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回顾吴杰:中国首批航天员,当「备胎」16年屡次落选,没登上太空

2024-04-28军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梦想,你愿意等待多久?

是一年,两年,还是更久?

对于每一个航天员来说,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登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间。为了这个梦想,航天员吴杰足足等了16年,从壮年等到中年,却依旧没有能够登上太空。在人生的考题面前,吴杰默默地用自己的坚持给出了答案「不忘初心,不悔始终」

成为首批航天员

提到中国航天,人们往往脱口而出的是杨利伟,因为他是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然而在杨利伟这些成功登上太空的航天员身后,还有很多「备胎」。他们如杨利伟一样艰苦训练,默默付出,有的人甚至比杨利伟更早踏上航天员的征程。他们虽然没有登上太空,但是他们依旧配得上「英雄」二字。

吴杰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1963年,吴杰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吴杰的父母都是军人,他自小就是在军营之中长大的。

少年时代吴杰就很羡慕飞行员,他早早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翱翔于九霄之上。他喜欢一切和飞行有关的东西,爱看的电影是【长空雄鹰】。没事的时候就爱画飞机,画飞行员。

军人家庭给了吴杰追寻梦想的勇气和毅力。1980年,吴杰考上了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他又跑到锦州第三航空飞行学校学习飞行。学成之后,吴杰被分配到广州军区空军某师,终于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

作为飞行员的吴杰,技术过硬,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飞行员期间吴杰两次荣立三等功。依靠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吴杰还当上了基地的领航主任。1992年,吴杰还被空军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吴杰大概率会以人民空军优秀飞行员的身份退役。但是1995年的一次面试彻底改变了吴杰后来的人生轨迹。

1995年的一天,吴杰结束在外地的飞行任务,回到基地准备下去休息。正当吴杰要走的时候,参谋长把他叫住了,「晚上有个北京来的考察组,你去参加一下」

吴杰问:「是什么考察组?要问些什么?」

参谋长含糊地没有多说什么,吴杰知道这估计是一次高度保密的任务,保密纪律他是知道的,也就不再多问。

考察组正式和吴杰会面了,问了很多问题,诸如你这么多年飞机出过什么状况啊?你都是怎么应对的?吴杰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兴奋地想,这是面试啊!难道自己有机会要去开最新型的飞机了?

聊到最后,吴杰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还是不够。原来不是让他去开飞机,而是要他去当航天员!不是飞在蓝天,而是要去更高更远更大的宇宙!

会面最后,考察组的人问吴杰你愿不愿意去北京?

吴杰斩钉截铁地回答:愿意!

就这样,吴杰成被选拔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进行训练,有望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多年之后,吴杰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些庆幸地说,如果自己当时要是没能按时飞回基地,可能就要和航天员失之交臂了。

四倍速训练,拿到最高证书的中国人

虽然我们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经选拔过航天员,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仅仅1年多的时间就解散了。

因此,吴杰这一批航天员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首批航天员。70年代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完全是我们自己摸索。虽然留下了一些资料和经验,但是要想真正培养出合格的航天员,光靠我们自己是不够的。

1996年11月,吴杰和战友李庆龙一道被派往俄罗斯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接受航天员一系列的培训。

按照俄罗斯的课程计划,所有参训的航天员们都要学习4年。不过我国考虑到我们载人航天任务的紧迫,向俄方提出把四年的课在一年的时间里上完。俄国人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很难想象四年的课程要在一年上完。但是经过多次交涉,他们最终还是同意试试看。

四年的课程一年上完,就等于是开了「四倍速」的快进按钮。这不仅对俄方的授课提出了高要求,更是对吴杰他们的一个更为严苛的考验。

就这样,吴杰和李庆龙开始了魔鬼般的培训过程。

摆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语言关。虽然两人此前在国内培训了将近8个月的俄语,但是真的来到全俄语的环境之中,却发现还是有不小的困难——只会日常生活的俄语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的俄语词汇。

学过外语的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能靠多说多用和大量记忆相结合,吴杰一边私下里大量查阅资料,对专业词汇做到「会听、会写、会读」;一边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不断开口说,强迫自己融入到俄语的环境之中。

一年培训期结束以后,吴杰的俄语水平已经让他成了航天领域的俄语行家。

比语言关更难的就是训练了。吴杰后来回忆说在俄罗斯的训练充满了「苦」和「险」

就拿离心机来说。吴杰以前在国内也做过,但是战斗机飞行员都是做五六个G,到了俄罗斯是要做8个G。8个G是什么概念?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但用吴杰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内脏全都是疼的,就是心如刀绞那种感觉」。

