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最近刷到一个短视频,其观点颇为吸引眼球:体制内的三千等于体制外的一万。「虽然到手只三千,但加上食堂福利、车补、13月工资以及各类过节福利,其实际价值竟能与体制外的一万相媲美。」初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但细品下来,又让人哭笑不得。
第二
首先,让我们从那诱人的「福利」说起。诚然,在某些单位,特别是级别较高、地方财政充裕的地方,确实能享受到视频中所描述的种种福利,甚至更多。然而,财政好的毕竟是少数,还有更多地方则是勒紧裤腰带过着日子。对于很多体制内的朋友来说,车补、13月工资等并非普遍现象,更不用说那几乎免费的食堂了。这些福利不能说没有,但绝不是雨露均沾。
第三
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大,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已经远远跟不上支出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已经让许多体制内的朋友感到庆幸了。至于那些额外的福利,还是想想就算了。然而,体制内的工作节奏却丝毫没有放缓。活动要办,亮点要出。君不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热衷于「蹭」活动。企业出钱出力,机关单位挂名参与,活动结束后,一份精心编撰的活动信息上报了事。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回想起那个风风火火、规格颇高的过去。如今囊中羞涩,却也只能如此应对。
第四
财政紧张,工作要求并未因此降低。办文办会依旧频繁,督导考核依然严格,而基层承担的任务更是只增不减。以社区服务为例,南方发达地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为社区嵌入了许多创新性的服务元素。然而,这些服务大多带有公益性质,没有财政补贴根本无法维持。于是,当试点成功、全国推广之时,基层单位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各显神通,有的甚至直接向驻地企业寻求资金支持。
第五
由此可见,体制内的生活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愉快。相反,体制内的干部们同样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应对各种「除掉唐僧师徒」式的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体制内的三千与体制外的一万之间的对比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无论体制内外,大多数人都只是「打工人」而已。不同的是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相同的是那份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