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苏-57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天军现役的最先进战机,也是全球仅有的四款隐形战机之一。尽管拥有这样的头衔,苏-57自问世以来却并不太受人们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存在各种不足。甚至有美国人讽刺称,苏-57不过是「被拍扁的苏-27」。
尽管饱受外界嘲讽,苏-57依然在实际战争中展现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3日报道,俄罗斯已派出最先进的苏-57隐形战机,对乌克兰的40多个目标实施打击。
美媒援引乌克兰方面人士的消息称,俄军在过去几个月里,利用苏-57战斗机对乌克兰境内的目标进行了「超过40次的袭击」。
鉴于苏-57战斗机的服役数量在全球几款第五代战机中是最少的,截至目前仅有约20余架服役,因此不难看出,俄军在此次冲突中对苏-57的使用频率和强度相当高。
在出击过程中,苏-57战机创造了诸多战果。据称,今年4月,苏-57成功利用俄军现役的Kh-69隐形巡航导弹摧毁了基辅郊外的一座火电厂。
此外,另有消息指出,早在2022年,苏-57曾使用俄制R-37M空空导弹在217公里外连续击落了乌军的一架苏-24和一架苏-27战机。这一战果不仅是全球首次有据可查的五代机空战击落记录,亦创造了目前全球最远的空战击落距离。
自F-22战斗机问世以来,除了进行了一些零星的低强度对地打击外,其在实战中的表现几乎仅限于「打个气球」般的行动。而F-35战斗机也仅在绝对制空权下,针对防空能力较弱的中东国家实施了小规模轰炸。
与之相比,苏-57战斗机自投入俄乌战争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执行了数十至上百次战斗任务,摧毁了数十个目标,击落了乌克兰军队的近十架各类战机,包括苏-27和米格-29等四代机。
此外,苏-57还成功压制了西方防空导弹系统,并在电子战中有效干扰了西方的电子战系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由此可见,在目前全球服役的四款五代机中,苏-57已经夺得了一项「世界之最」,成为拥有最丰富实战经验的五代战机。
需要明白的是,苏-57面对的对手,绝非美军五代机所遇到的那些显然不在同一水平的敌军,而是得到了西方情报和信息体系支援,并配备西方现役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的乌克兰军队!
乌军拥有爱国者导弹系统、F-16战斗机等西方先进武器装备,这些放眼全球任何地区,都是不可小觑的强敌,更何况乌军背后还有整个西方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持。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苏-57依然无畏出击,多次执行超视距空战、对地精确打击等多种战斗任务,并且至今在空战中毫发无损。这无疑展示了苏-57战斗机的卓越作战能力,确实无愧于俄罗斯空天军「最强战机」的美誉!
看到这里,许多朋友可能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发问了:既然苏-57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战绩,那么如果换成我们的歼-20,是否也能同样实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探讨一下。
苏-57战斗机之所以能够在多次作战任务中安然无恙地撤退,主要归功于其强大的隐身能力。然而,虽然相较于乌克兰军队的非隐身战斗机,苏-57具有显著优势,但实际上,在全球现役隐身战机中,苏-57却是隐身性能相对最弱的一款。
根据一位美国隐形飞机科研专家的说法,苏-57在雷达上的表现显得过于「脏」。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而言,苏-57的外形设计缺乏流畅性,其全向雷达波反射特性不如F-22,主要的缺陷集中在进气口两侧的边缘、机翼的不平行以及尾椎部分,这甚至比F-35的表现还要逊色一些。
各方数据显示,苏-57的雷达反射面积有说是0.4到0.5平方米,也有说是0.1平方米的。尽管相比苏-27的10平方米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但与全球其他几款隐形战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从歼-20的外形设计来看,其隐身性能显然优于苏-57。歼-20在外形设计中广泛运用了边缘平行的概念,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垂直面和断裂面,采用了倾斜的垂尾和菱形机身等设计,极大地减少了雷达波的反射方向,从而显著提升了隐身能力。
此外,歼-20在制造过程中还大量使用了先进的吸波材料,能够有效吸收雷达波,进一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因此,外界普遍认为,歼-20的隐身效果优于苏-57。
其次,苏-57战斗机多次在远距离成功打击乌军,充分证明了该机型的机载雷达具有极为强悍的性能和探测能力。据资料显示,苏-57配备了由季赫米洛夫研究所设计的N036「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性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军现役的AN/APG-77雷达。
该雷达系统包含五套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天线,结合两台机载计算机,能够在400公里之外成功发现目标。除了核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外,苏-57还集成了多种类型的雷达系统,据信至少有三套雷达系统分布在11个阵面上,其中机翼前段的NO36L雷达更专门用于远距离探测。
从整体来看,苏-57的雷达配置非常全面,赋予了其强大的电子对抗和战场感知能力。然而,本质上,这种做法只是通过「数量堆砌」来提升质量,这也一如苏俄装备一贯的设计风格。
苏-57的机载雷达性能虽然不俗,但我们的歼-20在这一领域已经更胜一筹!毫不夸张地说,歼-20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上,已成为全球现役五代机中的佼佼者。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尽管美国的F-22和F-35战斗机仍在使用第二代砷化镓雷达。
但相比之下,我军的歼-20,甚至一些四代机,已经装备了全球最为先进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氮化镓雷达的优势在于其更高的熔点,砷化镓仅能承受约600℃的高温,而氮化镓的熔点则高达1700℃,因此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功率负荷。
在相同体积下,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功率输出远远超过砷化镓雷达,性能也显著优于后者。
此外,苏-57之所以能够斩获如此多的战果,部分归功于其搭载的先进导弹系统。其中,前文提到的Kh-69隐身巡航导弹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导弹是俄罗斯在2015年推出的Kh-59的深度改进版本,其性能与英国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有一定相似之处。Kh-69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出色的隐身能力和极高的命中率,目前在实战中尚未有被拦截或击落的记录。
那么,我军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东西」呢?事实上,早在2022年珠海航展期间,我军就公开展示了一款名为AKF-98A的先进隐身巡航导弹。这款导弹一经亮相,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其风头一度甚至超越了同时展出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
外界分析认为,AKF-98A导弹的弹体截面呈现出独特的非规则六边形特征,弹头采用了明显的多面体结构隐身设计。这些特点表明,该导弹与美国的AGM-158隐身空地导弹以及德国的「金牛座」导弹有着类似的隐身设计风格。
至于空空导弹,那更是我军的传统优势所在。现役的霹雳系列空空导弹性能极为先进,完全可以与俄罗斯的R-37M空空导弹媲美,毫不逊色。
综上所述,尽管苏-57的表现十分出色,但并不算特别罕见。我们的战机同样能够达到,甚至超越这种表现!
然而,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俄罗斯空天军在实战中发现了苏-57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内置弹舱的开合速度过慢,影响了武器的打击效率,隐身涂料的耐用性也较差,经常需要「补漆」。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