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回顾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领土变小了,金日成认为占了大便宜?

2024-07-21军情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历时两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最终在这一天画上句号。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在签订停战协议时表情严峻,而金日成在签字时则显得干练而高兴,因为他觉得在这次停战协议中占了上风。

谈判历经漫长岁月,一直是边战边谈的状态。克拉克任职之前,李奇微态度极为强硬,每当美方提案被拒绝时,就会嚣张地说「让飞机和大炮来辩论」。

显然,美方采取的策略是边打边谈,试图通过战场上的优势来增强谈判桌上的筹码,争取更多利益,同时避免深陷战争的泥潭,因为美军已经有过作为侵略者陷入泥潭的经历,对此颇为忌讳。

美国人的狡诈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既然美方不愿意签订停战协议,为何又会主动发起停战谈判?这正是美国人狡诈的地方,谈判的发起既有政治动机,也有军事考量。

首先,「联合国军」在1951年6月下旬通过苏联首次向中朝提出停战谈判,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在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的表现如破竹之势,逐渐在朝鲜战场上占据主动。但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在美军手中吃了亏,主要是因为补给线问题,导致志愿军只能持续进攻七天,而李奇微洞悉了这一点,制定了有效的战术。

另一个问题是地形因素,三八线以北多山,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部队发挥作用,但三八线以南的平原则让美军得以发挥其机动性和空中优势,导致志愿军进攻受阻,不得不撤回三八线以北,形成僵持局面。

第五次战役于6月10日结束,紧接着「联合国军」便提出停战,这显示出美军见到僵局后的退缩心态。毕竟,帮助李承晚不是出于情谊,而是出于利益考量,继续战斗看似无益,因此产生退意。

其次,美军在装备和支援上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这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三炸水门桥事件中可见一斑。

朝鲜战争留下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名词表明了美军的物资充足,可谓弹药浪费。因此,抗美援朝战争被视为一场极不对称的战斗,而志愿军的胜利则被视为奇迹。

志愿军之所以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背后原因复杂,但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军虽强大,但有明显弱点,即怕死。美军因侵略性质受国内强烈反对,战场若不顺或伤亡巨大,会增加美国总统的政治压力。加之志愿军对待俘虏的优待政策,美军深知此点,战场上仿若上班,有时候只是按部就班,败退便投降。

因此,美方担忧战事僵持对其不利,转而成为李承晚的打手。但新的分界线问题成为焦点,美方希望按现有阵地划界,而中朝坚持以北纬38度线为界,重归旧境,但李奇微拒不退让,坚持战斗。

朝鲜战争之前,38度线是南北朝鲜的历史界线,两国之间清晰分隔。

中朝的要求合情合理,而美方无理取闹,李奇微因此拖延时间,我军已预备发动第六次战役。

随后双方继续交战两年,在此期间,尽管苏联名义上支援志愿军,但代价巨大。苏联援助下志愿军装备越来越先进,美军越打越失去优势。

王耀南后期加入战争,志愿军的坑道作业日益完善,几乎形成地下交通网络。隐蔽的补给线和坚固的坑道让美军炮火威力大减,优势不再明显。

最终,美军渴望结束战争,撤离朝鲜。但李承晚不愿意,因为缺乏美军支持的南朝鲜军如无牙虎,金城反击战中表现狼狈。

美方再次启动停战谈判,态度转变,边界线问题不再固执。但新的三八线与原38度线不同,呈弯曲状。

这条线虽看似简单,但对两国影响巨大。按此线划分,北朝鲜领土面积虽减少,但得到的是肥沃平原,延安半岛、瓮津半岛及重要的开城。

金日成对此表态高兴,因为北朝鲜多山,少平原不利于耕种。新分界线让北朝鲜近汉城,从战略上看,这是历史决策的天然优势。#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