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一个不看书但是非常喜欢思考的人,他的思考有价值吗?

2023-01-25新闻

只要去思考,思考的结果都是有价值的。

思考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任何价值。

思考之后的反思,反思之后的改变,改变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结果,才对我们的人生具有价值,才能滋养我们的人生,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思维,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人生的方向。

思考的闭环

不管读书与否,只要认真思考反思,都是有价值。

只要思考,我们体内就会爆发出一股惊人的力量,去对抗外界那些杂乱无章的思绪;

这是基于心理学研究理论得出的,因为思考的过程,就是开启元认知,自我审视,自我进步的过程。

如果不能自我审视,就会和周围的人一样,天天充满抱怨,天天活的很累,生活看不到希望。

当我们一旦开启元认知,能够自我审视,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时候,我们的心智模式就会不一样,理智脑就会占领制高点,进而控制我们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总是充满各种抱怨呢?

从脑科学的角度说,还是因为我们的理智脑没有控制行为,行为模式总是被情绪脑所左右,然而情绪脑又总是目光短浅,急于求成,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经常被情绪脑所左右,失去理智的判断,做出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甚至愚蠢的行为。

说话做事,每个人都会,但是如何更好的表达如何更恰当地去做事情,好像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因为我们的语言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影响了我们做事的心智模式,这种心智模式和思考方式进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改变着我们的人生方向。

遇到问题,能解决就解决,这是能力。

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坚韧。

很多人在能力上就已经输了,更别谈坚韧了。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是这个社会最强的负能量,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勇气,失去承受的坚韧。

抱怨的害处不在于浪费时间,而在于它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失去挣扎的勇气,失去承受的坚韧,更会让我们放弃对自己人生的探索研究。

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吧,它会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活的更自由,而不是总是活在内耗和自我压抑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面对任何的困境和挑战,当我们开启元认知,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反思自己,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最终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不是外在的环境变了,而是我们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转变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应对能力也会变得不一样,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持续进化升级,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进而会做出相应的不同选择,而选择恰恰是我们人生拉开差距的跳板。

当我们拥有了更好的人生选择和人生方向后,我们的能力就会不由自主地凸显,我们就能看到更美妙的人生风景,不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我们都能更好地应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更优策略,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

成长重要吗?

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我们成长了之后,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

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选择。

我们一生努力奋斗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好的选择,拥有更多可能创造财富的机遇。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能够果断抓住机遇,实现人生的跃迁。

其实,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不是性格,而是心智。

那么,究竟心智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与智商不同,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

许多人的心智仍处于未开启的状态,我们常看到所谓的「聪明人办傻事」,其原因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心智未开启。

他们即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也会振振有词——绝非强词夺理,而是义正词严。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道理明明非常正确,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由于某件事情被戳穿,露出伪君子的嘴脸,而使很多人不再相信那个原本应该被笃信的道理。

这原本是非常朴素而又正确的道理,可偏偏整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唐骏被人揭出老底——他的学历是假的,他可一点都不踏实!

于是,很多人「开窍」了,「顿悟」了,得出的结论是:「再也不相信这种鬼话了!」

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心智一旦开启,就会不断自我积累,最终天差地别。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命运,必须先从提升心智开始。

心智的提升,一共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毫无察觉,此时的行为完全依托本能,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动物本能阶段。

对自己完全的不自知,俗话说就是说话办事不过脑子。

在心理学上,这就是完全依赖本能脑和情绪脑做事,思考问题,根本就不会利用自己的理智脑反思,结果就是做事乱打乱撞,根本没有过脑子。

第二个阶段,随着我们的不断成熟,慢慢开始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会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凡事懂得思考和反思,这个阶段叫自我反思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他不再抱怨外在的人和事,开始全方位地反思自己,列宁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反思时,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开始。

第三个阶段,逐渐的接纳自己,减少内耗,心态趋于平和稳定,自我和本我没有对抗,我们管它叫做掌控情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基本上不会由情绪来控制自己。

这个阶段的人,会变得非常的理性,一切外在干扰、评价、嘲笑、讽刺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的影响,只会专注地做好自己。

发挥自己的专长,才是这个阶段,自我进化成长的结果,只有不断专注于自己的强项,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获得更大的人生发展机遇。

第四个阶段,经过长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之后,行动力开始越来越强,加上时间管理和心态管理,会变得越来越自律,有大脑意识来控制行为,异常的专注,而行动时,会用行动来验证自己的思想,执行力超强,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知行合一。

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执行力超级强,遇到任何的困难和阻碍,他们都能够去不断面对,不断去解决,进而获得能力的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

第五个阶段,进入极致专注的状态,对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进入完全忘我的状态,这个阶段的人,会迸发出超强的领袖智慧和魅力。

第六个阶段,生命力创造力逐渐地增强,内心会不断涌现出慈悲,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利他之心涌现。

第七个阶段,开悟觉醒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他会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然后专注、恒久、为之奋斗一生,真正知道了我是谁?真正明白了我从哪里来?想好了要到哪里去?

只有将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升级,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人生。

况且,心智这个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

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幅增长。

于是,心智可以发展,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怎么可能封顶呢?

然而,反过来,如若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那么心智的发展就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所有一切人生跃迁的前提,都是需要基于我们对于人生未来规划的思考和反思,当我们反思自己,开启心智的时候,对每一次精准分析后的选择就会和前面的模式不一样,行为模式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只有不断坚持,努力改进我们的心智思考模式,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获得更多的财富,赢得更多的尊重,获得社会的认可。

那么如何让我们更高效地提升自我,争取更多的选择呢?

那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极致的专注力。

集中注意力,是我们学习效率提升的最大破译密码。在心理学上,把这个叫做心流体验。

心流恐怕是积极心理学领域最破圈的一个概念,它的提出者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米哈里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了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心流理论。

那什么又是心流呢?

心流就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当你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你的眼里只有当下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信息统统不能干扰到你。

在心流状态下,我们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失,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的充实,几个小时好像缩短成了几分钟一样,几分钟又好像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处于心流状态下的人。

处于心流状态下的人,他们精神饱满,做事认真果断,工作效率极高。

只有在心流状态下,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加幸福。

其实,心流和幸福密不可分,在我们人类看来,心流就是幸福的终极体验。

为什么说心流又是幸福的终极体验呢?

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难以逃脱精神熵的影响。我们的心智总是趋向于失序,而心流会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帮助我们超越生理欲望的驱使,摆脱社会规则的控制。

心流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概念,它可以运用于实践,帮助我们改善生活。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地设定目标、调整难度、设定挑战,来让工作变成有趣的游戏。

在休闲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和他人共享目标,在集体生活中创造出心流体验。

所以,要想进入心流体验,就得花心思去投入、去研究,然后才能享受到它的乐趣。

那么如何让心流理论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呢?

需要我们把工作转化成游戏,现代的成年人体验到心流,大多就是在工作当中。

这是因为工作和游戏其实非常相似,和游戏一样,工作也有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交出的成果也会收到上级和同事的意见。

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工作中创造出心流,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呢?

米哈里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改造工作,让工作更像是一场游戏。

第一,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目标,在上级的要求之外,给自己的工作赋予额外的意义。

第二,我们需要主动调整任务的难度,把大而复杂的任务拆解为几个可控的小任务。

第三,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通过给自己设定有趣的游戏,我们就能在面对无聊任务的时候也能保持十足的干劲。

当我们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时候,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的认可,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有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后,我们才会感觉到幸福。

因为持久的幸福才是幸福的真实水平的反映,假如我们把幸福想象成一条河流,持久的幸福就是这条河流真实的水位高度,而短暂的幸福就好比风浪,只会让河面在水位线附近上下波动。

一顿美味的饭菜、一部好笑的戏剧、一束鲜花、一句好话,这些都是暂时的幸福。

它们只能给我们带来稍纵即逝的情绪波动,高兴一会儿,很快情绪就会回归平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一种普遍的心理机制,心理学上称之为「恒温仪效应」。

因为「恒温仪效应」的存在,追求幸福的人就好像在跑步机上持续地奔跑,不断地付出努力,取得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但是幸福感却始终在原先的水平上来回波动。

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提升幸福感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对过去学会感恩和宽恕,放大过去的美好,消除痛苦的回忆,对过去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达感谢,客观地描述事实。

其次,对待当下,我们要放弃容易获得的愉悦感,要追求难以获得的满足感,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当下的幸福。

最后,对待未来,我们要保持乐观,要对自己悲观的想法进行自我反驳,减少内耗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吓唬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就是悲观主义者,总是觉得自己可能会做的不够好,会出现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导致不好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往往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向去发展的,总是会千转百回,曲折离奇,最后的结果总是超出我们的很多想象。

因此,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有能不断反思总结,不断自我激励的斗志和勇气,不断冲破现实的束缚,追求未来的成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习惯和做事风格,达成人生的目标。

生活的底色不就是这样的吗?

