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最近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几场反攻,听着挺声势浩大吧?结果呢,一头撞上了俄罗斯军队的铁板。这事儿就像你花了半天时间琢磨怎么在考试中抄得高明点,结果监考老师早就安排了一堆摄像头,把你盯得死死的。最后啥都没捞着,还被记了一笔。那咱今天聊聊,这次乌军的反攻到底出了啥问题,又可能会把这场战争带到什么方向去。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乌克兰从苏贾地区出发,想借助森林掩护偷偷摸到俄军防线边缘。他们可不是瞎冲一气,还特意准备了电子干扰设备,就是想着能避开俄方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但说句实话,人算不如天算或者应该说,不如俄方算得精。人家不仅派出了光纤无人机,还有卡52武装直升机这些狠角色,就差直接打出个欢迎体验地狱火力套餐的横幅了。不仅如此,俄军还提前布置好了防御体系,那阵仗搞得跟过年守岁一样严密。所以别管乌军多努力,到头来就是一句话:白费劲。
这一轮进攻惨败后,他们又试图换个思路,从其他地方再打一波,比如贝尔丁村附近,可惜结局还是一个字:输。三连扑街,看起来真让人替他们心累,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对战场掌控力上的差距。而且这回俄罗斯学聪明了,把其他前线节奏放缓,全力应对库尔斯克方向,说白了就是集中兵力专治不服。
如果觉得库尔斯克已经够糟糕,那接下来说的一段可能更扎心。在顿巴斯西南部,有个叫库拉霍沃的小城市,本来是乌军的重要堡垒。然而现在,它彻底落入了俄方手中,而且过程相当血腥残酷。据说乌方投入了26个营,大概15000名士兵,但战损率居然高达80%。注意,是百分之八十!这是啥概念?就是说,每五个人里至少四个不是牺牲就是受伤。有专家估计,每天都有将近150到180人倒下。如果这是电影情节,你可能会感叹悲壮;但现实世界里,只剩冷冰冰的数据和沉重的人命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眼看前线压力这么大,为啥泽连斯基政府还要坚持这样的打法?其实啊,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向西方盟友证明自己仍然有能力、有决心继续抗争,以此争取更多援助资金和军事装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国内民众传递一种信号虽然我们遇到了困难,但请大家相信,我们不会轻易认输。不过扪心自问一下,当面对的是一台毫无怜悯、只讲实力的大机器时,仅凭勇气真的能改变局面吗?
值得玩味的是,在军事失利背景下,泽连斯基似乎正在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他原先一直强调,必须加入北约是不可谈判的红线,而如今则变成模棱两可地提起安全保障。什么意思呢?很显然,这是某种妥协姿态。毕竟,要真僵持到底,不仅国际社会支持力度难以为继,自身也会因资源耗尽而崩盘。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他主动退一步,不如理解为形势所迫罢。
当然啦,并不是所有希望都灰飞烟灭,即便目前处境艰难,也不能排除未来出现转机。但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外援。目前,美国及欧洲国家对于持续向乌提供经济与武器支持表现出一定疲劳迹象,而这种疲劳是否会发展成实际行动上的退缩,将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变量之一。如果外界支援减少,那么即使泽连斯基愿意豁出去拼命,也未必还能撑多久。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短期内如何挣扎摆脱困境,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冒险性策略固然可以博一次胜负,却也同样增加长远的不确定性。例如,如果再发生类似于此次库尔斯克式失败,那不仅意味着进一步削弱自身作战能力,同时还有可能严重影响民众信任基础以及内部团结程度。而这恰恰才是真正致命的问题所在。所以啊,与其执迷于单纯依赖武力解决矛盾,还不如静下来好好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否则只怕越陷越深,再无翻身机会。
参考信息来源:
- 新浪网,【乌东大战最新动态】
- 环球时报,【顿巴激烈交锋细节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