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我会很害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2019-12-08知识

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指一种主体体验到的情感或身体上的接近。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补给和滋养。可依旧有一部分人,他们害怕走进亲密关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刻意保持距离。他们很难与人交心,害怕展露自己,担心付出得不到回应,一旦在关系中遇到挫折就缩回自己的保护壳之中。他们一方面渴望亲密,一方面又害怕过分亲密,游走于渴求、恐惧、回避、孤独的怪圈中。这样的「亲密关系恐惧」来源于何处?又该怎样应对它呢?

01 关系受挫的经历

当孩子早年因为生理或情感需求而主动接近父母时,如果父母有积极的回应,那么这些孩子会感到世界是安全的,能够继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没有稳定的回应,甚至表现出淡漠和不耐烦,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被拒绝和不安,进而自我怀疑和否定。这种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会持续到孩子成年之后,影响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

除了早期亲子关系外,过往的同伴关系和恋爱关系也会影响一个人看待亲密关系的方式。一个人如果曾经遭到好友或者恋人的背叛和伤害,会更难信任他人。而信任感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中十分重要。不信任他人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全,觉得自己不被爱,常会封闭自己,其结果往往越来越孤独(Mitchell,1990;Rotenberg,1994)。Terrell(2000)发现那些在童年被灌输世界险恶和不要轻信他人的孩子,其对亲密恐惧的程度也要更深。

过往的经历似乎现在看来已经不可逆转,但对过往所受伤害的正视却可以帮助开启新的关系旅程。表达出对伤害自己之人的愤怒和怜悯自己的内在小孩,是做出新尝试的前提与基础。世界确实存在漠然、背叛或伤害,但同时也有温暖、抱持 和可信赖。如果仅仅因为某次的经历而失去信念,那也可能会失去美好。以其活在过去的阴影和预设的幻想中,不如去看看新的关系会发生什么。 尝试带着不安和对方相处,尝试把自己的内在感受分享给对方,体验与过往不一样的回应,感受被接纳和理解,那份不安才有可能在新的关系中被消解。

02 对自身的感知和对关系的信念

自卑是一种自我的情绪体验,通常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品质等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拥有自卑感的个体常常会努力掩盖自认为不可接受的缺点,因为他们认为别人也不会接受这样的自己。他们恐惧自身缺陷完全暴露在亲密他人面前,害怕因为这样的「缺陷」而遭到对方的抛弃。这样的个体很可能有着追求完美,标准苛刻的父母。James(2004)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的亲密恐惧程度也是显著高于非完美主义者的。为了保持自身一向完美的形象,他们在关系中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心力,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长久下去,任何的关系都会成为一种枷锁和负担。

人类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认识自己,而亲密关系的存在也让我们更好地遇见自己。没有一个人生来完美,看到真实的自己和做出真实的表达会带来关系中切实存在的稳定感。

有一些人,要求关系的完全对等。一旦感受到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内心的天秤就会失衡,进而感受到难以抑制的焦虑和不安,为了自我保护索性后退,率先主动放弃关系。事实上,真正的安全感,是不害怕付出,亦不害怕多付出,同时能坦然面对关系的任何走向。克里斯多福曾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还有一些人,对亲密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关系触碰到真实,幻想就将破裂,而他们无法接受和应对这样的幻灭,也无法承受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其在不确定中飘摇,不如提前扼杀关系的开始。

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段关系或者任何事物都是包含不确定性的,除非固守熟悉的安全港湾。不确定性必然会带来焦虑和不安,但同时也会带来惊喜。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和风险容忍程度的提高,是每个人一生的修习。

03 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部分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会化教育、缺少人际处理榜样的示范或者遭到社交隔离,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无法把握适合的社交尺度,也会遭遇更多的社交挫折,索性与他人仅仅保持表面上的关系。

而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克服的:我们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在实践中去慢慢领悟相处之道。同时,也可以尝试着向较亲密的朋友,表露内心的困惑,寻求一些理解和支持。

克服对亲密的恐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真实的、新的关系中,才能够慢慢被消融,多一些对自己的接纳和耐心总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