当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积极乐观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就变得越来越小,就能不断获得成长,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

假如我们一味地抱怨现实生活的不公,关注别人的错误,就会让我们更加痛苦,进而导致自己被困在了负面情绪的泥潭,无法自拔。

与其痛苦地活在当下,不如积极地面对生活,积极地面对未来,把未来当成我们人生的不断历练和挑战,不断地去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策略,积极地处理问题,我们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进而获得能力的成长。

李笑来老师总是鼓励我们活在未来,其实活在未来的思想就是用未来的方向指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更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用未来的手段和路径来要求当下的自己,改变当下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完成升级进化。

只有当自己升级进化了,自己就会远离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就会远离那些抱怨的人,远离负能量的环境,进化到更高的层级。

当我们完成进化了之后,就能思考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待问题就能穿透历史的周期,能看到更多的未来发展趋势。

活在未来的思想指导现在的行为,这是一种大智慧,也这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形成知识的内化,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塑造自己,改变自己,不断提高。

当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悲观地活在当下,消极地对待问题,只能让我们永远都活在当下,永远被困在当下的枷锁牢笼中,根本无法挣脱,根本无法去获得成长的机会,进而失去了成长的途径,失去了奋斗的机遇。

长此以往,人就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既渴望突破和改变,又担心改变后的一切不顺利,处于犹犹豫豫的阶段,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导致自己无法跳脱出当下的困局,更不能清楚地思考未来了。

因为只有用思考未来的方式规划现在的行为,规划现在的脚步,我们才能走的更远,跑得更快,这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想问题,做事情的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进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

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是看到解决问题之后自己获得的成长和进步,总是期盼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样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但是很多人都是固定性思维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努力了也没用,付出了也没有什么提高,不断陷入恶性的循环中,难以自拔。

人生除了选择之外,什么又最重要?

成长最重要。

而所有成长的路径只有一条:学习和积累。

有意义的人生中没有什么比成长更重要的了,硅谷有一句陈词烂调:创业就是成长,没有成长的创业就不叫创业。

生活也一样,没有成长的生活就不是有意义的生活。

所有的成长都是基于思考分析以后所做出的选择,当我们成长升级了以后,我们的理智脑就会越发的强大,我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强,当我们理智脑强大之后,它会将自己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情绪脑和本能脑,并逐渐将知识内化。

当我们体会到知识内化的效果后,我们就进化成为了另外一个物种,就拥有了飞翔的翅膀。

飞翔起来的鸟儿视野就会开拓,飞翔起来的鸟儿就会拥有无限的渴望,飞翔起来的思想就能穿透历史的周期,进而拥有更广阔的生命旅程,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我们拥有广阔的视野,当我们拥有了非凡的眼界,我们就会不断进步成长,不断开拓人生更精彩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工作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发挥潜能最大的场景,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心流模式,进而感到人生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

人都是喜欢屈于安逸和懒惰的,所以,当我们能够不断战胜自己的懒惰,战胜自己的安逸,我们就能不断取得成功,不断取得进步,进而在工作中成就自己,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机遇。

因此,经常思考问题,经常运用大脑来反思总结,大脑就会变得越来越灵活。

经常思考问题,能让我们逻辑清晰,对每件事情的本质认识更透彻;

经常思考问题,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对待每件事情都能从容应对,不会受当下思维的困惑;

经常思考问题,能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找到不断成长的优质方法论,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战胜困难,迎接更多的人生挑战。

哲学家尼采说过:「我们不能被人们的心理波动所驱使,错误地判断事物是否重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我反思的能力,万事万物都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学会深入研究,哪怕受到外界再多的干扰,也要坚持自己的主见。

思考的本质就是自我不断反思,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当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时候,我们大脑就会切换到监控模式,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我们的错误问题上面,而不是集中到我们的正确问题上面。

针对于很多有主见的人,他们只所以能够态度坚决,做事雷厉风行,果断决策,归根结底在于他们的自我反思效率极高,他们总能发现自己思维盲区的错误之处,并且及时改正自己的问题。

现在脑科学已经证明,冥想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高效的大脑体操。

当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开始自我冥想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我们的呼吸上面,偶尔会走神,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走神了之后,慢慢地拉回注意力。

进行均匀地呼吸,呼吸越自然越好,注意控制呼吸的节奏,我们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能感受到呼进来与吸出去的空气状态。

吐出来的是「压力和烦恼」,吸进去的是「契机和希望」。

刚开始时,注意力不会持续很久,但是随着我们训练的深入,呼与吸会越来越顺利,进而带动大脑的驯化。

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能盲目地追随大流,追随趋势,被周围环境所迷惑,而是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去做选择,这也恰恰就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大脑主宰着一个人所有的思想,思维是否活跃,取决于他是否经常用脑思考问题,只有经常思考,经常锻炼,我们的脑力才能不断变强,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变得更强。

思考,是训练我们大脑潜能的最有力方式。一个人若想取得进步,若想找到取得进步的方式,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的过程就是大脑自我进化的过程,从原始人类到现代文明,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存下来,无一不是善于思考,不断探索成长的人。

经常思考就是给大脑做保健体操,天天锻炼大脑,驯化大脑,理智脑就会得到成长,元认知能力就会不断变强。

然而大部分人连最基本的思考都是做不到的,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还有一个理智脑的存在。

很多人本身就没有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可能去找到现实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由于没有探索问题本源的能力,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只能成为一个看问题做事情浮于表面的物种,注定成为普通人,因为你根本就不具备戴着眼镜看问题的能力。

然而有极少数人他们是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的,一个问题总是要想尽各种办法弄清楚,要是弄不清楚他们就会很难受,虽然那种难受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就是很难受。

弄不明白就急的跳脚,搞不清楚就寝食难安。

只有想尽各种办法弄清楚搞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他们才会感觉到真正的解脱。

善于思考的人都是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人,如果你只愿意做轻松的事情,人生就会困难重重。如果你愿意做困难的事情,那么人生就会变得轻松。

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简单的路越走越困难。

思考也是一样的道理,经常不断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背后逻辑的人,都是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想要让自己的生命转移到更高的层次,只有突破现有的舒服区域,尝试着做一些不舒服的事情,我们就能取得突破,取得成功。

舒服的状态会让我们觉得温暖、模糊而安全,但它不会让我们成长。

唯一能成长的时机,就是踏出我们的舒服区域。

从现在开始,每当我们感觉到自己不舒服了,不要退回原来的舒服区,反而要为自己加油,说:「我现在一定是在成长。」不断鼓励自己,然后继续前进。

如果我们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人,拥有强健的性格和心智,我们自然就会在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上都能取得成就。

我们会有能力做出清楚的决定,我们会有能力选择想要的工作、事业或投资领域,而且知道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时刻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进化和成长上面,每天都努力去学习和积累,不断督促自己向有钱人学习,进而才能变得有钱和富裕。

穷人总是被自己的各种的借口阻挡了自己成长的步伐,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最后的人生命运变得很悲惨和凄凉。

但是有钱人会切换自己的思考模式,面对任何的恐惧和困惑都会采取行动,不断让自己成长,在行动中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机遇,不断和现实的各种问题做斗争,进而战胜他们,取得成功。

