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印度办工厂赚点钱,简直是「刀头上舔血」。
近日,外媒消息称,继冻结小米48亿资产后,印度再次对vivo印度公司出手了: 以公司内部的CEO、CFO为首,抓走了多名高管。
印度这次行动是突袭动作,据悉,vivo印度公司没有察觉到任何消息,所以多名高管被带离岗位之后,其公司是否还能正常运作,接下来的发展很可能会不受控制。
事实上, 早在今年10月,印度方面就已经突袭过vivo印度公司一次了, 谁能想到,当时的调查还未结束,现在已经卷土重来……
甚至,印度方面两次突袭,给出的都是同一借口「洗钱」。咱也不知道, 「向中国汇款6200多亿卢比(532多亿人民币)」 ,为何能和「洗钱」联系上?
当地时间12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密切关注。支持中国企业合法维权。
「出尔反尔、巨额罚单」
vivo作为中国企业,在印度开工厂,其在中国和印度企业之间有资金往来,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直以来,印度方面都在鼓励外国企业入驻,为了招商引资,他们持续推出诸多 投资优惠政策、以及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措施 。
再加上印度的人口基数也很可观,与我国基本相差无几。既然本国的「蛋糕」竞争如此激烈,企业家们自然转变策略, 一致对外开辟新的市场。
仅就中国的手机市场而言,近些年的发展几乎已经趋于饱和。于是,各大企业为了增加创收,开始把目光转向印度市场。
华为、小米、vivo、OPPO等技术企业,纷纷在印度开设代工厂,不仅其 廉价的劳动力 让国人视若珍宝,包括其 大幅空白的消费者市场 ,也让人惊喜不已。
得益于印度方面推出的诸多福利政策,这些企业家们在前期确实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怎么可能想到,印度的政府竟然也有出尔反尔的一天?
而且,印度的「出尔反尔」颇为高明,他们不直接「伸手要钱」,而是 随便寻一个借口,然后甩出一张「巨额罚单」 。
此种手段看似无赖至极,但放在唇枪舌战的国际层面,却属实好用。因为只要能替本国争取利益,任何牵强附会的理由,都能被他们冠冕堂皇的润色成正规的文书。
印度这一招可谓屡试不爽,不仅是中国的各大技术企业, 美国的苹果、微软、高通等企业, 早期也上过印度的当;
以及 「多年老友」俄罗斯 ,俄罗斯和印度的联系从上个世纪就很紧密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合作展开,普京明显开始不耐烦了。
印度的货币卢比在国际上地位一般,但在饿、印的诸多项目合作中,莫迪都坚持用卢比结算,普京甚至表示「再不济可以用人民币结算」,但终究拗不过莫迪。
手里堆着几十亿的卢比,却花不出去,也难怪普京焦躁了……
可以说,在印度开代工厂,但凡有点起色的,几乎都被「突袭」过。细看的话,简直是一部血泪史。
近2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印度政府嗅到味道后,立刻放弃先前主要针对美国外资企业的方向,现在主要就是瞄准中国企业。
而且,不仅是华为、小米、vivo等这样的头部企业,包括中游、下游的各大连锁企业,也或多或少被安上了 「莫须有的罪名」 。
后记
针对印度的「突袭」行为,vivo印度公司表示先前没有任何征兆,接下来将 聘请专业的律师团 ,来认真对待这次「污蔑」。
中国有一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或许眼下,印度凭借此举,获得了巨额的收益,但看待国家经济,我们必须具备长远目光。
印度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把中国企业往外推,仅通过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就能发现我们也不是被任意拿捏的软柿子,希望日后印度再次下手时,能做好承担我们反击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