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公务员考试面试要不要报班,有没有用?

2021-11-01新闻

先后两次面试全场第一(两次分数都90+)选手来回答一下。

对于初学者来说,报不报班不是关键,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面对培训班和培训讲师。

刚好表弟刚进省考面试,正处于一头雾水状态,问我要不要报班、该怎么准备,我想了想,只给了他一个建议:

破除迷信!

什么意思呢?就是,初学阶段,一定不要轻信所谓的大机构、培训讲师、知乎大V等,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他们说的话, 如果直觉上觉得他们有的话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劲(相信我,这样的时刻会有很多),一定不要放过自己的感觉,因为人是很敏感的动物,你的感觉一般都是对的!

当你突然意识到那些权威答案到底哪里有问题的时候,就是突飞猛进,一只脚上岸的时刻。

以本人为例,当年省考,先买了一本某公面试书来看,刚看两天觉得好有道理,各种题型都有对应的套路,好爽。

然而,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所有相似的题型最终都会答得一模一样,听得让人昏昏欲睡,这种怎么可能得高分!

然后我就扔了书自己思考,突然就明白了感觉不对劲的根源。然后就悟到了面试高分的真谛,剩下几天时间就按这个思路来练,面试时候轻松甩开三万八面试班对手十几分。

学习都是这样, 入门的最快方法,是提升眼界,先看出来什么是不好的,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

下面奉上本人独家公考入门大法:挑刺。

咱们从易到难开始:

案例1:组织计划大类——调查类(这是某大V的回答模板)

帽子: 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在领导的帮助下,我一定要……

事前: (1)按领导指示要求制定计划,计划包括:调查人员的选定、地点、对象、内容、形式、经费,制定计划后,交领导审核。(2)抽调人员,成立调查组。(3)调查开始前,开动员大会,分配调查人员,分配职责。

事中: 正式开展调查,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负责好组织、监督、服务、协调等,掌握工作进度,通报工作进展。

事后: (1)我相信:在我细致入微的努力下,一定能将工作顺利完成。(2)工作结束后,召集调研人员,回收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上交领导审核。

长效机制: 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形成总结材料,固化工作流程。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样一个常见于各种机构的回答模板,你能挑出多少错?

我先来挑一下:

(1)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在领导的帮助下,我一定要……。

永远不要在考场出现这句话。第一,这句话实在是套路得太烂了;第二,毫无信息量,完全可以不说;第三,领导把一项工作交给你,只是因为他自己不想亲自干,把某项工作交给你,有可能是对你信任,有可能觉得你只能干这个,也有可能是因为要给他的心腹腾出时间干更有其他更有收益的事……

(2)抽调人员,成立调查组。

你的身份是啥?是科室负责人还是小兵一个?你有资格抽调人员成立调查组吗?这事有多大?适合整出个调查组吗?

(3)调查开始前,开动员大会,分配调查人员,分配职责。

你这调查难不成是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竟需要开动员大会?另外,还是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有没有资格分配调查人员和职责?

(4)正式开展调查,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负责好组织、监督、服务、协调等,掌握工作进度,通报工作进展。

太虚了,没有针对性,听了就忘。此外,你还通报工作进展,真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5)我相信:在我细致入微的努力下,一定能将工作顺利完成。

这种空话没必要说,工作能不能顺利完成要看你回答中的具体举措,而不是这种虚了吧唧的自信,反而有时候,你设想一下如果尽所有努力都完不成这项任务该怎么办,更能获得面试老师青睐。

(6)工作结束后,召集调研人员,回收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上交领导审核。

调查资料怎么设置、调研报告怎么写更能让领导看明白?这些才是该说的地方。

(7)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形成总结材料,固化工作流程。

同样,太空了,没有任何记忆点,不如择其中一点几句话展开说一下。

综上,这是一个负分模板,几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入门阶段如果轻信这种所谓模板,就等着在考场懵逼吧。

下面咱们进入实战。

案例2:我市打算对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进行补贴,领导让你负责前期调研工作,你怎么办?

以下是某图官方回答。咱直接对着答案进行挑刺。

【某图官方答案】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大众使用新能源汽车,缓解当前能源利用压力的现状,我市打算对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实行补贴,以此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帽子戴的又臭又长又无意义,且自己胡乱揣测政策目的)

领导让我来负责此次工作的前期调研,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此次工作:

首先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会召集单位同事和我一同参与此次工作( 问题:你有资格随便召集单位同事参与工作吗?其他工作不用做了?如果真的太想进步了,太想管理别人了,可以弱化成成:如果调研工作需要分组完成,我作为负责者,会事先开一个分工会议 ),我们会事先开一个调研的筹备会议,明确此次调研工作的大致分工,比如哪些同事负责对我市道路规划情况的资料收集,哪些同事负责对道路已有充电桩数据情况的统计,哪些同事负责对已安装的充电桩属于个人还是集体的情况的分析,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安装但暂时尚未安装( 问题:你怎么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安装? )的地点和数量进行标记等。

