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特别是幼儿,是通过生活的环境、参与的活动,逐渐渗透在他的生活中的。
家居物品你是不是有注意配色?家居设计是不是有注意统一风格、色系?家里会装点一些艺术品装饰品吗?
你都用什么样的餐具?是不是成套的?是不是不同食物会用不同颜色、材质、形状的物品?做出来的菜,你会注意色香味俱全吗?
你的衣服会注意搭配吗?会用心搭配小饰品吗?会用心搭配鞋袜吗?
你会给孩子穿成套的或者精心搭配过的衣服吗?会讲究颜色搭配吗?会区分功能性的服装,在合适的时候穿着合适的衣服吗?
你给孩子买的玩具,你会注意颜色、质感吗?
你会经常带孩子去大自然吗?会引导他欣赏大自然的美吗?会一起用大自然的物品,比如落叶,创作吗?
你会和孩子一起涂鸦吗?会准备色彩明丽的颜料/笔吗?会和他一起通过手工、绘画体会美吗?
……
孩子对大自然的美的感知,对色彩搭配的模式,对「舒服」的搭配的直觉,其实都来自生活中的细节。
家里整洁、有整体风格、讲究搭配;父母和孩子着装讲究整洁、搭配、合适;用餐讲究色香味;玩具讲究「美感」的家庭,孩子的审美大多不会差。
不需要有人告诉他,他就知道,什么样的颜色放在一起并不「舒服」,物品放在不合适的场合或位置就是不「舒服」……
美就是这样自然流淌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色彩碰撞有啥不可以呢?不能把孩子的想象力框住,不能规定颜色的搭配。
是的,碰色也很美,但是不同明度,不同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是有千差万别的区别的。错的不是撞色,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搭配。
这种不舒服很难用语言传递,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
幼儿如何意会?
唯有认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