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这问题下的回答,感觉可能都是大佬,所以居然没有人提萌新时常踩坑的,关于显卡的种种问题。
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这些问题不值一提。但对于萌新来说,要是功课没做到位,那被蒙可就是分分钟的事。早年的N卡编号后面的字母M指代的就是移动版,但有些不怀好意的商家只会告诉你,M代表是移动版没错,移动版指的就是装在笔记本电脑里的型号嘛,你现在买的不就是笔记本吗……性能没啥区别的啦,你看数字,GT550M跟GTX550,一样的代数,一样的定位,不用担心啦,游戏都能玩的……
当年这种事不少见。GT550M的机子我自己用过,感觉……还能接受,至少当年和室友接同一个路由器联机打打【使命召唤5】的僵尸关也都非常畅顺,就总比那些被「新一代显卡性能更强」的鬼话骗去买了GT610M的正宗冤大头要强。
即便到了10系显卡的年代,类似的硬件缩水问题也没完全消失。到GTX1050的年代,N卡官方就已经不再用那个可爱的字母M去区分移动版和桌面版了,两者一概都叫GTX1050。但实际上,虽然Nvidia官方声称移动版和桌面版在规格上是统一的,但它们的热设计功耗还是不一样的。另外桌面版的显卡还可以用软件进行各种调节,但在移动版中这些都是锁定的。所以虽然都叫GTX1050,但桌面版和移动版还是有差异,笔记本搭载的GTX1050还是不能完全等同于台式机的版本。
到20系和30系显卡的时代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所谓「满血显卡」和「残血显卡」的区别。简单来说,「满血显卡」和「残血显卡」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耗(当然更懂行的大佬们会告诉你,如果是涉及Max-Q Design的N卡,还会有频率和电压的区别)。以前N卡没有这么多花花肠子,一个编号就只有一个功耗版本。后来出现的Max-Q Design其实就是给每个编号的显卡多弄出一个低功耗的版本,这个原本只是Nvidia在商业方面的考虑,毕竟每款笔记本都是固定配置的成品,没有自行改造的空间,所以厂商要做不同定位的笔记本还要有利可图,和显卡商定制符合不同定位笔记本需求的显卡芯片也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同一个名字的显卡有了降低功耗的版本,而降低功耗的版本又会带来游戏性能的下降,这个说出去就很难听了。而且在传播方面,大众不喜欢听那么复杂的解释,只喜欢简单明了,最好一个词就能把事说到位的概念。这么一来就有了「满血」和「残血」的称呼,同编号低功耗版本的显卡越来越不受待见。
到30系的时代,N卡在功耗划分上更加混乱。同一张卡甚至可能有五六种不同的功耗版本,这对于非硬件发烧友的普通用户来说更是灾难。最终普通用户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把所有版本里功耗最高的那款称为「满血」,其他版本一概打成「残血」。
虽然这种划分过于简单粗暴,但对于打游戏的来说,「满血显卡」确实会带来更好的表现。只要笔记本本身的散热设计和「满血显卡」的功耗相匹配,那么对于那些不爱折腾又因为各种生活所迫的原因必须买游戏本的游戏党来说,直接买个满血显卡的版本确实更加合适。
说到这个,由于3月20日京东又有大促销,游戏本最高直降千元,还可以24期免息,所以如果想趁机买台40系列显卡新机的朋友不妨看看下面这几款都搭载了满血显卡的爆款机型。
值得一提的是,先登场的这几位选手都是各自系列中搭载了最新40系显卡的新面孔,所以对于坚定追新的游戏佬们来说会很有吸引力。
考虑到这几位选手搭载的都是RTX4060显卡,所以还是应该从游戏佬的角度略介绍两句。N卡阵营当中的第一位或前两位数标记的是显卡所属的代数,自10系以来就是10系、20系、30系、40系这样往上加。代数后面的那个数字标记的,则是这款卡在它的世代中的地位,数字越大性能越强。所以旗舰级别的性能王者自然就是RTX4090。这一位上数字是6的显卡则通常是这个世代的中坚,它的价钱远比旗舰要亲民,但同时也能满足同时期大型游戏的需要。RTX4060的同档位老前辈RTX1060就曾在很长时间里作为Steam玩家电脑配置占比最高的选手而活跃在各种大型游戏的背后。纵向对比的话,RTX4060的性能和RTX3070接近,对当前的大型游戏也都能应付得游刃有余,不失为兼顾性能和价格的好选择。
华硕天选4锐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