其次,在了解完大致情况之后,再组织单位有经验善于沟通的同事成立调研小组( 老问题:你又变成领导了,调研前已经组织了一拨人,现在正式调研居然还能再组织一拨人,主要领导都没你厉害啊 ),结合前期收集的情况,对我市一些重点地方,比如写字楼附近的停车场,公园附近的停车场,小区停车场等地方,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 问题:问卷调查这么随意,能调查出理想的结果吗? )。

向停车场的管理人员了解停的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与已有的充电桩数量是否足够,这些充电桩安装时是否申请过补贴等信息( 问题:停车场管理员大概率是不清楚充电桩是否申请过补贴的,你找他们调研,算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

向司机朋友( 问题:到哪找这些所谓的司机朋友?样本足够吗? )了解他们平时使用的充电桩是否能够满足出行所需等信息,以及他们建议充电桩数量和补贴的力度( 问题:你放心,只要问司机朋友,他们肯定说补贴力度越大越好,最好车都白送 )等。

最后,根据调研收集回来的数据信息结合之前已有的资料通过和专家交流以及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等,再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 问题:什么是科学的分析方法?太笼统,说了等于没说 ),确定初步的新能源充电桩补贴方案,形成关于此次的调研报告,呈送给领导。

同时,对于本次调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以便于日后类似工作更好的完成。( 问题:完成一项正常工作都要反思,这也太喜欢反思了,且总结反思太笼统,凑数字

总结:帽子又臭又长,一看就是没话找话;工作开展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看就知道调查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很多说法太笼统,没有任何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让老师想给分都没法给。整篇答案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板栗参考回答】

各位老师,下面我来回答一下第一题。

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补贴调研工作,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准确调研出全市新能源车充电桩安装及补贴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 有大局观的开头,结果导向,一看就有章法 )。围绕这一大原则,我会这样开展调研工作:

第一,确定调研方案。一方面,搜集各地关于新能源车充电桩安装的补贴政策、补贴范围、实施细则等,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研究同层级城市实施充电桩补贴的方案,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联系到对方的调研人员,通过直接沟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 细节亮点1:除了提出要调研同层级城市方案,还进一步指出了针对性强的工作技巧,更有代入感,也让考官更有记忆点 )根据上述工作确定初步的调研方案,交领导审核,得到领导认可后,开始正式调研。

第二,广泛摸排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充电桩安装情况调研, 为了兼顾调研的效率和准确性,调研样本应广泛而有代表性 :调研范围要兼顾各区县,调研的小区要包含新小区和老旧小区,调研对象既要包括小区物业人员,也包括新能源车车主, 尤其是那些开新能源车却没有安装充电桩的车主,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够真正反应出问题所在 ( 细节亮点2:泛泛的随机调研拿不了分,能拿分的地方在于你是如何选择调研样本的以及为什么这么选;笼统的选择调研对象也拿不到分,能拿分的地方在于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调研对象,理由是什么 )。摸排工作完成后,汇总形成简单的报告( 不重要的地方,一笔带过即可 )。

第三,咨询专家意见。带着摸排的情况报告,开展专家座谈, 专家可包括兄弟城市的补贴政策制定参与者,本市城建局、财政局、科技局等领导,以及政府外的经济学者、电动车充电桩厂商、电动车主代表等 ( 细节亮点3:政府里的调研不仅仅是在街上的问卷调查,很多时候都要找专家座谈,且这里详细列出座谈调研的对象,考虑全面,可以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广泛交流讨论,在充电桩补贴政策、补贴额度等方面得到初步建议, 最好是能形成两到三个方案,供市领导讨论决策 ( 小细节,比直接说形成报告要好很多 )。

第四,总结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应简单扼要,以图表为主,将调研形成的两到三个方案通过对比形式列在最后,并给出专家分析的优缺点,交领导审阅( 细节亮点4:工作总结要么干脆不说,说的话就一定要体现出你的思考,要有针对性 )。

以上就是我的调研方案,回答完毕。

案例3: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当前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比如搜索过兰花,就会智能推荐与花相关的内容。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某大V答案】

各位考官,下面我谈谈对这道题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人能接触到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这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然而大数据的诞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正如题中所说,大数据服务可以通过我们浏览、搜索等行为智能的为我们推荐相关的物品。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因此我们还需辩证的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产物,它有以下几点积极的影响:

一、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要互联网科学领域一道,这些高新领域的发展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带动社会中其他行业,尤其是一二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推广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传统广告行业的升级,与以往的"一刀切"相比,它推送的东西更符合个人的兴趣,这极大的提升了线上销售的效率。

