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繁花】:很王家卫

2023-12-28新闻

电视剧【繁花】,从王家卫十年前买下金宇澄的原著开始,就吊足了整个行业、各家媒体和普通观众、家卫粉丝的胃口。正如辛芷蕾剧中角色李李的一句话:「做天下生意,吊四方胃口。」四年制作,【繁花】首播,咱们就来浅谈一下,这「四方」的胃口,如今有没有被满足。

【繁花】剧照

首先是电视剧行业角度,【繁花】从美术到摄影,从导演调度、剪辑节奏到演员表演、服装造型,给足了专业震撼。

自电视剧行业被「资本热潮」淘洗几轮之后,一个剧集几个亿投入,早已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噱头,但真正一拿出来,就让人觉得钱花得值的,少见。【繁花】做到了,一眼看上去就晓得:钱,没白花!四年,没白等!每一个镜头都是电影质感的,每一帧都可以截出来做桌面。为什么【繁花】的试映会是在电影院放映,因为大银幕更能体现它的精致。

但是,这种刀锋上的美感,除了王家卫,还有几个剧集导演能做到呢?从正面角度讲,对于电视剧行业来说,【繁花】是扩充了剧集创作的审美,而这几年,试图扩充国剧审美的作品不少,比如【漫长的季节】,比如【繁城之下】,但他们的创作方式与创作节奏,尚在电视剧创作范畴内。【漫长的季节】是2021年12月22日开拍,到2022年4月7日杀青;【繁城之下】2022年3月31日开拍,同年6月10日杀青,而【繁花】用了四年。

都说慢工出细活,但太慢,也要命,对于平台和资方来说,王家卫值得等,但王家卫只有一个,大部分国产剧创作者依然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拍七八页纸,而不可能像电影创作那样一场戏一场戏的打磨。所以,王家卫确实打了个电视剧美学上的「样」,而这个「样」能否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创作经验,尚打一个问号。

【繁花】剧照

目前看来,该剧回本是一点问题没有,中插广告多不说,植入广告竟也被细节控王导拍得美轮美奂,进贤路小店里的雅诗兰黛面霜口红,都拍得足够大片。另外该剧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已超过26000,如果【繁花】能大爆,行业是否会愿意给电视剧创作者更充分的打磨作品的时间?更自由的创作可能性?就像整个行业对王家卫那样慈祥包容?我看不一定。但电视剧从业者们确实可以好好学学王家卫,不光要打磨作品对得起观众,还要对得起投资人和广告商,花钱要花得负责,赚钱要赚得良心。

【繁花】剧照

也有比较喜爱【繁花】原著的观众提出:「如果放下原著【繁花】,那么电视剧【繁花】还是很不错的。」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因为剧版【繁花】确实改编度极大,书里对于场景描写不多,90年代的声色犬马,灯火斑斓主要通过流水席上的对话呈现,沪语对话中见秋波暗送,锋芒回味,如果说原著是一碗弄堂市井里的泡饭,剧版确实是黄河路上的鲍鱼龙虾,市井生活味淡了,年代传奇味重了。但这也许不是坏事。

可以说,剧版【繁花】不再是上海的生活况味,而是一部奋斗史、奇观史。这样的改编,在笔者看来是成功的,因为小说【繁花】的美,是语言文字之美,故事让位给语言本身,意趣斐然,但专供阅读,难以影像化,剧版能将故事和人物重新提到叙事的核心位置,很不容易。

对于普通观众,尤其是上海之外的全国观众来说,奇观和一个人的奋斗史当然是更具可看度的,「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繁花】剧照

最后再说说家卫粉丝。王家卫自出道起,就靠个人风格,积累了大量文艺片爱好者粉丝,家卫粉们虽然没有现在明星粉的战斗力,但大多有他们对家卫的固定期待,比如美学风格,比如人物调性,比如大量旁白的「味儿」。【繁花】,很王家卫,粉丝们可以放心。

但电影和电视剧依然有其媒介形式上本质的不同。王家卫的作品中独特的美学风格,是服务于影院的大银幕的,【繁花】若是在影院看,视觉体验比电视机、电脑、手机的小屏幕上看,加成两倍不止。

而电视剧的叙事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叙事要求主线清晰,叙事尽量不要来回切换。倒不是说服务于观众看剧时的「下饭心态」和倍速习惯,毕竟,好的剧也应该认认真真地看;而是复杂跳跃的叙事方式,考验的是观众的专注力和理解力,一个90分钟的电影,可以在叙事上自由出花儿来,观众出影院慢慢回味解读,妙趣横生,甚至如今一些周更的精品短剧,也可以玩这种叙事上的精致复杂。

但长剧集三四十集,每天更新,一周看两小时王家卫是享受,每天两小时,「30个钟头的电影,吃不消」,一位85后上海人、王家卫老粉叹道。当然,笔者觉得变的是这位老粉,不是家卫,家卫还是那个家卫,只是时代几番淘洗,老文艺们现在还有多少细品文艺的时间精力心情,难说。

【繁花】的1990年代很美,风度翩翩,昂扬潇洒,情义千金,风云际会。能在小荧幕上欣赏到大银幕的美感,希望你能细品。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