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回顾:NK32至今不卖给我们,竟是因为我国逆向工程,是何缘故?

2024-07-16军情

回顾:NK32至今不卖给我们,竟是因为中国的逆向工程,是何缘故?

前言

「绝对不会卖给中国!」

2020年举办的NK-32发布会上,俄罗斯代表人神情激动的说出了上面这段言论。

在听到这句话时,会场中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俄罗斯这是怎么了?

从代表人这简单的一句话中,足以看出NK32中应当是蕴含了非常高端的技术。

而俄罗斯至今不敢卖给我们的原因,竟然是中国的逆向工程太逆天。那么,中国的逆向工程有多厉害?

为图160而生的发动机

20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威胁,苏联空军提出了研制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需求。

经过综合考虑,图波列夫设计局决定研制图-160这款大型的远程轰炸机。

与此同时,库兹涅佐夫设计局也接受了为图-160研制发动机的任务。

图-160的设计目标是实现远程、大载荷的战略打击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其机身长度达到54米,翼展达到惊人的55.7米,起飞重量高达275吨,可以携带45吨的武器装载,最大航程达到16000公里。这样庞大的机身要实现高速飞行,对发动机的要求非常高。

为此,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组建了一个由多名资深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历时数年时间对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反复论证和试验改进,最终研制出了NK-32这款大推力航空发动机。

NK-32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三叶草的结构,采用了当时独特的三转子设计,不同于主流的双转子结构,该团队通过不断优化三转子的匹配关系,使NK-32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推重比和效率。

经过数十次地面和高空实验,NK-32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它的静态推力达到了137千牛,最大后备推力高达245千牛,创造了当时世界上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纪录。

更关键的是,它实现了良好的燃油比重,满足了图-160远程飞行的需要。

4台NK-32发动机为图-160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图-160每侧机翼上安装两台NK-32发动机,总共988千牛的推力,足以驱动这架275吨的庞然大物实现高空0.9马赫的巡航速度,最大速度达到2.05马赫。

这不仅证明了NK-32的出色性能,也展现了图-160卓越的气动设计。

凭借NK-32强劲的动力,图-160如设计者所愿,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速度最快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它具有突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获得了「白天鹅」的美誉。冷战期间,图-160对苏联具有重要的战略威慑作用。

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图-160仍是俄罗斯空军的重要战略装备。它多次参与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展现了其在实战中的效能。

而其动力源NK-32至今仍是推力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之一。它是图-160的「心脏」,对其发挥战略作用起到了关键性的推进作用。

NK-32的成功,不仅证明了苏联航空工业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也展现了苏联工程师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图-160和NK-32的结合,成就了一款传奇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为苏联的国防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逆向工程

近年来,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备受关注。尽管中国在此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核心技术的突破仍面临困难。

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图-160战略轰炸机使用的NK-32发动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中国会利用其强大的逆向工程能力,迅速掌握核心技术,缩小两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差距。

俄罗斯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中国的逆向工程能力确实强大。20世纪70年代,中国从越南战场收回的美军F-4"鬼怪"战斗机残骸,通过逆向工程硬是从这一堆碎片中获得了近300项航空技术。

这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中国正处于技术上相对落后的阶段,面临西方封锁,自主研发航空技术的道路十分艰难。

F-4战斗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作战飞机之一,其残骸成为中国科技人员的宝贵资源。

他们反复分析残骸,逐步揭开F-4的设计奥秘。通过残骸中的螺丝、电路板、材料等样本,中国研制出类似的零部件,通过对结构的测绘分析,掌握了机身设计方法。

正是借助逆向工程,中国获得了多项关键航空技术,开启了自主研发之门。

中国还通过仿制苏联米格-21战斗机,逐步掌握了航空发动机设计能力。

1961年中国从苏联进口了几架米格-21及其部件,这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转折点。

通过对其结构和发动机的研究仿制,中国终于结束了长期依赖外国引擎的历史。

尽管逆向工程历经艰辛,但中国仍在短时间内迈上了航空大国的行列。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精神。

然而,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远非逆向工程能轻易突破。航空发动机涉及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等多学科交叉,是集成化程度极高的复杂系统。

关键技术诸如高温合金、精密加工、系统集成等都极为复杂,需要长期科研积累。

中国目前在高推重比、矢量推力等多项指标上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发动机试验验证需投入巨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

尽管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仍任重道远。

如今我们已经不需要NK-32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其中,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尤为引人瞩目。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引进和仿制苏联发动机。

为了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科研人员开始进行自主创新。他们深入生产一线,与工人技术员并肩作战,反复论证、设计、试制原型机。

科研之路苦难重重,进展缓慢。然而,科研人员没有退缩,只有磨砺意志的坚定。

9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防科研经费增加,为航空发动机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自主设计的涡扇-10发动机开始装备战斗机,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成功研制出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实现了「两机三型」的自主匹配。

这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1世纪以来,在党的科技振兴战略指引下,我国科研力量加速集结。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入快车道。

涡扇-15发动机填补了重型战斗机的短板,运-20大型运输机的运行证实了国产发动机的品质过硬。

一系列高性能民机也开始装备自主发动机,可以说,这一时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新一代先进技术和材料被广泛应用,确保我国航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必将继续高歌猛进、再创佳绩。

我们有信心,靠全国上下持之以恒的奋斗,必将实现航空强国梦。届时,中国制造的先进发动机将助力祖国空军在蓝天翱翔,也将为我国民航事业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

结语

其实我国之所以走上了逆向工程这条路,还是因为曾经我们的科技发展太过落后,为了弥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这样做。

当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太需要走逆向工程这条路了。

相信我国在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军事航空航天技术也会越来越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