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三件大事发生,都与巴以冲突有关:哈马斯发决战信号,伊朗或下场

2023-12-28新闻

近日,围绕着巴以新一轮冲突,连续发生了三件大事,使得局势愈演愈烈。

第一件事,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最高领导人辛瓦尔,在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首次露面,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前,有以色列、阿拉伯媒体报道称,以军之所以在没有完全控制加沙北部的情况下,对南部发起进攻,主要目的就是抓获辛瓦尔,瓦解哈马斯的指挥系统。现在,辛瓦尔高调亮相,证明自己并未被以色列军队围困。

在此次公开讲话中,辛瓦尔表达了与以色列「死战到底」的决心。他指出,现在哈马斯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卡桑旅」正在与以军进行「惨烈战斗」。辛瓦尔称,哈马斯必将获胜,将以色列军队驱逐出加沙。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发声,提出「消灭哈马斯」「巴勒斯坦去激进化」「加沙地带非军事化」三个条件,称只要满足就能让加沙实现「和平」。以军还宣布,他们正在扩大加沙南部和中部的军事行动,并强调整个行动还会持续数月。

从巴以的态度看,双方都没有停火的意向,这使得冲突结束遥遥无期。

第二件事,以色列突然对黎巴嫩实施了「大规模打击」。在12月18日,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乔纳森·康里库斯就宣布,以军已经制定了在黎巴嫩南部展开军事行动的计划。在12月24日,以军正式实施计划,声称使用战机攻击了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设施。以军的行动,使得巴以冲突进一步扩大。

以色列的行动,让外界非常不理解,因为黎巴嫩真主党可不是好对付的。在2006年的以黎冲突中,以色列出动16.8万正规军,再加上40万预备役,以10倍兵力扑向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区。结果,以色列所有战略目标都没有实现,自己陷入后勤短缺危机,只能签署停火协议后快速撤军。在这场冲突中,真主党创造了一个现代战争中的奇迹,那就是用17人驻守马鲁拉斯村,就顶住了以军四个主力旅的进攻。以军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居然对黎巴嫩平民动手,然后宣称自己打死1000多名真主党成员。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统计,真主党实际上只阵亡了65人。

那么在时隔17年后,以色列为何又要大规模进攻真主党?有观点认为,以色列的真正目的,是将局势升级,把美国拖下场,帮助自己解决岌岌可危的安全局势。经过80多天的加沙之战,以色列军队的真正实力,显然没有他们一直宣称的那么强。因此,以色列需要美国下场,帮助他们解决「安全问题」。

第三件事,以色列空袭叙利亚首都,造成伊朗高级将领死亡。据环球网报道,在12月25日,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空袭,伊朗革命卫队在叙利亚的负责人穆萨维身亡。

叙利亚军事专家土耳克·阿勒哈桑认为,以色列此次空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巴以冲突扩大为覆盖整个中东的区域性冲突,然后再寻求停火,给自己「挽回颜面」。他还提到了戈兰高地,认为以色列军队可能在叙利亚领土发起军事行动,进一步挑动局势升级。

对以色列的做法,伊朗方面极度愤怒,因为遇袭身亡的穆萨维身份不低,他是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亲密战友」。伊朗总统莱希已经公开表示,要让以色列为此付出代价。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更是表示,「特拉维夫面临艰难的倒计时。」从这些表态看,伊朗及其主导的「抵抗之弧」,很可能直接下场,对以色列实施「强力回应」。

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到,现在的中东局势,已经乱成了一团,冲突不只在加沙地带发生,还蔓延到中东其他地区。

事实上,在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前,中东格局已经类似三国演义了,三大势力在这片土地进行激烈博弈。一是美国势力,其在中东的代表就是以色列;二是抵抗之弧,这是一个伊朗主导的体系,成员有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叙利亚政府军、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等;三是海合会,领导者是沙特,成员包括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不过,卡塔尔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与三方势力都说的上话,已经「事实上中立」。

从三方势力的情况看,抵抗之弧的战斗力很强,而且与海合会有过直接交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胡塞武装与沙特联军的8年战争。当时,胡塞武装使用了狙击作战、地雷和路边炸弹袭击、反坦克导弹突袭等手段,将沙特主导的多国部队打得丢盔弃甲。在2022年,沙特只能选择停火。至于以色列,在巴以冲突爆发前,他们已经深陷抵抗之弧包围中,战略空间几乎没有。从这些情况,就能看到为什么在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没有多少存在感,因为他们跟哈马斯就不是一路人。原本美国计划让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将美国势力和海合会联合,但失败了。

现在,以色列只是对付一个哈马斯,就陷入了巨大困境。在红海,美国对付胡塞武装,还要组建多国舰队。然而,美国的多个盟友不给面子,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已经选择退出。可以看到,抵抗之弧的声势非常高,局面正在倒向他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