而吴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做抵抗动作,他就是硬挺过去的。他就是觉得不能给中国人丢脸,挺不住也要挺,就是不去按暂停按钮。

等到后来掌握抵抗技巧之后,吴杰才逐渐适应这些训练。

如果说这些训练只是身体上的考验,那么野外生存训练就是对受训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和折磨。

吴杰他们训练科目中有一项是在北极圈48小时的野外生存。在这个科目里,他们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北极熊、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冻伤、雪盲症等等,这些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及受训者的生命。第一天就有人因为冻伤而退出了训练,所幸吴杰和李庆龙都挺了过来,通过了这项考验。

除了极限生存之外,吴杰还被封闭在一个小房间里3天。在里面干什么?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不允许睡觉。这是为了模仿太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段。吴杰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就自己在里面唱歌,唱京剧,总之就是靠毅力对抗高强度的工作和身体的极度疲惫。

训练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苦」和「危险」来形容,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里每一项训练都是在挑战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在这些巨大的困难面前,吴杰没有想过退缩。一方面是作为军人的荣誉感,不能给祖国和军队丢脸;一方面则是他对航天梦的执着追求支撑他走下去。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吴杰的优异表现,让他备受教员们的青睐。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吴杰创造了一个奇迹——完成了正常情况4年才完成的课程。而且最后训练结束的时候,吴杰以4+的优异成绩获得7名专家的全票通过,被授予「联盟号飞船指令长」最高证书。

要知道,这个证书还是第一次授予一个外国人。

当了16年「备胎」

1998年1月5日,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12名航天员和2名航天员兼教练员一起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不懈奋斗」

吴杰就是2名教练员之一。此时从俄罗斯学成而归的吴杰信心满满,憧憬着有一天代表祖国踏上太空。让吴杰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他等了16年也没有到来。

回国的吴杰有双重身份,即是航天员也是教练员。他不仅要参与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在俄罗斯的所学所悟教给其他航天员。

吴杰练得认真,教得也认真,他毫不藏私,对于其他航天员都是倾囊相授,有问必答。吴杰还和李庆龙一起参与编写了我国自己的航天员训练大纲,航天员教练员资格认定等工作。

2003年,我国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最后的选拔之中,吴杰遗憾地以微弱的差距落选。最后执行首飞任务的正是吴杰的战友兼学生杨利伟。原本信心满满的吴杰内心一时诸多情绪,但是他很快整理好心情,等待着祖国的下一次召唤。

2005年,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飞上太空,吴杰再一次遗憾落选。

2012年,吴杰又一次错过了机会。因为这一次三名航天员有硬性要求一人是女性,一人必须上过天,吴杰只能又一次「收获」遗憾。而此时吴杰已经49岁了,离航天员年龄上限越来越近了。「退役」成了横在吴杰心里不愿提及的伤痛。

2014年初,上级宣布了吴杰、李庆龙、陈全、赵传东、潘占春等人停航停训的命令。吴杰的航天梦就此止步。

从1998年对着国旗宣誓算起,到2014年吴杰已经苦苦等了16年。

这16年里,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一点不比其他人少。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优中选优」的原则让吴杰无奈地当了16年的「备胎」,屡次落选,让他的航天梦最终没有实现。

虽然最终没有真正登上太空,但是吴杰却依然为祖国和战友感到骄傲。谈起自己的遗憾,他也能坦然一笑

虽然我离飞天仅仅一步之遥,可为了我心爱的事业,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不忘初心,不悔始终。我觉得不管成功与否,能走过这段经历应该是最宝贵的。这辈子搞过航天了,才有了这种航天人特有的骄傲

和吴杰类似的人,并不只有一个。

他们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白,他们从三十而立到知命之年,他们忍受了艰苦的训练,他们忍受了默默无闻,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心里的梦想。他们所求的就是有朝一日代表祖国飞向太空。

幸运儿是少数的,剩下的人只能遗憾地成为「备胎」。

但是正是这些伟大的「备胎」们,正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坚持,甘当航天事业的铺路石。我们的航天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我们才能一步步地迈向星辰大海。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落选。于他们个人而言,必然是有些许酸楚在心中。但也正是他们的等待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厚重的一页。

或许,聂海胜的一番话就是对他们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条。多年以来,无论是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还是等待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我们都始终在努力着、准备着,作为航天员,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也可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都会以最佳的状态,最充足的准备,我们去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这些没有上过太空的航天员,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他们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