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江西通报「鼠头鸭脖」事件调查情况,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头部,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2023-06-17新闻

指鼠为鸭的荒唐事件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 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 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 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事件概述

2023年6月1日下午,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起广泛关注。

6月3日晚,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证实视频拍摄地点为该校食堂,并称「当时学生本人在事发当时即邀请同学共同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通报还提到, 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调查。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通过查看当事人拍摄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定系鸭脖。同时,并对该校 菜品的留样进行检测 ,将于3—5天专业比对后并公布结果。然而公众的质疑并未平息,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据调查,这已经不是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一次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有记者联系联系到了某高校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专家认为如果图片没有作假,那么80%(概率)可以确定是小鼠头部。

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已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6月17日, 江西省联合调查组 公布调查结果,判定异物为 老鼠类 啮齿动物的头部。

事件关注点

  1. 异物是不是老鼠头 ,这也是社会公众质疑此事件的最大热点。有网友说:"上了这么多年大学,居然连鸭脖和老鼠头分不清了。真是可悲呀。"
  2. 市级监管局的官方通报异物为「鸭脖」时,并没有看到「物证」(物证被销毁),而是查看的菜品留样,这不能作为判别依据。监管局这样的办事方式有没有科学依据,还有没有专业鉴别能力? 如果不是舆论持续升温,可能就被「压」下来了。
  3. 事件持续17天尘埃落定,省级调查组 确认为 「老鼠类」头部。否定了市级监管局结论。三方受罚: 学院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鸭肉供货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管局负监督责任。

虽然事件似乎得到结果了,但这个事情不应该就这样结束了。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不然 「鸭脖」 冤案永远无法沉冤得雪,十二生肖就要以「鸭」为首了。

几点疑问:

  • 鸭脖事件物证去哪里了?谁销毁的?
  •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还给学生一个干净的食堂?这可不是罚款换人就能解决的。
  • 当事人学生承认自己看错了是否存在权力威胁?有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还原这样的事实(期待南方周刊给整个事件一个还原)。
  • 接下来,咱们探讨一下整个事件的关联方都应该负什么责任吧。

    校方食堂:

  • 失职,按理说校方应该站在保护学生利益角度出发,第一时间保留证物并且「引导学生合理诉求」。这样学生也不会在「无法维权」情况下,到网上发短视频求助。
  • 可能存在瞒报事实情况,「学生出面澄清是「鸭脖」,自我否定」的原因相信跟「导员」脱离不了干系。
  • 卫生安全问题,量大就会有人偷懒,不进行原材料清洗、筛选等处理,顺便监管一下学生吃的蔬菜是否清洗,餐盘的消毒过程是否合理。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上个大学不容易,很多时候,能忍就忍了。

    供货企业(背锅侠):

  • 食品卫生问题, 供货商还有等级之分,根源大概率应该是鸭肉生产的工厂问题, 可能就是在切割鸭肉时混进来的。
  • 官方通报的「吊销执照的企业」不知道是否是鸭肉处理的工厂,「一个工厂的关闭意味着一大批人的失业」,工厂老板卖厂换人换产品商标又可继续干。

    罚款、吊销对我们意义不大, 而是加强食品卫生监督能力,比如「厂房内禁止老鼠进入」之类的举措更有意义。也更利民。

    市级监管局(监督):

  • 监管失职,渎职。学生的视频不作为证据依据,反而以食堂备用菜品留样作为参考而发表结论,严重的与事实违背。
  • 惩罚是手段,但不是目的,思考一下如何杜绝如此滑稽的事件不再发生才是目的。 监督机关应该站在公平的立场进行调查,如果只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压就压。那么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