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他们的思考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探索答案对这些人来说就是刚需,既然是刚需,那就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当我们习惯于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快速地搜索信息,不断地整合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成我们的决策依据,平时的学习就像在收集信息,总结就像在整理信息。

假如我们每天都能学到一些新知识,每天都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我们的大脑就会高度兴奋,整个人都充满了能量。这也是大脑的运转机制所导致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去思考,觉得思考问题太累,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在偷懒,总是想让我们待在舒适区,不让我们走出来。

但是要进步,要成长,就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就要不断逼自己成长,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时间长了,进步和成长就成为我们的刚需,不进步不学习,大脑就会饿,心就会慌。

归根结底,我们把学习进步成长变成了自己的刚需,养成了固有的习惯,这些习惯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思考模式,让我们取得持续地进化。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把持续的学习称之为人生的进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脱离现有的阶层,爬到更高的层次上面去,只有持续地进化,我们的大脑思考模式才会不一样,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说聪明的人都是学习的机器,股神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是学习的机器,他们在自己特定的领域研究的非常深入,他们把学习进步当成了每天的刚需,不断逼迫自己取得突破,不断激励自己时刻成长,让自己处于一个鲜活的人生状态,进而取得现实中的成功。

他们每天都是列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不断思考怎么去解决问题,如果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他们就浑身不舒服,甚至寝食难安。

不管自己看书研究找答案还是上网检索信息进行提炼总结,总归他们就是有很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他们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他们的人生信念中没有退缩两个字,他们认为任何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只要持续地练习,持续地不断改正,那么他们终究会取得进步,不断成长,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更有耐心。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处于人生成长的那一个阶段,自己人生的下一站要如何去努力才能变得更好。

耐心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他们很清楚自己当下的各种问题都是源于过往的积累不够,如果自己现在开始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一天,自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不了解底层逻辑的人,就误以为人家天生就是学习天赋高,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努力了也没用,付出了也是白搭,所以他们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了穷人,过着悲惨的生活,生活在悲剧的世界里。

我们的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连续剧编剧。它会编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根据戏剧和灾难的原则,编织出从来没有发生过、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

作家马克吐温说的好:「我这辈子有过几千个问题,其中大部分从来没有真正发生。」

所以,我们需要持久地给自己洗脑,我们要想各种办法改变我们的命运,假如我们自己困在了永恒的当下,我们就背上了生命的枷锁。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对于人来说就是犯罪。由于当下的自己就是不够优秀,当下的自己能力就是不能达标,所以现在开始积累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不能独立思考的人,他们认为活在当下才是最快乐的生活,他们的脑子里面没有未来,没有人生的规划,所以混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他们经常习惯于活在当下的快乐中,不断享受着美食、衣物,贪婪地对待周围的一切,所有的好东西,他们都想要,这些人注定人云亦云地活着。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成为了他们好奇心喷射的最大出口。

每天坚持刷视频,每天坚持刷圈,每天坚持在网上猎奇各种新闻,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注意力大把大把地浪费掉,消耗着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注定他们活的很累。

善于思考的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活在未来,当下的现状只不过是过去的积累不够,只要从现在开始积累,未来的自己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人生是可以重塑的,他们永远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善于思考的人,总是喜欢研究琢磨各种办法突破当前的困境,不断地研究解决当前的问题,持续地进化升级学习能力,变成了他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最终他们进化成了新的物种,他们获得了别人没有的资源和财富,进而走向了成功。

挣钱的手段永远都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探索的过程就是持续思考,反复研究琢磨的过程,只要你肯去研究,只要你肯去钻研,你怎么能不进步,怎么可能不会成长呢?

什么叫做人生的目标?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

什么叫人生的规划?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

拥有航行目标的船,永远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拥有规划蓝图的人,永远不会懒惰怯懦的躺平。

生活是自己的,你活在当下,你就被永恒地困住,你活在过去,你就永远地活在悲剧中。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人生呢?答案明确而唯一,那就是活在未来。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只有活在未来,才是我们人生唯一的出路。

活在未来的人,都是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人,都是对自己的生活信心满满的人,持续地努力,不断地成长就是他们的自我进化方式,他们永远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面,他们永远不断向前取得进步,进而迈向成功。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5%的人在思考,10%的人假装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愿死也不肯去思考。

最终的结果是5%的人成了有钱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85%的变成了普通人,还有另外10%的人游离在中产阶级水平。

为什么人和人在思考能力上面会惊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究其原因,就是少部分人才是那些善于思考,不断探索的物种,由于他们积极探索,不断研究,不断通过所谓的冒险来创造人生的更多可能。

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持续升级了,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变得更有意义,他们最终成为了有钱人。

能独立思考的人,他们拥有了无限的潜能,能够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小平爷爷都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持续地进步成长才是我们人生的刚需。

没有成长,我们就会被永恒地困在了当下。

没有成长,我们就没有突破当前困境的力量。

没有成长,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懦弱和胆怯。

在善于思考的人眼里,当下所有的困境都不会阻止自己成长,当下所有的问题都不会阻止自己停滞不前,他们永远盯着自己的成长看,他们每天的痛苦是自己不能够成长。

他们的人生格言是:不成长,勿宁死。

优秀对于善于思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习惯,就像很多人习惯了到点吃饭,到点睡觉一样,他们只不过是把这种成长的状态变成了一种习惯而已。

习惯到底有多重要呢?

有人说过,人生就是由无数的习惯组成的。

其实习惯就是运气的母亲,我们不要羡慕那些有好运气的人,很可能是他们有一些好的习惯。

能独立思考的人,他们都拥有一些非常好的习惯。

他们每天都早起学习阅读,他们每天都不断反思,他们都追求人生持续地成长,他们都对人生充满了无限的渴望。

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里面,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挡自己实现梦想的,他们渴望自己变得更优秀,渴望实现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华丽蜕变,他们时刻保持着学习和进步,他们在任何逆境中都能够获得足够突破自我的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站在金子塔的顶端,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问题的高手。

他们每天都在探索如何让自己成长,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取得进步,对于他们来说,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就是自己的习惯,就是自己的刚需。

不善于思考的人,得过且过的活在当下,他们的内心没有冲动,他们的内心没有渴望,他们没有动力去探索未知的自己,他们觉得只要当下快乐开心就好。

他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能看到一堆砖头,看到任何事物都是鸡零狗碎的现状,享受当下舒适美好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刚需,他们没有走出困境的野心,也没有重塑自我的动力。

自然而然,他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未来自己改变之后的状态,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现状的勇气,对生活也没有激情,对追求梦想中的自己没有任何的渴望。

俞敏洪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过贫困的生活,一个人可以过孤独的生活,但是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渴望的生活,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向往的生活,这种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是我们不断走向成功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俞老师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每天都是时刻处于学习进步的状态,他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激情,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渴望,他要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些话,咋一听,都是浓浓的鸡汤味道,但是朴素的哲理背后都透着不一样的底层逻辑。

从表面上看,好像内心的变化才导致了善于思考的人追求进步和成长,但是我认真研究了心理学才知道,原来当我们内心充满信心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面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滋养脑细胞的生长,不断地学习进化,大脑的神经元细胞才会不断地链接成长,进而形成知识结晶,储存在我们大脑的基底核里面,形成了习惯。

所以,让自己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让自己养成不进步就难受的好习惯,让自己养成善于管理金钱的好习惯,生活就会变得不断美好,自己的成长动力也会变得更加充足。

很多人天天都在研究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但是有极少数人喜欢研究琢磨为什么自己会成长的底层规律。

以前的我也是很低级的物种,只能看到事物表象的物种,压根不懂什么叫做底层的逻辑。

但是,随着读书越来越多,知识的链接越来越密集,体系化的知识就不断呈现,框架的概念在大脑里面也初见端倪,不断追求成长也成为了必然。

我要成为人群中欢乐地学习进步成长的人,脑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快乐地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能促进大脑潜能的激活,随之而来的是,大脑变得越来越灵活,思考问题也更加逻辑清晰,思维也更敏锐聪颖,创意层出不穷,似乎进入了开挂的人生。

在我不明白这些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之前,我是一个低端的物种,在我学习研究琢磨清楚这些知识之后,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在进化到了新的自己以后,再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好像挺傻的,会有泯然一笑的惬意感受。

