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爆发新一轮危机,这意味着巴以冲突已经失控,并开始外溢,而这种外溢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之所以说冲突已经失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失控。 自战争开始起,美国就一直在劝说以色列不要扩大规模,但以色列却是置之不理。前不久的联合国安理会草案表决中,美国亮明态度投下弃权票,未再阻止涉巴以冲突决议草案获得通过,但以色列直接表示拒绝执行。
二是,巴以冲突的大规模外溢。 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穆斯林国家尤其是什叶派武装对以色列的憎恨和武装骚扰不断加剧。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民兵组织兵分2路,从北部的戈兰高地和东部对以色列本土发射火箭弹袭击。
巴以冲突
位于红海交通要道的也门胡塞武装,也掀起了对红海商船的袭击封锁行动。除此之外,美国在中东的多个军事基地也相继遭到大规模袭击。
之后在12月25日,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军事顾问、伊朗革命卫队重量级人物穆萨维被炸身亡,伊朗表示肯定会让以色列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标志中东局势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政客新闻网站就直接表示,不管美欧是否承认,中东地区已经处于现实的战争状态。 如果这场战争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发展壮大,这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一个致命打击,美国的中东利益也将由此受到冲击。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这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人一直要求拜登政府在中东地区采取一种更加强势的态度,以捍卫美国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
实际上从巴以冲突爆发到现在,已导致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处于升温状态,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和巴勒斯坦接壤国家首当其冲,反对以色列的声音高涨,之后逐渐蔓延到伊朗和红海地区。
美国越来越缺乏对中东局势的控制能力,尤其是一旦伊朗决定利用各种武装组织对美军基地和以色列展开袭击报复时,那么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利益将遭受重创。
因此,美国智库成员克罗普西表示,自美军全面撤离伊拉克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和现实之间已经存在脱节,如果美国想要重新挽回这种战略颓势,美国必须要加强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新一轮的中东战争,将会是对美国最坏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国家正在发出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声音,就连已经加入北约的土耳其也是如此。
12月27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一场活动中表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平民的袭击行动,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没有任何区别,并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比作了希特勒。
埃尔多安还强调,内塔尼亚胡得到的支持甚至要高于希特勒,他得到了欧洲的支持,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用这些支持屠杀了超过2万加沙地带手无寸铁的平民。
在这种中东穆斯林国家反对以色列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若得不到妥善处置,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美国目前已经没有能力在中东发动新一轮战争,无论是财政和经济都难以承担。除此之外,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纠葛又十分复杂,既需要保持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以留下一块将美国势力向中东延伸的跳板,但是美国又十分需要保持与中东产油国家的友好关系,毕竟「石油美元」的根基在中东。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单方面支持以色列,还是支持阿拉伯国家,都会使美国的中东战略受损。拜登政府正是意识到了情况不对,若战争继续下去,对美国而言并无好处,甚至还很不利。因为失控的中东局势,将会破坏美国数十年经营起来的中东均势。
目前对美国而言,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以最快速度结束这场冲突,及时止损。
所以在12月27日,美媒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下周再度访问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分别与以色列、约旦、阿联酋、沙特以及卡塔尔举行会晤。而这已经是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布林肯第三次到访中东。布林肯此行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和谈,早日结束巴以冲突,只有这样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才能得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