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恕我直言,许多人列出的客观因素,多半不怎么客观。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征方腊期间,梁山头领出现了「扎堆死亡」的特殊情况,与之前的三次出征大相径庭。所以,有个最好的解释: 这本就是(续书)作者的主观意愿。
作者表示:只要笔杆子在我手里…
根据宋江给徽宗的表文,征方腊途中,梁山头领一共「折」了70人。排除坐化的鲁智深,死于非命的共有69人,粗略归纳一下:
合计43人,其中包含自刎的阮小二,以及被南军擒杀的郝思文、阮小五,其余均为阵亡。
合计12人,其中徐宁中毒箭不治身亡,丁得孙被毒蛇咬伤身亡,其余都是患病身亡。
合计13人,其中最后四人因不识水性,落水而死。
合计1人吧。
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剧情杀,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修改了之前的不少设定,同时创造性地给出了很多理由:
1、去掉了入云龙、神医两个强辅。
公孙胜的离去尚可解释,因为他老人家在脱离队伍这个事上,曾经有过前科。这里再次离队,无可厚非。
但是,安道全的离去,就比较牵强了。
天使又将出太医院奏准,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医安道全回京,驾前委用。降下圣旨,就令来取。皇上「乍感小疾」,就要千里迢迢召回一个梁山的军医;偌大一个太医院,竟然养了一帮连「小疾」都治不好的废物。没有了安道全,患病身亡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2、引入了「死于乱军」这一概念。
在征方腊之前,梁山虽然也吃过不少败仗,但大多是士兵的折损;对于有名有姓的头领,别说阵亡,连受伤都是极为罕见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征辽时,面对全书最强阵法「太乙混天象阵」,梁山的伤亡情况:
朱武见了,在马上道:「此乃是天盘左旋之象。今日属金,天盘左动,必有兵来。」说犹未了,五炮齐响,早见对阵踊出军来。中是金星,四下是四宿,引动五旗军马卷杀过来,势如山倒,力不可当。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望后急退,大队压住阵脚。辽兵两面夹攻,宋军大败。急忙退兵回到本寨。辽兵也不来追赶。点视军中头领: 孔亮伤刀,李云中箭,朱富着炮,石勇着枪, 中伤军卒不计其数。然而,在征方腊时,每逢混战,无论胜败,必然伴随着小头领的死亡;累计下来,损失竟然高达13人,这个数字绝对不容小觑。
3、梁山的低级错误层出不穷。
在之前的剧情中,梁山将领基本都是听从调度,打起仗来有章法可言。
然而,到了方腊这里,大量水平还不错的头领,却经常出现擅自行动、轻敌冒进、意气用事、急功近利等低级错误。比如:在独松关无脑复仇的董平张清、被弓箭手团灭的史进六人组……随便贴一处:
单廷珪、魏定国两个要夺头功,引军便杀入城去。后面中军卢先锋赶到时,只叫得苦,那二将已到城门里了。原来王尚书见折了劫寨人马,只诈做弃城而走,城门里却掘下陷坑。二将是一勇之夫,却不提防,首先入去,不想连马和人都陷在坑里。那陷坑两边却埋伏着长枪手弓箭军士,一齐向前戳杀,两将死于坑中。可怜圣水并神火,今日呜呼丧土坑!4、作战任务分配不够合理。
有人认为,方腊手下的武将,远强于其他三个势力,所以造成了严重伤亡。这个观点是不确切的。
其实,辽国、田虎、王庆,每个势力都不乏一流武将。而之所以当时梁山没有伤亡,是由于在出战之际,梁山往往会选派己方的高水平武将,诸如五虎八骠。
但是,征南期间,对阵方腊手下的猛将,梁山却频频派出本事低微的小头领。举个例子:
却说王尚书正走之间,撞着李云截住厮杀。王尚书便挺枪向前,李云却是步斗。那王尚书枪起马到,早把李云踏倒。石勇见冲翻了李云,便冲突向前,步走急来救时,王尚书把条枪神出鬼没,石勇如何抵当得住。王尚书战了数合,得便处把石勇一枪结果了性命,当下身死。一眨眼的功夫,就折了两人。要是放在之前的剧情中,像王寅这样的高手,李云和石勇绝对是没「资格」遇到的。
同理,连斩五将的超人气选手石宝,除了索超算是「门当户对」,其余的马麟燕顺鲍旭邓飞四人,明显有送人头之嫌。
综上,可以看出,梁山好汉的悲剧,本就是作者一厢情愿。 毕竟,小说该结尾了,谁都拦不住这颗急切的心。