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1986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荣氏家族代表:你们家是有大功的

2024-12-24新闻

说起荣德生这个名字,想必有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面粉大王」这个称号相信大家都在课本上看到过。

荣氏家族的产业就是由此开始,荣德生出生于1875年的江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阶段。

荣氏家族是一个巨大的家族产业,从荣德生开始,荣氏家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6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荣氏家族的代表荣毅仁时,丝毫不掩饰对荣氏家族的赞赏,表示荣氏家族对中国作出了很大贡献,是有大功的。

一个家族企业对国家到底做了什么贡献才能让邓小平都亲口夸赞?

这就要从荣德生开始讲起。

01 轰动商界的「面粉大王」

荣氏家族从荣德生的父亲荣熙泰就开始经商,荣熙泰从小就聪明,不仅聪明,而且命大。

荣熙泰所在的年代已经处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许多人在战乱中和家人走散,甚至丧失了性命。

荣熙泰一家也不例外,他所有的亲人都在战争中丢失性命,就连他三岁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于此。

荣熙泰生于1849年,在他少年时期,和朋友们在码头上玩耍躲进一艘船中,竟然睡着了,但是船主并不知情,直到荣熙泰睡醒走出船舱才被店主发现。

可谁知荣熙泰丝毫不惊慌,反而让船主带他去上海玩玩,荣熙泰在上海增长了见识,船主让人给荣熙泰的父亲送信。

可谁知当荣熙泰的父亲来到上海时,荣熙泰并不愿意回去。

他看过了外面的世界,自然不会再愿意回到家乡的小县城,看到儿子如此坚决地拒绝回家,父亲只好托人把荣熙泰送到上海的一家铁店当学徒。

这一场游戏也让荣熙泰误打误撞成为了荣氏家族唯一存活下来的人。

荣熙泰从此就在上海定居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荣熙泰也到了成家的年纪。

经人介绍,荣熙泰和一个女人结婚了,并且生下两个孩子,大儿子叫荣宗敬,二儿子荣德生,两人相差两岁。

时光荏苒,荣德生两人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哥哥十四岁时就去了一家铁锚厂当学徒。

父亲荣熙泰想让荣德生走仕途,让他好好读书,可是荣德生的志向和父亲却刚好相反。

荣德生并不想读书,他只想和哥哥一样早日出去为家庭减轻负担。

于是在荣德生15岁那年,他从私塾退学,也去当了一名学徒工。

那时荣熙泰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钱庄,可当年他还未实现自己「散财为益」的理想就因病逝世,钱庄留给了荣德生两兄弟。

两兄弟并没有坐吃山空,而是专心经营父亲留下的产业,并且日渐强盛,这也成为了两人后来创业的启动资金。

「面粉大王」这个称号来得并不容易,起初荣德生把自己想要办面粉厂告诉自己的哥哥荣宗敬得到了哥哥的支持,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但是当时他们身在南方,面粉并不吃香,于是两人把眼光放在了北方,直到八年后,两人的面粉厂才站稳了脚跟。

一直到1931年,两兄弟的面粉厂就已经有了12家,与此同时,他们的纱厂也有了9家,这才得到了「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称号。

自此以后,荣氏家族逐渐壮大,不仅产业逐渐扩大,还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企业。

02 「兴国、护国、荣国」

好景不长,日本在1937年侵占上海,中国江南的大部分土地都被日本侵占,荣氏家族的企业也幸免于难,不是被日军轰炸,就是被占领。

日本商人看上了荣德生的纱厂,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还找人和荣德生谈判,要他把纱厂卖给日本,荣德生当然不同意,当即就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

但是日本人岂会就此罢休,又找人邀请荣德生去饭店面谈,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鸿门宴

但是荣德生本人并未前去,而是让自己的儿子荣毅仁代替自己传达自己绝不会卖掉工厂的意愿。

对方找来谈判的人却勃然大怒,威胁荣德生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得知这个消息的荣德生并不惧怕,而是说: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对不会出卖自己的人格。

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也非等闲之辈,他自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很有经商头脑。

从小就受到东西方两方面的教育,1937年大学毕业后,就在父亲的面粉厂帮忙。

从此荣毅仁就成为父亲荣德生的左右手,到处帮父亲料理事务和家族企业,逐渐成为家族企业的代表。

而他的哥哥荣宗敬为了躲避战乱,从上海跑到香港定居,但是却不幸因病逝世。

荣氏家族的企业在荣毅仁的带领下一步步强盛,而父亲荣德生也在慢慢走上政坛。

但是在1946年的4月25日,荣德生遭遇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被绑架了。

在荣德生和儿子女婿等人乘车在路上行走时,突然三个穿着军装的人冲出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称自己是警备司令部的人,不由分说地就带走了荣德生。

