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不去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而是转头北上与德国一起围攻苏联,二战的结局会不会改写?
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毛主席的 【论持久战】 中曾论述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日本在陷入中国泥潭之后进退不能,其内部面临着 北上 还是 南下 的选择。
是指派 陆军北上,进攻苏联,与德国会师, 还是 南下进攻东南亚,抢占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日本陷入了思考当中。但最终日本还是选择了 南下 ,面对日本的这一选择,如今我们以上帝视角来看,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孤注一掷,战争迷雾
在二战开始之前,日本就有关于 北上 和 南下 战略之争,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通过发展工业,建立 资本主义体系 逐步跻身当时的列强行列。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日本自身资源贫乏,在效仿西方之后,也开始走上 对外扩张 的道路。
欧洲人的资本主义是在广大殖民地人民的血泪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对市场和利润的追求,也就没有资本主义。 日本的扩张目标正是彼时难以摆脱西方殖民入侵,国家积贫积弱的 清政府 ,为此它率先通过 侵占朝鲜作为跳板 。
甲午海战 是一个很值得说的话题,此战之后中国输了地位,被西方列强认为是一个软柿子,在此之前,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没有败落,甚至有 「亚洲现在是在俄国、英国和中国三大强国手中」 的说法。西方列强并没有干涉这场战争,也是因为觉得日本是在以卵击石。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在让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之后,也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此时日本的目光放在了中国的 东北 上面,而它的竞争者就是 北方的沙俄 。日本的北上计划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数十年里几乎没有动摇。但要问日本对西伯利亚有没有想法?可能是有的,但明显不重要,连中国东北都还没吃下的日本,又怎么可能觊觎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彼时日俄的主要矛盾还在抢夺中国的东北上面。
但到了二战之后,情况就不一定了。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之后,东北尽丧敌手 ,野心勃勃的日本此后更是在 1937年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但对外扩张的战争行为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少财富,因为 日本的对外扩张,只不过是为了缓解其国内几近崩溃的经济 。
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 经济大危机 发源自美国,后来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人口的失业加速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矛盾冲突,为了度过经济危机,美国通过提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建立福利制度以及大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矛盾。
而日本这种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没有这样的底蕴,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日本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 的不归路。日本上层为了获取足够的利益并且将本国的矛盾转移出去与为了生存变得更加激进的中下层,一起交织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
日本缺的不是野心,而是 资源 ,1 937年日本的军费占比为36.9%,到了193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54.5% , 长年的战争行为给日本国内带来了粮食减产、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失业、降薪充斥着日本国内。
对外扩张真的能让本国民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吗,亦或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暂时牺牲,等击败了其他挑战者称霸世界之后便能享受因此带来的好处?很显然并不可能。当日本的统治阶级商讨着 下一步向哪扩张 的时候,他们所追求的是 日本极其短缺的资源 。
东南亚的石油、橡胶,抢完了装船出港就能运往日本,难道不比环境恶劣的苏联远东地区更值得侵占吗?因此日本对苏联作战的可能,对于已经穷怕了的日本来说几乎为零。而 东南亚的利益 是肉眼可见实打实的。
但是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东南亚几乎被英美国家给殖民完了, 日本如果想入侵东南亚,就要与美国开战。 20世纪30年代末的日本,其 国内90%的石油需求都来自进口,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美国 , 换句话说 日本海军的舰艇大部分燃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 ,如今拿着美国人提供的石油去进攻美国人,能打赢吗?
可在中国战场陷入僵局之时,日本不抢夺东南亚的资源,就只有死路一条,日本高层一合计,为了帝国的利益就要有所牺牲,反正自从中日甲午海战以来,日本都在赌国运,再赌一次又何妨。
柿子要挑软的捏,日本也避免与美国开战,于是它看中了在遥远的欧洲被打到举白旗投降的法国的殖民地。真正决定日本向美国开战的导火索,就是著名的 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事件。
1858年法国人开始染指中南半岛,此后逐渐形成了包括 越南、柬埔寨 和 老挝 的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说到这岔开一下,20世纪70年代越南统一之后,野心膨胀的越南入侵柬埔寨、老挝,打着的旗号就是恢复这个法国殖民时期建立的印度支那联邦。
擅自进攻,对美宣战
话说回来,1940年时二战正打得如火如荼,遥远的欧洲战场,1939年9月3日,法国对德国宣战,但法军节节败退,及至 1940年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 ,这位昔日的欧洲列强,臣服于德国的铁蹄之下,1940年7月在法国的中部小城 维希 , 德国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
法国的投降速度快,日本的趁火打劫来得更快,日本就如同一个赌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赌的机会。在1940年6月24日,即法国投降的两天后,日本陆军向法国提出要求,并派遣以西原一策少将为代表的监视团200余人前往河内。
法国的维希政府说来也怪,它虽然是德国扶持起来的傀儡政府,却并不完全听命于德国,既不配合也不反对,在二战的硝烟中当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鸵鸟。维希政府不想惹事,但偏偏日本主动上前。由于德国、日本马上要结成盟友了,日本就打起了法国殖民地的主意,反正法国政府都已经战败投降了,日本帮法国管理殖民地,顺便抢点资源应该不过分吧?