脑科学研究表明,不断学习思考,我们的脑力就会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强,自信心也变得越来越足。

而一个人的自信,是他未来走向成功的最佳法宝。

没有自信的人,永远活在自以为是的人生之中,没有自信的人,永远只羡慕别人的美好。

永远只欣赏别人的成功,而不去探索别人背后是如何思考问题,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不在于他们的富有外表,而在于他们永远追求优秀的品质。

这些品质才是构成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现实成功的发动机,因为这些品质是刻在他们骨子里面的,这种时刻探索问题本源的能力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的结果是善于思考的人,都能够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最终成为人群之中的佼佼者。

人群中剩下的那群不善于思考,没有分析总结复盘提炼能力,也不敢冒险的人最终自然而然就活成了普通人。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世界,不仅仅在历史上确定无疑地多次证明给我们看,而且在当下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二八法则定律,也叫做2080法则,幂次法则。

这个法则只要在有人群聚集的区域,都会发挥着惊人的效应,影响着社会发展前进的脉搏。

明白了这些底层的逻辑以后,我们做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我们会变成特立独行且正确的物种,变成了勇敢自信,激情满满寻找生活希望的物种。

第一部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会思考?

世界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曲折蔓延的,世界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淘汰掉那些不善于思考,懒惰的人,让那些积极思考,善于探索的人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的人必然成为最优秀的那批人,只有他们才配的上且有资格站立在趋势发展的潮头浪巅。

新东方的老板俞敏洪老师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思考也是一种习惯。

可以肯定的是,优秀的人一定是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众多的人群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无穷无尽的马拉松,马拉松不在于我们跑多快,而在于我们坚持跑多久。

在不断奔跑的过程中,思考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变速器。

有些人就只知道埋头拼命努力向前跑,从来不会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变速前进的渠道,是不是还有其他加速前进的方法。

但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就会发现汽车,高铁 ,飞机✈️等更加超速的工具,能够助力自己跑的更快,坚持跑的更久。

在每天坚持奔跑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但是很多人就是不具备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追根溯源的挖掘知识本源的精神。

他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看不透问题的内在底层逻辑规律,更别说看到更长远的趋势和发展周期了。

就像我们买股票一样,很多人仅仅只观察到股票涨跌的K线图,根本看不透一只股票长远的发展周期,所以每天在股市的追涨杀跌中博弈,妄想通过一次大手笔的投资,获得永久翻身的机会。

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他们赔的血本无归,他们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而那些能够看透趋势和周期的高级投资者,他们看中的是一支股票的长期价值,追求的是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

那些追求长期收益的高级投资者,他们必然是看透了股票涨跌背后的底层规律和趋势,必然能够做出异于常人的正确判断,做出异于常人的选择,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他们获得的收益也更高。

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他所做的投资都是长期有价值的投资。

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并不会产生收益,但是长期的价值能够产生收益,不仅仅是收益的问题,而是翻倍翻倍再翻倍的问题。

所以,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不要追逐短期的利益,追求短期的诱惑,而是要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长期价值上面。

寻找那些事情是具有长期价值的,这些价值不仅仅让自己受益还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样的话,你必将赚到属于自己的回报。

这个回报肯定不是当下就直接反馈给你,但是只要你的方向是对的,只要你不断坚持,你未来必将赚到。

所以,人群中惊喜地出现了两拨人,一类是智者,一类是普通人。

智者思考之后的方法论被称为智慧箴言,而普通人思考之后的方法论被称为人生经验。

不管是智慧箴言还是人生经验,都在无一例外地指导着我们前行,只不过更聪明的人把自己的方法论传播的更广,卖的更多。

而书籍就是记载这些智慧箴言和人生经验的载体。

每一本书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来与我们相见的,就像一个小孩的降临一样,都是带着特殊的意义要和这个世界进行对话。

只不过智者把思考之后的结果出书立传,传播的更广,卖的更多,他们希望利用这种方式帮助更多的人打开当下困境的枷锁,拿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而书里的知识就是承载着这种特殊的使命和我们每个人见面的,虽然谈不上每一个知识都对我们有用,但是这个知识只要我们反复品味,不断思考,我们终究能够揣摩出这个知识的长期价值。

所以,读书就是我们对自己长期价值的投资,虽然这种时间的投资,短期来说,很难有收益,但是长期来说,他们的收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读书不仅仅是最廉价地接触智慧箴言的方式,还是一种快速获取体系化知识的武器。

因为体系化的知识才更有助于我们全方面了解一门知识的全貌,看到整个地图,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找到撬动类似问题的杠杆。

例如:为了培养每天4点早起读书写作的习惯,我就反复思考如何攻克这个习惯呢?

简单地定闹钟,逼迫自己好像都是无效的,因为闹钟仅仅只是起到提醒监督的作用。

而我思考之后,能不能给早起这件事情赋予特殊的意义才更有价值呢?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赋予伟大特殊的意义之后,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化地去思考研究进行改变,帮助我们主动去取得进步。

经过思考,我对早起这件事情赋予了以下重大的意义:

【1】凌晨4点早起,是对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的致敬,因为科比是我的精神偶像。

用科比自律的案例激励自己,自己就具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科比

【2】正面角度去思考。

假如我能早上4点起床,读书写作列学习计划,我能获得哪些进步和成长呢?

深入思考之后发现,每天4点早起,明显就多了3个小时的高效写作时间,而我写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就是在早上。

为什么我这么挑剔早上的时间,因为从丹尼尔-平克的【时机管理】这本书中明白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敢把会议从上午挪到下午,就得蒙受经济损失的程度。

【时机管理】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也是跟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上午出现高峰,下午经历低谷,晚上出现反弹。

所以就会发现早上和上午是我们一个人一天精力和情绪最高峰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读书写作,我们的学习的效率翻倍。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掌握做事的时机可以让我们人生的成长效率事半功倍。

为了佐证早起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好处,我又研究了另外一本专门介绍早起的书籍【早起的奇迹】,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哈尔-埃尔罗德,它的副标题叫做:那些能够在早晨8:00前改变人生的秘密。

本书是哈尔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述,以及对自己人生成功经验的总结。

哈尔原来是美国一家销售公司的高管,销售业绩常年占据公司的榜首,拥有漂亮的女友和美满的家庭生活,但是很不幸由于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身体因为车祸差点瘫痪,大脑新皮质层也受到了很大的损伤,眼看着他整个的人生几乎就要全部在病床上度过了,而且这时她原来的女友也悄悄离开了他,可以说这场车祸是哈尔的人生最低谷。

但是哈尔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信念,他通过努力的锻炼身体让自己重回职场,并且在饱受车祸伤病困扰的情况下,第一年就取得了销售业绩全公司第6名的好成绩,后来他为了让自己远离车祸病痛的困扰,创造性地发明了神奇的早起计划。

也就是这个神奇的早起计划,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个计划是由SAVERS组成的,被他称之为人生的拯救计划。

第一个S代表Silence,代表心静。就是我们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冥想,放空自己的大脑。

第二个字母A代表Affirmations,代表自我肯定,就是每天不断自我激励,肯定自己的努力行为。

第三个字母V代表Visualization,内心的自我演练,就是在内心不断演练自己成功时的状态,用未来的成就不断激励自己。

第四个字母E代表Exercise,代表锻炼,就是要求自己每天早起之后锻炼身体,做几个仰卧起坐。

第五个字母R代表Reading,代表阅读,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阅读至少10分钟,读5-10页书,然后自我反思总结。

第六个字母S代表Scribing,代表写作,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都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行为以及想法,定期复盘。

哈尔在自己制订的人生拯救计划驱动下,不断地突破自我局限,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每天坚持早起去做这些事情,很快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的销售业绩冲到了公司的第一名,他利用业余时间出了一本畅销书,同时又遇到了一位爱自己的女友,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后来他竟然成为了著名的励志演讲家,到处去给那些迷茫中的年轻人带去精神的食粮。

