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西尔卡,这名字听着就拗口,最近却成了俄乌冲突新闻里的热门词汇。俄罗斯媒体嚷嚷着俄军已经控制了那儿九成的地方,乌军的重要据点眼看就要「崩塌」了。这消息听着是不是特振奋人心?但咱们得冷静点,别忘了战场上「烟雾弹」可是常客。
俄罗斯媒体嘛,你懂的,历来喜欢报喜不报忧。类似「即将崩溃」、「完全控制」这种说法,在之前的巴赫穆特争夺战里,咱们就听过好多遍了。结果呢?还不是拉锯了好几个月。所以,这次的消息,咱姑且听之信之,但也别全信。最好再看看其他渠道的消息,比如卫星照片、西方情报机构的评估啥的,才能更靠谱点。乌克兰官方到现在还没吭声,估计也是在玩战略忽悠,不过这也让局势更扑朔迷离了。
话说回来,这大新西尔卡还真不是个普通地方。它卡在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前线中间,就像个交通枢纽,T0408公路和铁路线都从这儿过。要是这地方丢了,乌军就得往后撤,比如到古列波耶-波洛吉一线,那俄军的补给线就短了,威胁乌军后方也更容易了。俄军打的什么算盘,估计大家也能猜到:拿下大新西尔卡,要么往西打弗勒达,要么往北包抄阿夫迪夫卡突出部,反正就是想扩大在顿巴斯的控制区。
乌军现在日子不好过,首先就是缺人缺弹药。乌克兰总参谋部自己都承认,有些部队已经连续打了半年多了,战斗力肯定下滑。北约虽然答应训练九个新编旅,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弹药方面,乌军主要靠西方援助,据说每天炮弹消耗量只有俄军的三分之一,这后勤压力得多大啊。
再说俄军的战术,也一直在变。现在他们喜欢用「人肉冲锋」加无人机引导炮击,比如用「柳叶刀」巡飞弹。虽然自己伤亡大,但也能给乌军造成不小的压力。还有瓦格纳的残余部队,据说重组成了「风暴-Z」惩戒营,估计又要投入到消耗战里了。
不过,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有些因素可能会改变局势。比如西方承诺的F-16战斗机,要到2024年才能交付,飞行员培训还得半年,短期内帮不上忙。但美国提供的M39A1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射程165公里,能打到俄军后方的别尔江斯克机场,也算是个威胁。
冬天快到了,这也会影响战局。到时候泥泞不堪,坦克装甲车都跑不动,战线估计就僵住了。乌军正好可以趁机休整补充,准备以后的反攻。
短期内,我觉得俄军可能会巩固在大新西尔卡附近的控制区,但想打到扎波罗热州腹地,比如奥列霍夫,估计不容易。乌军也可能在一些地方小打小闹一下,比如托克马克方向。
长期来看,今年的战局主要看三点:一是西方援助能不能跟上,一个月20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美国大选之后,新政府的态度也很关键。二是俄罗斯的军工厂能不能及时补充前线的损失,据说现在一个月能造一百多辆坦克,但能不能一直保持这速度就不好说了。三是乌克兰的动员令执行得怎么样,他们想再招五十万人,但这得看动员机制和训练资源给不给力。
总而言之,大新西尔卡「要塞崩塌」这种说法,水分很大,估计是俄方的心理战。顿巴斯战线还没到崩盘的地步,持久战、消耗战还得继续打下去。要想知道更准确的消息,还得关注各种渠道的信息,多方对比,才能看出门道。这就像咱们老祖宗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要说这战争啊,真是劳民伤财,生灵涂炭。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