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苏-57来到中国,其粗糙模样让人失望,机体缝隙宽可容手指

2024-11-13军情

在第15届珠海航展即将举行之际,俄罗斯空军两架苏-57的到来让我们对本次航展充满了更高的期待!这两架苏-57战斗机通过不同的方式抵达中国,其中一架由俄罗斯顶尖飞行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驭,直接从俄罗斯起飞前往中国,中途在太原降落休整后又直飞至珠海。当抵达珠海时,谢尔盖·博格丹从苏-57飞机舱出来时甚至没有穿飞行服,充分展示了俄罗斯飞行员的勇猛另一架苏-57则是在拆卸机翼后,借助一架安-124战略运输机被运送至珠海。

这是苏-57战斗机首次抵达中国,两个苏-57的到来使我们得以近距离全方位了解这款战斗机的特性,俄罗斯方面也表现得相当配合,允许我们使用各种相机对苏-57进行「怼脸式」拍摄。通过这些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苏-57战斗机的制造工艺确实让人感到失望,机身表面显得粗糙得离谱!首先,苏-57战斗机的机身到处布满铆钉。实际上,战斗机机身上存在铆钉是很正常的,近距离观察大多数三代战斗机的机体也都会密密麻麻地布满铆钉,而四代隐身战斗机的铆钉相对要少得多。

四代隐形战斗机铆钉之所以较少,主要是因为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新型材料和组装工艺,使得铆钉数量相较三代战斗机有所减少。此外,隐形战斗机外表通常涂有隐形涂层,大部分铆钉因此被遮盖,这样不仅提升了美观性,更显著改善了隐形性能。苏-57战斗机外观粗糙且铆钉众多,主要是由于该机的制造工艺未能跟上当前的先进水平,并且抵达珠海的苏-57为原型机而非量产机型,可能未涂隐形涂层,因此铆钉显露无遗。

苏-57战斗机还有一个让人略感失望的地方,那就是其机体多处存在大小不一的缝隙。例如,通过安-124运输机运来的这架苏-57,机翼下方的荚舱(类似于歼-20的侧弹舱)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缝隙,宽度几乎可以塞进一根手指!此外,苏-57的机翼前缘小翼上也有一条较大的缝隙,而机腹主弹舱的缝隙则显得尤为明显,主弹舱舱门之间的缝隙甚至能够容纳一只手掌。这架苏-57给人的印象是,不仅机身布满铆钉,而且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缝隙,显得相当粗糙。

当然,这些缝隙并不一定会显著影响苏-57战斗机的性能,但它们显示出苏-57的整体装配工艺几乎停留在第三代战机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空军的歼-20和美国空军的F-35,机体表面几乎看不到铆钉,各连接部位切合得严密无缝,完全不存在这种不规则或突兀的缝隙,表明歼-20与F-35的装配制造工艺远超苏-57。苏-57战斗机的粗糙程度除了受到其作为原型机和制造工艺的影响外,也与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传统特点」相关,因为其制造业一直以来较为「随意」,不太注重这些细节。

从这些特点来看,苏-57战斗机的隐身性能一直受到质疑,确实存在较大缺陷。其隐身布局并不合理,加之粗糙的机体表面,以及未采用DSI进气道,导致发动机风扇叶片会直接暴露于雷达波束中等诸多问题,使得苏-57在目前全球已列装的隐身战斗机中,隐身能力算是最差之一,其整体隐身水平或与半埋式弹仓的韩国KF-21战斗机相近。此外,苏-57的生产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苏-57在2010年已成功首飞,但至今量产型仅有21架。

不过,这次俄罗斯派出了两架苏-57战斗机参与珠海航展,表现出对这一航空盛会的大力支持,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这也表明了俄罗斯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以及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否则俄罗斯空军不会将其最先进的战斗机带到珠海航展上展示。当然,苏-57参展的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希望借此机会展示其航空实力,以开拓战斗机的出口市场,但从苏-57战斗机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对外界的吸引力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