哈尔用自己神奇的早起拯救计划,不仅仅拯救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经历还深深影响了美国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大家纷纷效仿他,早起做事,很多人按照这个计划去改变自己的生活,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和成长。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哈尔-埃尔罗德的这本书【早起的奇迹】,这本书也极大地影响了我早起的动力,驱使我坚持早起阅读写作。

【3】反面角度去思考。

假如我没有4点起床写作,我就会陷入自我责备之中,总是感觉自己经常陷入低能量情绪黑洞之中,导致自己一整天的生活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肯定实现不了自己的长远目标和计划。

【4】侧面角度去思考。

每天4点起床,养成阅读写作的好习惯,不仅仅培养了自己的总结分析能力,长期坚持,自己对待生活也是热情满满。

人生最大的奇迹,就是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这是哈尔-埃尔罗德对自己的梦想激励,为了更清晰地讲明白从认知到人格的改变,特意设计了一张图,解释了我们每个人进化成长的螺旋式发展趋势。

螺旋式的自我成长路径

大家有没有发现,针对一个问题,只要我们多角度深入思考后,我们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上,而是会继续探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逻辑,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肤浅的表面,而是现象背后的底层规律,只有研究清楚现象背后的底层规律和逻辑之后,我们才能运用这些规律,创造现实社会的成功。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自己的书籍【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到,自己工作的原则:优秀想法至上。

那他是怎么践行这个原则的呢?

就是让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做选择题的时候,想办法多角度地收集大家的意见,收集完成之后采用权重占比分配的策略,推导出最科学最合理的选择结果。

他是在用一套思考问题的复杂算法推导出最后的选择结果,得出的选择自然更加科学有效。

因为在脑科学研究中发现,我们人的大脑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不断认识自己缺点并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的自己,还有一个默守陈规懒惰不想改变自己的自我,每次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两个自我经常会打的不可开交。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最终的决定,往往不是基于理智思考的选择,反而经常会受到情绪脑左右,导致我们经常会出现冲动的不理智行为,甚至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等到糟糕结果出现的时候,自己的理智思考才发挥作用,结果就是反思自己的时候懊悔不已。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受到情绪脑的控制呢?

这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具有动物属性的,在人类漫长进化的历史上,情绪脑出现的很早,大约在270万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理智脑出现就要晚很多,在7000万年前人类的理智脑才进化出来。

由于情绪脑进化早的缘故,所以情绪脑在人的大脑中异常强大,大脑经常莫名其妙地就会受到情绪脑的控制,经常会受到情绪脑的影响。

理智脑虽然进化的比较晚,但是它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一个大脑,是我们和动物们区分开来的一个显著标志,理智脑遇到问题后经常会主动思考,认真反思总结,得出一个对自己最正确的行动指南,进而指挥我们的行动。

当理智脑和情绪脑在面对同样一个问题的选择时,总是会出现冲突,打的不可开交。

但是我们人类只有一个脑子,不管那一个脑子占据上风,另外一个脑子就会为其进行服务。

例如:当我们看见别人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就会莫名其妙觉得很饿,这时候就是情绪脑在发挥作用。

但是脑子里面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感觉饿只是自己的贪婪欲望在作祟,自己其实没有那么饿,这时候就是自己的理智脑在发挥作用。

当理智脑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总能克制自己的贪婪欲望。但是当情绪脑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的理智脑就像消失了一样,无能为力。

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才能把我们的理智脑训练的更强健。

以后再遇到问题时,理智脑就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抑制情绪脑的作用,校正我们的行为。

训练大脑这个事情真的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由于思考本身就是极度消耗大脑能量的,所以大脑为了节省自己的能量就不去思考,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理智脑很弱小,常常受到情绪脑的控制,做事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从小我就喜欢研究为什么这个话题,遇到问题总是喜欢思考总结,所以我的理智脑应该来说比较强一些。

经常我会想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

人为什么要吃饭?人为什么要睡觉?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欲望?等等……

然而很多时候总是被别人质疑,想那么多不累吗?干嘛要让自己活的那么累呢?

在以前我是有点迷茫而不自知的,但是自从学习了脑科学的知识之后,我才明白了天天思考这些问题,不断研究,能训练自己的理智脑,让理智脑占据上风,长期下来,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就会提高。

在我看来,思考为什么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就像很多人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一样,宁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主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花再多的精力都是值得的。

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

思考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我们每天遇到不同的问题,总是不断思考认真研究的时候,不仅仅探索出表象背后的逻辑,还能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就是:思考问题不仅仅需要正面思考,也要反面思考,还要每一个侧面多角度思考,让思考问题模式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元的复式算法模型。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只有解题的方法方式足够多,我们才能从更多的解题方法中找到最优解题的手段,达到举一反三的神奇效果。

著名的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需要去研究各个学科的概念,提炼为自己的思维模型,形成自己的复式思考框架。

他总是喜欢去研究各学科领域的精华知识,形成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运用这些思维模型,帮助自己形成这种复式的思考框架,进而帮助自己应对现实变化中的各种问题。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不仅仅帮助自己形成独特的判断,还帮助更多的投资者取得了成功。

成甲就是研究查理芒格思想的人,他为了研究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到处拜师求教,最后总结成了一本畅销书【好好思考】,这本书就是专门讲述多元思维模型的,不仅仅讲到众多的多元思维模型,还教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帮助自己在现实中进行决策。

喜欢研究如何思考,用什么思维模型思考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对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作用很大。

长期来看的话,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对问题的背后逻辑研究非常深入的人,或许在他们的大脑里面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理解和看待世界的体系,我们称之为价值观。

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选择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同样是在一个公司上班的两个人,一个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工作喜欢到处摸鱼磨洋工;

而另外一个人总是积极乐观地去上班,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去公司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为未来的自己蓄力。

可想而知,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能力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导致的最终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

积极进取的人总是喜欢深入地思考,用一种成长型的思维在驱动自己的生活。

懒惰懈怠的人总是不喜欢深入地思考,用一种固定型思维在维持自己的生活。

就好比两个人,一个人一有空就出去锻炼身体,而另外一个总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的体质肯定是有千差万别。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卡罗尔-德韦克就曾经提出了著名的「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的理论。

他将心智模式比喻为一种无形的眼镜,虽然你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但是它却决定了你生活中的样子。

因为内在的世界决定了外在的世界,看不见的底层运转规律决定了我们现实外在社会的成功与否。

如果说心智模式代表眼镜的类型,那么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就代表了他所佩戴眼镜的度数。

望远镜和显微镜所看到的事情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望远镜看问题让我们更有见识,显微镜看问题让我们固守原地,难以脱离当下的困局。

经常用望远镜思维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人,更能看到远处的美景,拥有更广阔的见识,进而做出的选择必然能穿透迷雾,看透周期,预知到未来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思考问题的高手,他们每天戴着望远镜来思考问题,不断去探索研究,看透周期,解决自己当下困境所遇到问题的答案,不断去践行自己的原则,进而不断取得现实世界的突破。

第二部分:怎么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面提到,每个人都有满满的好奇心,但是我们往往把好奇心用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大部分人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追热点,到处去吃瓜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上面,只有少部分人喜欢到处研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自己的内心渴望,让自己每天都去思考,让自己每天都能获得1%的进步。

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每天都去学习思考,脑细胞之间就会不断地形成新的链接,这些新的知识链接会滋养脑细胞的生长,长期之后就会在基底核区域形成固定的链接回路,进而养成习惯。

就好比每天给小树苗施肥浇水,小树苗就会茁壮成长一样,每天的学习思考进步,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的快乐分子,带给我们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只要我们坚持每天深入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会比别人多很多看问题的维度,看到的风景必然不一样,做出的选择也必然不同。

科学研究表明,追求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性,但是成长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非常的反常理出牌。

就像小孩从学会爬到独立自由行走的过程一样,总是会摔跤,总是会跌倒,当自己跌倒之后,只有认真反思,不断思考总结,才能成长。

人生的每一天其实就是在不断成长中度过的,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是身体自然成长的过程。

而大脑的成长却很多时候依赖于我们不断的思考反思,依赖于我们的理智脑驱动。

因为大多数时候大脑的思考都是网状的,杂乱无章的,看到什么就会去想什么,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大脑从来不会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地去想问题,这是大脑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正确的决策,却要求我们要回归理性,要深入思考,不断分析,反复推敲之后才能成功,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没有长远人生规划的人,必然不会深入思考问题,也必然不会成为不普通的人。

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普通人为什么之所以普通呢?