三、帮助个人过滤了无效的信息。对现代人来说,过滤无效信息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大家每天都充斥在无数的信息当中,而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无疑非常便利的帮助我们过滤了许多对我们来说无用的信息。

然而,这样一种重要的,高效的高新技术背后,同样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的、消极的影响:

一是国家安全问题。庞大的数据分析背后当然为不同的需求带来不同的收益,但对国家而言,一些敏感或者重要的机密,若发生泄漏,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二是个人隐私泄露。对个人而言,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倒卖大数据信息,极易造成个人隐私泄漏,小则对个人生活造成困扰,大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来敲诈、诈骗。

三是不利于开阔个人视野。抖音等的短视频背后就有庞大的大数据服务支撑,这就造成刚开始可能还容易从这些平台看到一些稀奇的东西而增长见识,但一段时间后推送只集中在某几个区域,容易造成过度沉迷。

鉴于以上几点不良影响,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改进,从而更好的发挥大数据优势: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于恶意的骚扰、违法买卖个人信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更明确的划分。

二是加大平台监管。通过开设群众投诉网站等方式让用户来倒逼企业优化服务,尤其是那些"牛皮癣"恶意广告公司,要严厉惩罚,纳入失信名单,还互联网一片绿水蓝天。

三是个人提高思辨能力。培育理性、思辨的分析能力,避免过度依赖网络,浪费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大好时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没有旁观者,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一定要提高辩证思维,要好大数据,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

【点评】

这是个典型的「积极影响一二三+消极影响一二三+对策建议一二三」传统模板。而且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站看,乍一看很有道理,但其实问题很多。

不知道大家第一眼看过去是什么感觉?如果看不出来,建议多看两遍。这是个很好的提高机会。

【挑刺环节】

1.回答得太「平」,没有记忆点。

2.开头莫名马克思,结尾又乱升华,从简单的互联网直接升华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点小孩穿大人衣服之感。

其他小问题还有不少,但这都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这很明显是一个为了套模板而严重跑题的回答。

题目中很明确地指出:「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然而,答案洋洋洒洒一大段,却完全没提对于互联网 限制人们眼界 这个问题的理解。

这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陷入的陷阱。背熟几十套回答模板,见到类似的题就套,却没有认真分辨每个题目真正问的是什么。

【板栗参考回答】

各位老师,下面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首先,技术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它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人类世界,极大地消除了各个领域的信息差,带给人们方方面面的便利,即使是最落后的山区,只要能连上互联网,在信息方面它跟世界各地都是打通的,它为人们开阔眼界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几年我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就是想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最好的学习资源,只要你愿意学,眼界一定可以得到极大的开阔( 展示学习能力 ) 。作为一个深受互联网技术恩惠的人,如果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限制了眼界,我是不同意的。

但是,对于题目中提到的当今互联网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智能推荐算法,我想旗帜鲜明地表达一下反对态度, 这个反对不是说要禁止它,而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种应对策略( 辩证不是直接说「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而是用你的思路来证明你是个辩证的人 ) 。

搜索过兰花,就会智能推荐与兰花相关的内容,这只是推荐算法的一个初级应用,更多的时候,它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你点开一个网络内容,它就源源不断的给你推荐相似的东西,最后发现,整个页面都是你想看的东西,你一通操作发现,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打开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小视频,然后更多的让你感兴趣的小视频源源不断地推荐给你,你开怀大笑,然后发现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添加细节,引起共鸣,容易让人听下去,当考官点头的时候,分数就不可能低 )。

智能推荐算法似乎比你更懂你,最后,当你浏览网页、看小视频时候,看到的永远是那些你希望看到的东西,而那些你不想看到的、没看过的东西却几乎不再出现了,眼界就是这样被限制了。 到这个时候,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你凭着自由意志在选择信息,还是被一个不知名的力量强行灌输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 深度型亮点 ) 。

关于如何避免被互联网及推荐算法限制眼界,我本人有一些自己的对抗方式:一是有意识地跳出思维舒适区,一旦发现某个网站、app总是给我推荐我喜欢看的东西,我就会留心,选择关掉推荐算法或者直接卸载这个app,我就是这样卸载今日头条和抖音的;二是货比三家,同样的信息、知识,多方验证,多开辟信息获取渠道,多听不同人的观点,多做对比。( 其实不用讲那么多大道理不是吗?真诚地讲讲自己的理解更能入耳

最后我想说, 互联网的发展不会限制人们的眼界,但过分依赖互联网而失去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才会被限制住眼界( 有力的总结比乱升华好 ) 。

入门的最快方法,是提升眼界,先要看出什么答案不好,才能知道什么答案好,才有机会得高分。

写了这么多,都是肺腑之言,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更多回答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