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重庆瞭望|预算,一定要花完吗

2024-12-24新闻
每到年末,「预算」问题总会成为部分部门与单位的纠结所在,而「是否必须花完」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在当前提倡「过紧日子」的背景下,部分部门却仍深陷「预算花不完就吃亏」的错误思维,年终突击花钱。其行为偏离制度的轨道,与社会期望相悖。
「过紧日子」,意在促使政府部门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精准地投向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关键之处。而突击花钱不仅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也让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受损。
那么,预算真的非花完不可吗?究竟怎样安排预算才合理?又该如何根除「突击花钱」这一顽疾呢?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半月谈
预算设立的初衷,本是为了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保障各项事务在合理财务框架内有序运行。但过往经验表明,部分单位一旦将「花完预算」作为既定目标,往往会陷入一种资源的低效陷阱,滋生诸多乱象。
以盲目采购为例,某地方政府部门年终被曝光集中采购高价却不实用的办公设备。据报道,该部门在短短一个月内购入数百台高端电脑,而实际办公人员数量与之严重不匹配,大量电脑闲置在仓库,部分甚至因长期尘封出现故障。本可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就这样因「预算必须用完」的错误观念而被浪费。
再看仓促上马项目的情形。某些地方在年末为了耗尽预算资金,匆忙启动一些前期论证草率、规划设计粗糙的道路修缮工程。施工进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工程质量管控环节被严重忽视,致使道路在竣工不久后便频现裂缝、坑洼等质量问题。
更有甚者,部分单位还涉及虚报冒领的违法违规行为。曾有新闻披露,某基层单位通过虚构采购清单、伪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挪用来发放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
事实上,民众所担忧的并非正常的预算执行,而是非正常的「突击花钱」。这些乱象背后,实则是作风弊病的集中爆发,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
▲谨防年底突击花钱。章燕 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为支出而支出,挥霍不该花的钱,「突击花钱」乍一听匪夷所思,但在某些单位内部却有着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
细究起来,错误观念的误导,无疑是突击花钱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政府部门中,部分公职人员存在着「预算不花完就是失职」的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如果本年度预算有结余,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可能会被削减。这种短视的观念,使得他们在年底前想方设法将预算资金花出去。
制度层面的缺陷,恰似那隐藏在暗处的「帮凶」,为突击花钱的闹剧提供了温床。 在预算编制环节,一些部门缺乏科学严谨的需求预测和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采用「基数加增长」的粗放式编制方式,导致预算金额不准确,存在大量「水分」。这就使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了更多可随意支配的资金空间。
绩效考核不够完善,更是突击花钱背后不容忽视的「幕后黑手」。 目前,很多地方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过于注重资金的支出进度,而忽视了支出效果的评估。这就导致一些部门为了追求支出进度的达标,而不顾资金使用的实际效益,在年底突击花钱以完成考核指标。
▲强化预算约束。徐骏 作/新华社
当下,各级政府皆在强调「过紧日子」,更应全力规避「突击花钱」以及财政资金的浪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治年终「突击花钱」乱象,绝非易事,迫切需要多管齐下、协同作战。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乃是这场战役的关键「前哨」。
在编制预算方面,务必果断摒弃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转而引入零基预算理念,即以项目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为导向,对每一项预算支出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各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分析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确保预算精准合理且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从源头上杜绝编制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让企图「钻空子」者无机可乘。
优化绩效考核,则是这场战役的「中场核心战略」。
需精心构筑一套全面、科学且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将目光锁定于资金的使用效果、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就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时,除了常规的项目进度与预算控制这些指标外,更应深入评估项目建成后对当地交通网络优化的成效等。
而加大监督问责力度,无疑是这场战役的「督战队」与「执法者」。
其核心破解之道在于全方位畅通举报监督渠道,让预算收支「晒太阳」。整合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网络与强大合力。如此一来,无论是谁,只要妄图违法乱纪,都必将被迅速锁定,继而受到法律严惩。
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绝不是空洞口号。各级政府务必坚守预算硬约束,严格执行预算,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负民众期望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