因为普通人本身就想的很普通,所以天天都在做着普通的事情,导致的结果就是成为普通人。

只有想的不普通,才能做出不普通的事情,进而导致不普通的结果。

李笑来老师就曾经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反反复复去推敲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不仅仅要把做做事的优势要写出来,不断地自我激励。

还要思考清楚不做这件事情的坏处。

将不做这件事情的坏处,写出来时刻提醒自己,把这种深深的恐惧感植入到我们的大脑深处,形成大脑的自动化升级模式。

假如自己没有去按计划执行任务,自己就会变的非常焦虑。

这种焦虑,有一个特有的名词叫做危机感。

具有危机感意识的人,一定会努力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而没有危机感意识的人,就会被社会进步的浪潮淹没,直到被淘汰。

当思考明白这些事情之后,做规划做选择的时候,思路明显就会不一样,做出的行为选择也肯定不一样。

当思考清楚做这件事的长期价值,我们就戴上了望远镜,就看到了更远处的风景。

驱动自己成长的源动力就改变了,进而影响自己的选择行为,成长效率极大提升。

思考就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只有不断更新升级迭代,这样才能保证汽车性能的全方面发展。

为什么身边经常有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思考能力差呢?

归根结底,就是自己压根就没有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不断开始思考反思自己时,我们的元认知能力是不断增强的,我们的专注力也随之更加集中,只有集中专注力的时候,才能进入我们的心流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出效率才是最高的,才能产出最大的价值。

很多人不具备思考能力的时候,往往就是粗鲁地进行二选一,还没有坚持到开花,就立马再种一棵种子,继续施肥浇水,不断地重新开始,陷入死循环。

总是感觉自己的选择不够好,总是频繁地到处做选择。

就像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不断地在各行各业穿梭,寻找更好的人生发展机遇,但是我们有没有想清楚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更好的选择呢?

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当我们对一个概念不清楚的时候,大脑本能地就会忽略这个概念,而不去做深入的思考。

针对什么才是更好的选择这个话题,我认真思考仔细研究过。

更好的选择是基于自己过往积累之后的思考,就是不断在思考什么更重要。

在不断思考什么更重要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价值观,进而不断地进行思维纠偏。

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影响了我们人生的发展。

用望远镜来看当下的现状,是因为过去的积累不够,才导致我们的现状窘迫。

用活在未来的角度来看待积累,面临积累不足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马上去积累。

从现在立刻开始去积累,才是更正确的决定,而不是胡乱的切换频道,寻找新的发展渠道。

这种活在未来从现在立马开始积累的思想,乍一听,好像都是浓浓的鸡汤味道。

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这样想问题,能看到事物发展的长远价值。

首先,只有对未来进行长远规划的人,才能活在未来,用未来的蓝图指导自己当下的行为。

其次,只有立刻马上开始积累,我们才能更接近未来,才能更靠近未来的人生目标。

最后,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那个阶段,我们才能继续努力,不断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反反复复不断去思考推演这个逻辑,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更有执行力。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执行力差,归根结底,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进而出现目标茫然,进而导致执行力下降。

记得梁宁老师在【增长思维三十讲】里面说过,增长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持续做出正确决定的依据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快速执行力。

针对于我们个体而言,结合过去的经历,结合未来的人生目标,针对当下的现状去进行思考,在深入思考中不断创新,最后才能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趋于稳定,喜欢享受安逸的生活,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很多人本能地选择稳定的生活,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规划的能力,所以才会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生活,更不会主动去研究分析,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永远平庸地活着,成为普通人。

因为只有想的不普通,才能成为不普通的人。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呢?

因为大部分人本来就不具备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分析总结的能力。

而这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日积月累之后习得的,它不是天生的天赋,而是后期反复历练,精心打磨的结果。

因为所有的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思考的能力也是如此。

当我们大脑在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的时候,大脑才是正常运转的,就像一台电脑只有在CPU和其他硬件正常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高效地运转。

大脑的正常运转主要就是依赖思考,没有思考,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退化。

不思考的结果,还会导致大脑里面长期充斥着负面的情绪,杂乱无章地堆放各种抱怨,让自己处于负能量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我们认真仔细思考,抱怨有用吗?

很显然,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负能量,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失去承受的坚韧。

抱怨的害处,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害处在于,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解决就解决,这是能力;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坚韧;

总之一句话,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根据脑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对我们人做选择的影响是非常大。

而抱怨恰恰是情绪燃烧的催化剂,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更惨的自己。

著名科学作家、语言学家丹尼尔-平克,就曾经说过,我们的语言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抱怨的时候,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浪费我们的精力。

为了让自己不要成为更惨的人,我们就要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面对很多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是半杯水,抱怨的人感叹杯子里面只有半杯水,善于思考的人,就会惊奇竟然还有半杯水,想尽各种办法再去找半杯水;

同样是挫折,有的人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而有的人则认为挫折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给自己成长的提示;

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干活,所以能偷懒就偷懒,而有的人会认为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锻炼自己,即使当下没有回报,也愿意全情投入尽力做到最好。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归根结底,就是有些人思考深入,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堆砖头,还能看到高楼大厦,看到美丽的城市。

但是大多数人仅仅能看到一堆砖头,看不到任何其他的风景。

一旦我们深入思考之后,总是能发现各种商机,而那些思考肤浅的人,根本就看不懂商机,所以才会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是无聊透顶。

曾经看过一本书【时机管理】里面讲到,中年人为什么会出现停滞缓慢的进步,就是因为任何事情的发展,到达中间的阶段都是曲折的,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我们在中年的阶段停止增长,看不到更美丽的风景,进而躺平。

但是善于思考,主动分析问题的人就会发现另外一个规律,只要能破除当下的困境,就能走出迷局,进入人生更大的挑战。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一个人生的U型曲线,就是说人往往在53岁的时候,就会放弃自己的人生奋斗,放弃生命的成长。

根据这本书里面的U型原理,我把自己的人生U型曲线也做了一张图:

人生的U型

从我出生,到我40岁的时候,就是在呈现一个U型的形状。

所以不断地思考为什么中年出现停止不前,你就会多出很多维度的发展思路。

在实践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不断实践,才能走出中年危机的困局。

而走出中年困局的现状,不断地去思考,反复探索研究才是我们破除困局的最有力武器。

读书是常见的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读书之后的思考才更有价值。

正是因为读书之后的不断思考,深入分析,才能促成自己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选择,形成不断成长的趋势。

但是生活是时刻不断变化的,读过的书,研究过的知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思考之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同样,从物理学领域同样可以论证大脑思考的重要性。

根据物理领域中热力学第二定律,思考的本质就是在对抗熵增,大脑如果不去思考,大脑就会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下,长久下去,我们的思维就会被阻塞,进而出现道路不通。

思考就像道路上维持秩序的交警,在出现拥堵的时候帮助我们维持秩序,快速疏通,保证大脑的正常运转。

在道路正常运行时,监测道路运行的数据,实时地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数据化思维为我们提供合理的人生选择道路。

很多老年人为什么会患老年痴呆症,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用思考了,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坐吃等死,大脑就退化的特别厉害,长此以往,大脑脑细胞就会死亡,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一本书,针对人生的熵增现象专门给出了详细地解决方案,让我们去时刻保持生命的活力,不断成长。

这本书明确提出了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都是来源于无序的熵增现象,想要让我们的人生有序地保持活力,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消除生命的熵增,实现熵减,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满满。

EX:我们可以通过断舍离,通过思考分析整理规划来让我们家里的东西摆放整齐有序。

我们可以通过二八法则来规划我们的时间精力投入,让我们更高效地分配精力,完成更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复利原理来实现利滚利的财富积累,通过小步子原理来实现财富的滚雪球效应。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各种各样的让生命轻盈,让生活有序的方法论。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探索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我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读书可以说是我最大的娱乐项目之一。

