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清政府当年为什么拒绝工业化?

2019-02-27新闻

阻挠晚清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就是「老佛爷」。

这要从咸丰帝避祸抵达热河说起,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咸丰皇帝仓皇逃到热河;

临死前选择了「顾命八大臣」辅佐朝政。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

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后世称之为「顾命八大臣」;

咸丰帝搞了两套图章,一套给了顾命八大臣,一套给了皇太后和皇太子;

在热河慈禧拿「顾命八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忍让。

后来和他小叔子奕䜣勾结,到了北京,把「顾命八大臣」全部咔嚓,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任命奕䜣为恭亲王,启用大臣李鸿章等,出现了短暂的「同治中兴」。

同治帝后来得了天花,光绪帝登基,慈禧二次垂帘,基本上大权在握。

慈禧60岁的时候,甲午战争失败,割让台湾给日本,还有其他恶心的条款,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年轻的光绪皇帝太想维新变法,富国强民,这遭到奕䜣的强烈发对。

奕䜣死后,翁同龢上来了,光绪皇帝坚持维新变革,甚至以不当皇帝要挟慈禧,慈溪勉强答应。

光绪发布了由翁同龢起草的「明定国是」的上谕(即【明定国是诏】),把讲求西学,变法自强,作为清王朝的国策,使维新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

维新变法如火如荼,自然干涉到慈禧的政治权威。

袁世凯告发康有为等的行为,慈禧决定对变法人士开刀,

下诏将张荫桓、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革职,

交步军统领衙门拿解刑部审讯。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

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