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新政府,尽管曾得到美国大力扶持,却始终未能完全获得美国的信任。这从美国向其出口的F-16IQ战斗机便可见一斑:这些战机无法发射AIM-120超视距空空导弹。如今,不仅美国,就连与伊拉克签订战斗机出口合同的法国,似乎也在限制伊拉克空军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报道显示,伊拉克空军采购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因缺乏「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射程约150公里),空战能力受限。这意味着伊拉克阵风战机最远的对空打击手段仅限于配套的「米卡」中距空空导弹(射程约50-60公里),即便「米卡」可执行超视距空战,但在面对射程70-100公里的中国霹雳-12或美国AIM-120等导弹时,其作战效能显著不足。 因此,伊拉克空军缺乏远程对空火力,整体作战能力存在短板。
伊拉克从美国购入的F-16IQ缺乏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而从法国进口的「阵风」战斗机只能使用射程有限的「米卡」导弹。因此,2022年以来,伊拉克寻求购买中国「枭龙」战斗机的意愿持续高涨,原因在于「枭龙」这款轻型战斗机具备发射中国远程空空导弹「霹雳-15」的能力。「枭龙」Block3战机配合「霹雳-15E」导弹,已成为巴基斯坦空军远程防空作战的重要利器,因为「霹雳-15E」外贸型导弹拥有高达145公里的射程。相比之下,印度空军装备的俄制战机及R-77中距空空导弹(射程仅70公里),在面对这种远程打击能力时,无疑将面临严峻挑战。
伊拉克空军装备虽精良,却严重缺乏远程空战能力。 缺少射程足够远的空空导弹,使其先进战机在远距离遭遇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研制出射程达200公里、300公里甚至接近400公里的远程和超远程空空导弹后,美国空军迅速启动AIM-260超远程空空导弹的研制,力求避免本国战机和飞行员面临无力还击的窘境。
「枭龙」战斗机虽然性能并非顶级,但其远程空战能力却能胜过伊拉克空军现役的F-16IQ和「阵风」战斗机,这源于其更远的火力打击射程带来的不对称优势,恰好满足伊拉克空军迫切的需求。因此,伊拉克政府和军方有意引进「枭龙」的传闻,无论来自国内媒体还是国外消息,都持续不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枭龙」战机何时装备伊拉克空军,目前仍是未知数。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军贸,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外交因素深深影响着交易进程。 如果伊拉克政府和军方坚持引进「枭龙」及其配套弹药,美国势必会施加压力,试图阻止交易并以此限制中国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因此,「枭龙」能否成为伊拉克空军主力战机,还有待观察。 然而,「枭龙」卓越的远程对空打击能力已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