因为只有读书总结,才能更加全方位地掌握体系化的知识,通过体系化的知识地图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定位我们的人生发展阶段。

从2022年6月9日开始至今,已经阅读了88本书了,在和书籍相处的日子里,我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实现了跨越式的改变,不仅仅是因为我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还在于我不断打磨书本里面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不断指引我前行,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例如:当我在阅读美国人托马斯-科里所著的书籍【富有的习惯】时,被很多的穷人的习惯深深刺痛,因为贫穷的习惯导致了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富有的习惯可以让我们保持精力的充沛,保持生命的不断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就会觉察到富人和普通人的习惯都是截然相反的。

富人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富人总是慎言慎行,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但是普通人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在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去看八卦信息,不断去到处吃瓜,找热点,甚至到处说三道四,浪费大量的时间去操心别人,而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成长。

富人总是早起锻炼身体,他们觉得身体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通过持续地锻炼让身体处于高能量的状态。

但是普通人却宁愿睡懒觉,躲在被窝里面刷手机也不去早起锻炼,让身体持续处于低能量的状态。

富人总是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去做事,凡事都喜欢研究为什么,喜欢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底层规律,但是普通人却总是觉得什么都是很无聊,看问题永远浮于表面,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过着无趣的生活。

富人总是想着一定要赢,但是普通人却总是担心自己会输,面对小小的挫折,就会放弃,时常陷入失败的黑洞中难以自拔,之后便开始不停地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富人总是有立足长远的规划,活在未来,能够隐忍基于当下暂时的困难,但是普通人却从来没有思考长远,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从来都是喜欢立刻享受,今日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

这本书【富有的习惯】,作者通过对比177位富翁和112位穷人的习惯,通过贫富对比的方式,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要养成那些好习惯,才能成为富人,不断向上成长,跨越人生的阶梯。

当看完这本【富有的习惯】之后,我又顺藤摸瓜地去读了另外一本非常有趣味的书籍【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起初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读这本书的,我就是想知道有钱人到底哪些地方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呢?

还真让我从这本书里面发现了秘密,发现很多的有钱人都有一个自己设定的财富蓝图,会按照自己的财富蓝图去制定人生计划,追求自己成功的目标。

而很多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计划,甚至永远不去规划自己的财富蓝图,那么自然而然就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那什么又叫财富蓝图呢?

用作者的话说,财富蓝图就是我们设定的财富计划,就像盖房子之前所设计的房屋草图图纸一样,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所要达到的财富目标,进而形成我们的行动指南,帮助我们去攻克人生中一个个难关。

有钱人的财富蓝图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设定的蓝图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计划,而是基于长远思考之后所要达成的梦想。

然而很多普通人就没有制定这种长远计划的能力,因为没有深入思考,长远打算的想法,必然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进而导致灰暗的人生结局。

思考影响想法,想法影响思维,思维影响选择,选择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

非常喜欢思考的人,他的大脑操作系统和我们的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这本书里面的观点说,有钱人和普通人的差距是系统性的,不是一点点的差距。

有钱人做事情总是全力以赴,但是普通人做事情根本做不到全力以赴,总是抱着想赢怕输的心态。

有钱人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会投入自己大量的资金、精力、资源,但是普通人面对机会的时候会畏首畏尾,不敢去投入什么资源。

有钱人觉得要有自己的事业,通过事业不断地去赚钱,但是普通人总是想着拥有自己的工作,通过工作取得一份稳定的收入,这样就很知足了。

有钱人觉得处处都是商机,普通人总是觉得处处都是障碍。

有钱人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去赚钱上面,普通人会将精力放在如何去省钱上面。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反复思考不断复盘,通过【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的方法去设定自己的财富蓝图,用【富有的习惯】里面的习惯去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结合两本书的内容去践行,获得了双倍的人生成长。

在阅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又顺便地扩展了另外一位美国的畅销书作家查尔斯-都希格的书籍【习惯的力量】,通过这本书去探索思考习惯背后的巨大力量,帮助自己正确认识习惯,进而去思考如何形成一个好习惯来带动自己的成长。

上面介绍的这三本书,大家感兴趣的都可以去看看:

其实我介绍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而是告诉大家如何培养自己体系化阅读的能力,从书中去提炼总结知识结晶,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打造自己的读书成长地图。

以上所有读书和思考的方式都是遵循思考+反思+分析+总结的模式来打造的,只有不断地经过这个往复地循环,才能形成自己的增长闭环。

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仅能养成很多好习惯,还能形成自己主动积极探索的人生心态,进而影响自己大脑的自动化升级。

提倡大家去读书,不是生搬硬套,一字一句地去阅读,而是要去不断思考,交叉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化知识地图,帮助自己去理性思考,进而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

我先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地图,供大家参考借鉴:

读书体系框架

上面这张图,我为了培养自己的智商、情商、财商、逆商、技商、谋商,分别找到了对应的书籍,提取书籍里面的知识,攻克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在读书的时候,一旦发现,某两本书或者多本书之间的知识有关联时,就要快速寻找相关联的书籍,追溯知识的本源,去伪存真,日积月累,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地图,打造自己的复式思考框架体系。

读书的知识体系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像盖房子搭好了地基,我们想盖多高的楼就能盖多高的楼。

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记录、思考、探索知识背后的隐形原理。

所以才导致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悲惨命运。

通过前面我的读书经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读书学习肯定是可以获得成长的,但是能不能让自己的读书体系地图搭建起来,这个就需要不断反复总结思考提炼,长久积累,必然能够形成自己的读书认知地图。

通过读书进行个人成长就像进入一个沙漠,每个人都要去寻找沙漠的出口,喜欢思考的人总是在寻找地图,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读书地图,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认知地图,助力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成长。

高效体系化的读书地图一旦搭建,就像盖房子建好地基一样,我们想盖多高的楼,就去盖多高的楼。

这里先从智商的读书地图如何搭建说起吧!

提到提升智商类的书籍,首推的是周岭老师的姊妹篇【认知觉醒】+【认知驱动】,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不仅仅能解决我们挖掘自我改变的源动力,还能训练我们去如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

这两本书里面,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元认知能力。

那什么又是元认知能力呢?

周岭老师在自己的书籍【认知觉醒】里面认为元认知能力就是自己反思自己,审视自己,觉察自己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对元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元认知让我们更好地监控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不断反思自己,获得成长。

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籍,阅读之后,绝对是非常有收获。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也提到,元认知能力就是发现知识与知识内在关联,不断反思,升级的能力。

【好好学习】这本书最主要是通过知识和知识的链接,形成边界知识的体系来阐述元认知能力的,通过自己的学习认知升级,不断地增强元认知的能力。

成甲老师的学习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他的两本书【好好学习】+【好好思考】,都是从体系化的学习系统中阐述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进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通过模型和算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取得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面,李笑来老师告诉了我们获取财富自由的秘诀,就是不断锤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去鞭策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这么多书籍里面都提到了元认知能力,可见元认知能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你看我为了研究清楚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翻阅了四本相互关联的书籍,去弄清楚一个问题。

这就是读书的方法,带着概念去找书籍,带着问题去找书籍,然后不断分析总结,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读书认知体系。

人之所以能够进步和成长,最大秘诀就是我们有脑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从自己的问题中去复盘,复盘之后还能快速做出调整和改变。

接下来展示一下,我对元认知能力的总结:

元认知能力

第三部分:思考的底层逻辑

在锻炼我们大脑的元认知能力方面,反思是最佳的手段。

因为在反思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脑细胞会高度活跃,不断形成链接,这就是知识体系不断升级的秘诀。

开始学习时的脑细胞活跃情况

当我们每次开始学习思考时,我们大脑脑细胞会不断活跃,开始试图去进行链接。

学习勤奋时脑细胞链接的会更紧密

当我们学习勤奋时,我们大脑脑细胞会链接的更紧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助力我们的成长。

读书就像搬砖头一样,短期的积累并不一定有效,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盖成高楼大厦。

