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即将进行海试,众人也非常关注配套的空警600的开发进展。然而,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既然已经有了空警500,为何还要重新找一个改装基础并费尽心思开发新型预警机?空警500为何不能直接用于舰载?
在现代的军事装备体系中,预警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具备早期预警的功能,还能充当空中指挥中心。然而,预警机的研发技术难度极高,虽然许多国家都希望装备此类飞机,但能真正掌握研制技术的,只有少数国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
在所有预警机中,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研制难度最大。目前,仅有美国和法国的航母配备了固定翼预警机,且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上的E2预警机是从美国购买的。这表明,实际能自行研制和生产这类飞机的只有美国。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针对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进行研究,并在1960年实现了E2「鹰眼」型预警机的首飞,四年后开始服役,随后发展出多个型号,包括最新的E2D「先进鹰眼」型,该型号在2007年首飞并于2014年开始装备。
相较于之前的型号,E2D在最大航程、探测和追踪目标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其搭载的新型ADS-18雷达系统,替换了原有的APS-145雷达。此外,该机型还装备了空中加油系统,使其执行任务的时间延长至8小时,并增设了红外搜索与追踪系统,能够为航母提供精确的三维位置信息和目标追踪。
尽管有国家尝试过研发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如前苏联的雅克44和安71项目,但都未能最终实现。要成功研发此类机型,一个关键前提是拥有配备弹射装置的航母。理论上虽然可以在滑跃式航母上起飞,但实际上对风速等环境条件的依赖非常高,这对航母的甲板运营也构成了挑战。
尽管美国曾成功地在165米的滑跑距离内让E2C起飞,在25节甲板风的帮助下,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式显然是使用电磁弹射。因此,自从福建舰的建造项目启动以来,中国就开始研究相应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即空警600。
几年前,就有网友拍到了空警600的试飞画面,这是继美国E2之后,全球第二种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尽管其与E2有相似之处,也曾有传言称「中国的21世纪舰载预警机仍在仿造美国60年前的设计」。
中国并非没有舰载预警机,只是缺少固定翼型号。与预警直升机相比,固定翼预警机在搜索范围、飞行距离及滞空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然更倾向于研究固定翼机型,这也是空警600项目投入巨大的原因。
然而,对于像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这类特定环境下使用的飞机装备,其基本的设计需求是相同的。尽管在细节设计和内部配置上存在差异,但相似的气动布局是必然的,否则也不会有「歼10飞机技术是从以色列狮式飞机引进」的说法存在。
舰载预警机的起飞重量通常低于战斗机。例如,E2D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6吨,而F22为38吨,F35稍轻,为31吨。虽然其航程不需达到战斗机水平,但滞空时间则需更长,这是由其角色决定的。
长航时的需要导致了小后掠角、大展弦比的机翼设计需求,翼展也不宜过大,以适应航母机库及飞行甲板的空间限制。即使在停机时可以折叠机翼,起降时的空间需求仍不容忽视。例如,E2D的翼展为24.56米,而前苏联的雅克44和安71翼展更大,项目最终因此而被取消。
此外,整体机身长度也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航母甲板和机库的占用面积。由于机库高度固定,飞机高度也受到限制。例如,E2D长17.6米,高5.6米;雅克44长20.4米,高7米;安71长23.5米,高9.2米。作为参考,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机库高度为8米,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为7.5米,而福建舰的机库高度也不太可能超过8米,尽管相关数据尚未公开。
飞机的尺寸和其他参数限制对其气动布局造成影响。雷达罩对垂尾的干扰较大,只能通过增加垂尾片数来减少这种影响。雷达罩通常位于机身中部,这对发动机的位置也有一定限制,前置过多会引起重心问题。
因此,像E2这样的设计是经过优化的结果,空警600的设计虽相似但并非简单模仿。而且,目前只有这一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可供参考,仿照其设计也无可厚非。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生产预警机型号最多的国家,包括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现在还加入了空警600。这并非重复建设,而是技术一代胜过一代。空警600是基于全新平台进行改装的,不是如传言中的运7。
一直有说法称中国第一代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将使用运7作为改装平台,但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是不可能的。运7的翼展为38米,长度为34米,高度为11.2米,直接使用于航母是不现实的,若改为E2的规模,则需要大规模改造,这无疑是不划算的,不如选择新的设计方案。
此外,还有人提问为何不改装空警500,相比之下,设计一架全新的空警600似乎更为困难。原因还是前述所讲的那些,空警500是基于运9改装的中型预警机,其尺寸和重量都不适合航母使用。而根据估计,空警600的翼展约为25米,长度约为18米,高度不到6米,总重约30吨。
当它与空警600比较时,可以明显看出后者在体积上要小得多。尽管「大圆盘」雷达的大小相近,显示了在机身大小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要么是技术的直接「移植」,要么就是采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这一点目前还无法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硬性指标限制了空警600的直接使用,并使得改装的难度与寻找新平台相当。从目前的进度看,空警600似乎已经在解决这些高科技难题,可能正与福建舰同步推进。
一方面是动力问题,研发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初衷就是为了克服预警直升机在滞空时间、飞行距离和探测距离等方面的不足。既然已经从滑跃式升级到弹射式航母,自然要尽可能提高性能。
空警600最初可能使用的还是空警500使用的涡桨6C发动机,尽管其性能不及E2D,但我们有不少机型都是在量产阶段才换装更强大的「中国心」。尽管这可能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但也无需过度担忧。
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若想一步到位则需要更长时间,不能让福建舰仅靠直18Y应付。首先解决的是「是否具备」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材料技术,空警500已经使用了氮化镓T/R组件,随着技术的成熟,空警600肯定也会使用。
总的来说,空警600即将出现,其加入对福建舰的作战能力及中国海军建设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标志着我国军工在全球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