荣德生明白自己是被绑架了,心中虽然害怕,但是并未表现出来,好在绑匪要的只是钱,并不想要荣德生的性命。

在绑匪拿到50万美金之后,放走了荣德生,此时距离荣德生被绑架已经过去了34天。

1952年7月29日,荣德生因病在无锡去世,享年77岁。 荣毅仁这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荣氏家族的企业都交由他来打理。

建国前夕,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其他企业家纷纷逃离大陆,荣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不例外。

但是荣毅仁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有一颗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尽一己之力帮助祖国。

荣毅仁带着父亲的遗愿,继续发展荣氏企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03 「绝地重生」的家族产业

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倒台,荣氏家族内部首先出现了动荡,也成为一个分水岭。

国民政权推动的新政策导致了货币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骚乱,上海的经济面临崩溃。

即便是产业如同荣氏家族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也难逃一劫。

当时大批企业家都转向其他地方寻找出路,但是荣氏家族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大陆。

留在大陆的荣氏家族依然面对着很艰难的难题,资金十分紧张,并且原料提供也不足,这一切都对荣氏家族的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但是这并没让荣氏家族穷途末路,他对国家一片忠心,国家必然会看到荣氏家族的付出。

并且对荣氏家族大力支持,通过发放贷款等方式扶持荣氏产业,让荣氏产业再次焕发光芒。

1950年,荣毅仁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出席在饭桌上,幸运的是,荣毅仁当时和周总理同在一张饭桌上。

周总理还打趣荣毅仁是「少壮派」,从此荣毅仁「少壮派」的称号就流传开来。

从1949年到1959年十年的时间,荣毅仁一直都在上海工作,不曾离开。

有天他听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振奋的消息,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对荣毅仁说毛主席让他到北京去工作。

荣毅仁知道这是党中央对他的重视,原来他能去北京工作是邓小平举荐的。

荣毅仁立马就答应下来,并且三天之内就动身出发前往北京了。

到达北京后的荣毅仁有一天去理发店剪头发,正好碰到周总理。

周总理看见荣毅仁很是亲切,并且还很关心地问他是否习惯北京的生活,如果不习惯,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

周总理的温柔和细心打动了荣毅仁,让他对国家和中国共产党又充满了信心。

1956年,荣毅仁经过了慎重地思考,决定把自己的企业无偿上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众人的尊重。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看到了荣毅仁对国家的付出和贡献,帮助荣毅仁当选上海市副市长,这个职位,荣毅仁当之无愧。

当时抗美援朝已经爆发,为了支援在前线的同胞们,荣毅仁二话不说捐赠了许多的物资,还主张许多民营企业家学习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一直支持荣氏家族搞经济发展,全力支持荣毅仁大力搞经济建设,不要有其他的顾虑。

荣毅仁当仁不让,他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发展中,1979年10月4日,中信公司正式成立。

在荣毅仁的苦心经营下,中信公司第一年就接待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高达四千多人次。

时光流转,中信公司成立五周年时,邓小平为中信公司亲自题字—— 「勇于创新,多作贡献」, 这八个大字深深地印在荣毅仁的心中。

1986年6月,荣氏家族在海外的家属共同回到祖国,这是历史的见证,邓小平在6月18号这天,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荣氏家族的成员。

邓小平亲和地对以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说 :「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大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

这句话对荣毅仁和荣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更加坚定了荣毅仁为祖国经济作贡献的决心。

荣毅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作出一个震惊全世界的举动,他代表中国政府走向了市场,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1993年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再次让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04 「时代的延续」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时代并未结束,而是由荣氏家族的后代继续传承了下来。

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继续把中信集团发扬光大。

荣智健的生活环境从小优渥,不愁吃穿,花钱大手大脚。

尽管荣智健花钱有些奢侈,完全是一副公子哥的做派,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经商的头脑。

1978年,荣智健独自前往香港,像其他人一样打工,正好电子公司改革 ,他看准时机,把自己打工的钱全部投进去,顺利地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此他的事业一帆风顺,到了2002年就成为了中国首富。

第四代宋氏家族的人一个比一个杰出,然而作为第五代的荣氏家族的后人丝毫不逊色。

荣明杰是荣智健的儿子,子承父业的他担任中信集团的董事长。

他不像父亲那样年少轻狂,为人很是低调,在父辈的光环下,丝毫没有被对比下去,依旧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企业家。

2002年,中信集团在上海投资了一个项目,荣明杰向自己的祖父学习和工人们在工地上同吃同住,尽管他从小没吃过苦,但依然坚持了下来。

荣明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选择他们的企业没有错,无论是「面粉大王」荣德生,还是「红色企业家」荣毅仁,或是现在的荣智健或者荣明杰。

荣氏家族一直在向世人证明着他们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荣氏家族的精神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红色企业家也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血液中。

直到今天,荣氏家族的经济依然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国际的经济。

荣氏家族的发展和成就应验了邓小平当年的那句对国家有功的话,而且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