关于 进驻印度支那 的交涉,一直在东京和河内进行着。日本高层的考虑是,由于日本建造军舰和航运所需要的钢铁、石油都严重依赖于从美国进口,一旦武力入驻极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全面禁运,甚至武力干涉,因此通过外交手段与法国交涉, 和平进驻为上策。
与维希政府的交涉最终于9月4日告一段落,双方规定 日本派遣5万人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可以使用当地3座飞机场 ,并允许日本军队借道通过。眼看着生米就要煮成熟饭, 9月6日那天,日本陆军第5师团步兵第21联队的森本大队却擅自穿越国境线,武力侵入了法属印度支那。
维希政府立马不乐意了,允许日本进驻本身就挺丧权辱国了,但现在还没到你进来的时间日本就非法硬闯,傀儡政府也有脾气啊。得知此事后,日本军方迅速将森本大队长撤职查办,但为时已晚, 维希政府以日本擅自越境为由,拒绝日本和平进驻印度支那。 快煮好的米又从锅里洒了出来。
日本只能继续和维希政府谈判,安抚法国人的情绪。不过日本这次做了两手准备, 一旦和平进驻,就派军从海丰港登陆, 如果不行就变为武力进驻,由位于中越边境的第5师团发动进攻。 法国人的自尊在枪炮面前也难以维持,最终于9月22日作出了让步,再次同意日本进驻。
日本有着深厚的 「下克上」 传统,下级士兵不服管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本来法国人已经同意进驻,不需要武力进攻,但第5师团的 富永恭次少将 早就心怀 「武力进驻」 的念头,直接打就完了还看什么法国人的脸色。
法国同意和平进驻,没必要实施武力进驻,因此 日本军部命令第5师团停止前进 。在命令下达之后, 富永恭次 以该命令不是日本天皇命令为由,拒绝服从命令 ,步兵第21联队按照预定计划于9月23日午夜零时发起进攻,与驻守的法军交战,尽管军部已经火速下令停止进攻,但仍无济于事,战斗一直持续到25日,最终 日本以武力的方式进驻印度支那地区。
法国维希政府第一时间就找德国、美国投诉。为了让日本在亚洲牵制英美,德国对于此事并未关心,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二战中的 轴心国阵营正式建立 。
德国不管,但是美国却被日本的行为激怒了。 日本进驻印度支那,不仅直接威胁到了英属马来半岛,而且还 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 为了反制日本, 美国立即向蒋介石政府提供了 2500万美元贷款 , 并对日本开始全面的钢铁贸易禁运 ,英国也于10月8日再次开放援蒋公路。
日本制定完南下的策略之后,为了能够专心南下,防止被苏联掣肘,在1941年4月13日与苏联签订了 【日苏中立条约】 。自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苏联采取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外交上对中国进行援助,而日本则在1938年至1939年间多次在苏联远东边境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来试探苏联虚实,以便为其北进做准备。但由于战略的南移,日本开始积极调整对苏关系,巩固北方安全。面临德国侵略威胁的苏联为了摆脱东西受敌的困境,也同意与日本签订这个条约。
但日本刚刚签订条约不久, 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 这就让日本陷入两难地步,一直以来日本都在尽量避免与美国闹僵,而 美国已经明确支持苏联 ,1941年7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仅仅1个月后,美国就通过租借法案大力援助苏联,一旦日本撕毁与苏联刚刚签订的协议,联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不仅自身的进攻东南亚战略计划受到影响,还将迅速招致美国的全面制裁。
虽然进攻东南亚,同样也要与美国开战,但是最起码能得到真金白银的资源,进攻苏联能得到什么呢?只要苏联把西伯利亚铁路一炸毁,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就留给日本自己慢慢占领吧。 既然都是得罪美国,不如向利润更大,难度更低的东南亚下手。 而且最重要的是,日本的石油资源几近枯竭, 它的对外扩张是为了掠夺资源,不是替德国打天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一直在与美国进行谈判,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并不参与战争, 日本得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背后离不开 美国的间接支持。 193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总进口石油的 80% 之多,1938年美国向日本提供 1.25亿美元 借款用来购买美国物资。
等到战争进行到1941年,日本已经举步维艰,在和美国谈判的 【日美谅解方案】 中核心分歧就是,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这是日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谈判的破裂,即是战争的开始。在1941年的历史节点上,日本选择先解决石油供给问题,向东南亚进军。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不论是北进还是南下,当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时,等待它的结局终将是失败。由于其帝国主义的本质,内外矛盾的加剧,迫使日本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侵略战争不能达到帝国主义国家所期望的目的,只会导致它的覆灭,不论它是过去的德国、日本还是21世纪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