要严阵以待,模式和我们的高考差不多,整个考试要持续三周,时长达到50个小时,考试之前要经过严密的检查。

这个考试有多难、题量有多大呢?我简单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其中两天的芬兰语部分考试(相当于我们的作文)是这样的, 第一天用6个小时写几篇议论文,第二天的6个小时要从14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成长篇议论文。

给出的题目都是「中东和平的局面为什么难以实现?」这种程度的,大家感受一下。

其实在这种考试机制的反推下,芬兰的孩子很小就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 所以排名、成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怎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才是他们最关注的。

芬兰最擅长的是快乐教育不假,但事实上,高强度的训练和巩固,却是所有优秀教育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老师不会给孩子们布置课外作业,但他们会主动选择阅读作为额外的补充,芬兰的初中生每周会在阅读上花费35个小时。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索学习,在不断探索与修正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交换生Kim

作为交换生来到芬兰的美国学生Kim曾对作者阿曼达说,在芬兰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格外地认真专注,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也从不缺勤,都会按时完成作业。

Kim疑惑地问过她的同学「老师、学校也没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学习呢?」她的芬兰同学一脸诧异地说「How else will I graduate and go to university and get a good job?」

这似乎是芬兰学生的一个共识, 为自己而学

可见,芬兰教育的内核其实正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学习从来不是为了追求成绩,而是要拥有能够选择更好生活的能力。

这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芬兰成为教育强国的重要原因。

韩国:真正的竞技场从晚9点开始

以补习文化闻名全球的,是我们的邻居韩国。

看过韩剧【天空之城】的朋友们就能略知一二:这些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考入韩国最好的大学,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家人反目,逼疯孩子。

书中写到了交换生Eric在韩国釜山的学习生活:来上学的第一天,就被教室里睡倒一片的同学们惊呆了!

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即使上课铃响起、老师来到教室,他们依然睡得忘我,而老师也习以为常地自顾自上课。

几周之后,入乡随俗的Eric才知道,这些白天在课堂里补觉的同学们,早就学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到了晚上他们才开始真正的竞技。

在韩国,超过70%的学生都会选择去校外补习班,晚上9点学校放学后,他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著名的大峙洞补习街,一直上到11点多。

上完补习班的课,很多学生还要再去旁边的自习室继续复习、预习,学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的也大有人在,大峙洞也以24小时通明的灯光回应着这些学子。

▲即使像德善这样的「学渣」也要去自习室学习

当地的补习之风有多严重,这么说吧,政府为了给孩子们减压,下达过学习宵禁令—— 晚10点之后不准补习,否则会有「学习警察」出动抓人 ,但,一点用没有。

为了考上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这三所「天空之城」, 父母用力托举上著名的补习机构,机构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推出明星老师,学生们通宵达旦地学习,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完全无干扰的高考环境,考听力的时候学校附近甚至不允许飞机起降。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孩子们的确变得极具信念感,并且超乎寻常的努力。

但事实上,作者在访问了许多的家长和孩子之后,并没有一个人对这种教育模式表示赞许。

甚至那些从中获利的人,也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考试机器,在他们看来,高考、学习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孤独的、彻底的战争。

▲交换生Eric

最终,交换生Eric选择了转学。

虽然他很喜欢那里的生活环境,可只要一想到他那些累到在课堂上补觉,放学后又投入另一场「战争」卷无止境的同学们,他还是选择放弃了。

波兰:基础教育重于一切

波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也能上榜,倒是向我们证明了,只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思路,环境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近些年来,波兰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有目共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倾斜,开始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阶段,都可以享受免费且优质的公立教育,如果想就读私立或国际学校,学费也是非常便宜的,这些足见波兰对基础教育有多重视。

在波兰,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筛选手段,每个波兰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以便确定是去职业学校更合适,还是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更合适。

即使就读职业学校也不会被另眼相待,波兰政府非常在意教育公平,他们会给职业高中、或是偏远的学校投入更多教育资金,能让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拥有同样的声望。

在波兰学习期间,让交换生Tom感受最深的,就是波兰学生惊人的数学能力,同学们都有很敏锐的数学思考能力,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挑战更高的难度。

作者阿曼达在书中写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表现其实也预示着他的未来。」

一方面是现实原因,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只有精通概率、统计和几何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数学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它还是一种逻辑语言,这种语言需要严谨的归纳和缜密的思考。

不管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推理过程必须遵循既定的逻辑规律,掌握了这门逻辑语言,能帮助孩子们在未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及根据已有信息预测未知世界。

米粒妈也多次跟大家说过,从小给孩子培养数学思维,打下坚实的逻辑基础,这样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都会受益匪浅。

书中带我们看了芬兰、韩国、波兰等国的教育方式,根据国情也各有特色,米粒妈觉得,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地域、历史和文化,造就了风格各异的学习方式和传统。

正如书中所说, 「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引导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身处东方文化的框架之中,应试教育确实是非常高效的选择;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至少应该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的未来更好的学习方式。

说到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

学习从来不是学校的学习,还有家庭的学习,社会的学习,自我的学习。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是做题家,更能通过学习去汲取思辨、提问、交流、合作的精神,变得更聪明、更独立、更具创造力。

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最完美的,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

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