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美国热炒「中国经济胁迫」意欲何为?

2023-07-31新闻

7月27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美国经济安全:应对经济胁迫和日益增长的竞争」为主题召开听证会。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副财长杰伊·香博和负责经济增长、能源与环境的副国务卿约瑟·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均表示,中国「经济胁迫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成为美国和盟友当前最主要的经济挑战。

配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美国炮制的「中国经济胁迫论」酝酿已久。2021年10月,美国众议院推出「反中国经济胁迫法案」;2023年,美国参议院推出「反经济胁迫法案」。美国参众两院都把矛头指向中国,将中国「意图以经济施压损害他国,实现战略和政治目的」定性为所谓的「经济胁迫」。当前,美国再次大肆炒作这个议题,具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中国的经济反击让美国倍感压力。 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采取系列措施对华无底线经济施压。面临美国的经济霸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让美国压力大增。美国急于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帽子,以受害者姿态团结经济伙伴,共同对中国施压。

第二,以「经济胁迫论」替代「疫情中断论」。 过去几年,美国下决心对华采取了产业「脱钩」和所谓「去风险」,拉开架势与中国进行产业竞争。疫情时期,美国把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中断归咎于中国,以产业安全为由加紧构筑排华产业链。疫情之后,美急需新的叙事逻辑,找到产业排华的新借口。而「经济胁迫」几乎与所有安全、主权、人权、意识形态和利益观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美国急需以它为新理由,推动各方减少对华经济依赖。

第三,团结盟友的战略之举。 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后,美国引领盟友在各个领域构筑排华「小圈子」。而炒作「中国经济胁迫论」,抬升来自中国的风险,可以巩固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为其战略利益服务。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表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可以促进G7框架下的合作。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五眼联盟」国家财长召开会议,加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情报产品共享,将经济问题与情报和安全问题混为一谈,意在夯实反华具体合作,进一步坐实反华盟友圈。

第四,恶化中国营商环境。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和复原力。这是美国和西方盟友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抛出所谓「经济胁迫论」,歪曲抹黑中国对在华外企施压。其意在扰乱恶化中国营商环境,希望看到更多的在华企业减少投资、转移产业链至国外,配合美国「在岸」「友岸」和「近岸」政策,彻底掏空中国产业链的「家底」,重塑美国主导下排除中国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

配图/视觉中国

更需要关注的是,当美国一味以「经济胁迫」抹黑中国的时候,它自己却是全球的最大经济胁迫施暴者。截至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将全球12631个经济实体纳入「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13家企业纳入「非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美国利用金融霸权优势,对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肆意制裁,扰乱营商环境和经济秩序。、

同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出口管制作为经济施压的最有力武器。截至2023年7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分别将567家、2520家、223家、71家全球各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个人拒止清单」「实体清单」「未经证实清单」「军民两用清单」。其中,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霸凌的最大目标。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突变,美国如何抹黑中国。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2022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升至第31位。这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希望。美国炒作「中国经济胁迫」的小伎俩,阻挡不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脚步。

作者: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助理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