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是因为很多人压根就不读书,读书之后也不会去思考总结复盘,导致很多书读了之后就忘了,忘了之后产生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导致更糟糕的决策,如此反复,陷入情绪的黑洞,导致生活的惨淡。

学习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每天的积累,才能促成我们去自我改变,进而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实现自我能力的进化。

李笑来老师的书籍中准确无误地说明了积累的力量,他用活在未来的思想帮助我们来理清楚思路,帮助我们打磨自己的价值概念,进而形成自我能力的自动化升级,去追求成长。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面,李笑来老师帮助我们用一个个概念打磨知识体系,形成反复斟酌持续思考,帮助我们进行大脑的自动化升级成长。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之所以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这本书非常的反常识。

第四部分: 思考后的收获

第一个观点:注意力>时间>金钱。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金钱才是最重要的,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到挣钱的艰难,因为艰难,所以重要,这个逻辑好像是非常合理。

但是当我们认识到金钱的本质之后,我们才明白了金钱的工具属性,说白了金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束缚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起来去攻克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最快速的效率解决,因为解决了问题,我们获得了金钱。

所以,金钱只是我们集中注意力之后的成果展现,最根本的源头还是我们的注意力。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浪费着自己的注意力,天天都在忙着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

时常不自觉地陷入这三个大坑,这些大坑时时刻刻地牵绊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导致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更重要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时常警惕避免掉入这些大坑,珍惜我们的注意力。

就像爱惜金钱一样,对我们的时间进行估价,当我们对时间进行估价之后,大脑就会特别珍惜时间,恨不得上个厕所都要学点知识,吃个饭都要背单词,大脑的脑细胞就会变的极度活跃,很多时候,你不想进步都难。

李笑来老师的这个观点,在另外剽悍一只猫写的一本书【一年顶十年】也提到过,猫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反复思考认真总结之后,写出了【一年顶十年】的这本书。

【一年顶十年】这本书里面的知识和内容也是非常的有效。感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第二个观点:成长>成功

我们很多人执着于自己成功之后的状态,当自己有一点点小成就之后,就到处去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但是厉害的人都是追求成长的高手,李笑来老师就是学习成长中高手的顶流,他时刻关注自己的人生成长率,帮助自己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人生成长效率。

当我明白了每天进步1%,持续地提升自己,我们就能每年进步37.16%这个道理之后,我就知道了如何利用复利原理来促进自己的知识成长,进而带动人生的成长。

复利成长

所以,追求人生的成长一定更加的重要,追求每天去保持进步,保持成长,自己就能取得翻倍再翻倍的成长效率。

第三个观点:价值>价格>价钱

这个观点估计很多人都可以轻易的理解,就是如果你给别人创造了价值,别人就会给你对应的价格,你才能进而获得最后的财富价钱回报。

但是,大部分人搞错了这个思考问题的逻辑,直接出一个很高的价钱,然后才创造不匹配的价值。

当我们明白这个逻辑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帮助别人创造价值上面,而不是直接让别人出价钱,只有你的价值足够高,别人必然会匹配对应的价钱。

所以,不断去研究能创造出价值的东西上面,才是我们获得价钱的最佳途径。

例如:我这篇文章的价值就是告诉大家体系化读书的地图,帮助大家更好地去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总结复盘,来形成自己的读书认知地图,进而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帮助自己更快速地去成长。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价值了,很多人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我这篇文章里面的「渔」,所谓的思维,就是帮助大家建立一个通过一本书链接到另外一本书的方法论,这可能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思考价值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呢?

第四个观点:未来>现在>过去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活在未来。

那如何活在未来呢?

就是用未来的自己来驱动现在的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现在的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进而超越过去的自己,这就是他最核心的成长方法论。

那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地活在未来呢?

活在未来就是需要我们要主动思考,未来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要在哪方面去获得自己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去主动思考,认真分析总结的,不然,一句简单的活在未来,又变成了心灵鸡汤了,哈哈哈~~~

很多的心灵鸡汤之所以大部分人看起来无用,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喝汤的勺子,而李笑来老师的观点,恰恰不仅给出了鸡汤的味道,还给出了鸡汤的勺子,就是成长的工具,帮助我们去实现自己复利的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助力自己的成长。

第五个观点:自证预言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会怎么对待你;

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你若是个好人,这个世界就对你好一些,你若是一个坏人,这个世界就对你坏一些。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指的是人会在自己想象的能力内去判断一个事物发展的趋势,最终令预言发生。

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由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的,这个世界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就是无数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于是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能感知到它。

所以,你积极乐观,这个世界就开心地对待你。你消极悲观,这个世界就痛苦地对待你。

假如你心中充满阳光,你看见谁都是太阳☀️。

自证预言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在心理学上,「自证预言」是存在的。人并非被动地任由环境影响,而是会主动地根据个人对事情的期望,作出相应的思想及行为的改变,从而使期望得以实践,并在现实中去做出积极的改变,最终令期望的预言实现。

「自证预言」也可以作为运气的成因之一,当我们渴望某一件好事情发生时,会倾向于找寻符合该期望的正面讯息,而那些正面讯息又诱发我们找寻更多的正面讯息,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和充满自信,行为上也变得更积极,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机会。

相反地,如果我们越担心坏事情的发生,便会越留意不利的讯息,不利讯息越多,心情越加焦虑不安,行动消极、被动或过度保护自己,最后更容易地诱发坏事情的发生。

举例:若你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自己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这个自证预言就会实现,最终的结果都是由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结果就会按照自己认知的方向去行动,导致最终不好的结果发生。

相反地,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实的境遇,我们就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没那么难,结果就会顺利很多。不是原来的外在环境变了,而是我们自身对事情的态度转变了,所以最终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

我们一旦坚信了某些事情,就会不自觉的用无数个理由、观点、行为来论证这件事。如果还不够,那就把少的部分脑补上,把假的部分有意忘掉,让剩下的部分越来越「真实」,再经过不断地反复确认,直到自己确信无疑。

这就是完成了现实中的自证预言。

就像有的人会因为生活不如意而选择喝酒买醉,而醉酒之后的痛苦和空虚又使他更加的确信「我生活的不如意」这一事实。

他会不自觉地认为生活不如意是导致醉酒的痛苦。

殊不知,痛苦是自己选择的,是他自己先认为自己过的不如意,才会选择醉酒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而醉酒之后导致的痛苦结果让他确信了自己的「不如意预言」。

同理,很多人会在遭遇挫折、失败之后选择逃避现实,再用颓废、拖延、堕落来验证失败的人生,如此循环往复,将不幸不断地加深,导致很长时间都无法走出阴霾。

不幸和痛苦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也是我们自己亲自「验证」的。但用悲观来验证悲观,得出来的只能是悲观。这种自我麻木的行为必然不会得出好的结果。

人活一世,为何不能乐观地面对生活和人生呢?想的开,才能走的远。

最幸福的人生就是做一件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全心全意地把它做好。

把我们的性格优势发挥到极致,我们就能开启这样的人生。

那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格优势呢?

第一类优势叫做「智慧和知识优势」,这一类优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

我们的好奇心、洞察力、对学习的兴趣、开放性的思维和创造力,都属于这个类别。

第二类性格优势叫做「勇气优势」。

这里说的「勇气」比我们通常说的「勇敢」范围更大。它的意思接近于意志力,也就是我们克服阻力,达成目标的能力,除了外在的障碍、懒惰、懈怠,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这些内在的阻力同样需要我们用意志力来克服。

我们做事的恒心和热忱,以及对内心的真诚。

第三类性格优势叫做「人道优势」,第四类性格优势叫做「正义优势」。这两类优势都是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发挥出来的积极品质,拥有这两类性格优势的人,能够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团队里边也会成为更受欢迎的成员。

第五类性格优势,称之为「节制」,指的是我们免于过度和放纵的能力。

我们应该有恰当的自尊和自信,但也要避免陷入自负。面对诱惑,我们要有能力抵制;有了负面情绪,我们要懂得调节。

第六类性格优势,叫做超越优势。拥有这类优势的人,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感恩之心、对未来的希望,对困境的豁达,都属于超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